作文
菜单

小学关于杜甫草堂作文

时间: 12-25 栏目:话题作文

1杜甫草堂

星期天,我和大妈妈去了杜甫草堂。我去了杜甫的茅草屋。哦,原来杜甫就是在这里写诗的。我还记得《绝句》这首诗,它的意思是:两个黄鹂在柳树上唧唧喳喳地叫,一行白鹭直冲云霄,窗外能看见西岭雪山,门旁的浣花溪原来是一条大江,能停下从东吴开来的船。

我猜以前成都是没有高楼大厦,而且环境很好,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大妈妈说:“以前从西周开始,这里就叫做成都,至今还叫成都,从来都没有改过。”今天我的收获可真大。

2杜甫草堂

在天府之国,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就是杜甫草堂,它座落在成都市新华路上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免安史之乱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此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由外面喧闹的人群中,从钢筋水泥中进入了杜甫草堂,迎面扑来了的是古香古色。耳朵里再也没有什么杂音,只有风吹疏竹的潇潇之声,顿时就是心旷神怡。接触的也不再是钢筋水泥,一根根木头带替了它们,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杜甫在诗中提到过“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怪不得杜甫在此创诗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在这里花开满园,花香四溢我已经深刻的体会过了。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沿小径走出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入有名的诗史堂杜甫的诗到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实,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头上,思索着国家命运,为百姓担忧。

走出草堂,心里还在回顾,杜甫的伟大和美丽。

3美丽的杜甫草堂

当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去杜甫草堂瞧一瞧。

妈妈在骑车的时候,给我讲了讲杜甫草堂的来历,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落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西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建茅屋居住。

到了杜甫草堂门口,我快步走了进去,啊,真是世外桃源呀!一走进门口就能看见清清的河水流淌着,河水清澈见底,都可以见到机灵的小鱼,古树参天,高得看不见树尖,竹子又粗又高,粗得比过手腕,高得直入云霄,茂密的竹叶把竹尖都压弯了,这时的竹子就像刚被老师批评过的孩子,垂头丧气,绿色的藤条把亭子打扮成用碧玉做的绿房。没走多久就到了池塘边,稀稀落落的几枝荷叶晃抖着珍珠般的露珠,有些干枯的荷叶低下了头,像被谁欺负了一样。当我撒下一把鱼食之后,周围的鱼儿都游过来抢着吃。走着走着,来到了一道门面前,我好奇地跑了进去,一看,到处都是画,而且非常逼真,活泼。走出去,看见对面也有房子,便又跑了过去,一看,里面则摆满了陶瓷之类的,上面有简单而奇异的花纹,漂亮极了!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淙淙泉声,便循着声音走了过去,当我穿过竹林,眼前便有了一道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正如李白所说的那么壮观,它的水波光粼粼,照得发亮。

一天之行让我告诉你吧:杜甫草堂风格古朴典雅,溪流萦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即庄重,又清幽典雅。

4杜甫草堂的故事

在天府之国,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就是杜甫草堂,它座落在成都市西郊。唐代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此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人们总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里的阳光、绿树、青草都比墙外更闪亮。在园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色,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变的沁凉,不再像外面的毒辣,偶尔觅得一处小亭,隐秘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不得不舒畅起来。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这里花开满园,花香四溢。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沿小径走出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入有名的诗史堂,四壁上皆是杜甫的诗。他的诗歌大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实,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头上,思索着国家命运,为百姓担忧。

走出草堂,心里还沉浸于回顾之中,回顾着杜甫的伟大和草堂的美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