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图书馆作文
1我与图书馆
第一次踏进图书馆的大门是姥爷带我去的,那儿对我来说是个神圣庄严的地方:她像是一位和蔼可敬的女神,她有广阔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喜欢读书,什么四大名著啊,《上下五千年》啊,我早就读的滚瓜烂熟。我家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刊物,小说,它们是我最珍爱的宝贝,除了爸爸妈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一般人我不会让别人乱翻我的书。
可是这却不能满足我的读书欲望,这个里就成了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图书馆。
那时候我还小,刚刚上一二年级吧。第一次踏进图书馆的大门是姥爷带我去的,那儿对我来说是个神圣庄严的地方:她像是一位和蔼可敬的女神,她有广阔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我终于走进了她。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便离不了她了,在书的海洋里 ,我尽情地畅游那里有我喜欢看的各类童话。小说以及名著等等,仿佛所有有趣儿的东西都在这儿。
我爱图书馆到了痴迷的状况,我经常会到那里去寻找我的宝藏。记得有一次,我有一本书没看完,没跟妈妈说,就自己跑到去图书馆,我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忘记了回家。这回麻烦可大了:妈妈找不到我了,以为我丢了,便到处找我,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就差没报警了,我却自己跑了回去:书读完了,一看天快黑了,(出去的时候才刚刚中午两点左右)我知道自己闯祸了,便快往家跑,妈妈见了我,只抱着我哭,说着:“你这破孩子,上哪里去了!急死我了!”我只是傻傻地笑,以后啊,再也不敢自己不说一声就去看书了。
慢慢的长大些了,去图书馆的时候就少的很多,想看篇文章就从网上搜一下,可我却并没有放弃去图书馆,在学校里,每星期有一节阅读课,我们都会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以前我看书只不过看个热闹,囫囵吞枣,没有多大的用处;现在,没上阅读课我都会带一本阅读笔记来抄阅好词好句,我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图书馆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对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那里我获得了知识获得了让我一生受益的东西。
2我与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殿堂。图书馆,使我的知识面开始拓宽,让我知道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图书馆,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学会坚强和勇敢。
记得第一次在图书馆里读书的情形:走进图书馆,我立刻迎面而来的书香气所陶醉;被令我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精美有趣的书籍吸引。这里的可真多呀!有科技书、故事书、历史书、作文书、要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一本本书就像成千上万位服务员,全都笑咪咪地对我说“欢迎你来看我!”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不知不觉中,太阳坐着缆车从东边一直滑到了西边。在这儿,我了解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知道了阿拉丁神灯的威力,认识了因为说谎而长了长鼻子的皮诺曹……
渐渐地,图书馆成了我每周必到的地方,特别是假期里我更是天天去图书管看书做笔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图书馆读的书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了图书馆的许多文学精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让我至今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个自强不息的女人震撼了我的心灵。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R26;凯勒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读书”,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学习,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后,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盲人、聋人谋求利益的事业中,受到了国家政府的许多赞扬与嘉奖。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海伦R26;凯勒就成了我的榜样,她将时刻提醒我遇到困难时不能望而却步,而应该迎难而上。她那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在图书馆这片书的海洋里,我自由自在的畅游着,我阅读了许多儿童小说,名人传记。也让我结识了朱自清、高尔基、秦文君、曹文轩一位位作家。手捧书本,一本本好书走进了我的心灵。翻开书页,我就开始了与一位位名人的对话。保尔、贾里、桑桑、马小跳一系列鲜活的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思想智慧的火花,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阅读小说,我经历了许多一辈子可能无法经历的事情,使我对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阅读地理,历史书籍使我身临其境,了解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阅读政治经济图书,使我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学习的时光。,
感谢你,少儿图书馆,是你,我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走进这扇大门,我了解了历史,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了解了人生。浓浓书香,伴我成长。图书馆成了我精神的殿堂,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愿踏着书籍的神奇阶梯,一步一步实现我人生。理想!
3我与图书馆
书籍,孕育了千百万年来的学子。好的书籍令我们赞叹,令我们心旷神怡。图书管是知识的海洋,它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我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书的芳香。
在我居住的小区的大门前,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图书馆,在这个巴掌大的图书馆里却隐藏着另外一道风景线——丰富多彩的知识。这个图书馆的名字和它一样的富有活力“旭日书屋”。象征着我们就像旭日一样朝气蓬勃,充满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这里面井井有条地陈列着大大小小的旧书柜,在那书柜的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走过的痕迹,和知识的源源流传。
我又走进了这个图书馆,有是那扑鼻而来的淡淡的芳香,这是知识和纸张夹杂的香气,这香气弥漫了整整个书屋。这种味道,不是时尚女郎身上散发的香水的味道,也不是满街烧烤羊肉串儿的味道,这是一种无形更胜有形的味道,每当我闻到这种味道,就像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这里的书的种类很多,有中、小学生必背诗集,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小学生常背词典等等,学得我不亦乐乎。还有各种各样的奇幻小说——武侠小说让我们走进虚构的古代搏斗时的腥风血雨,网络小说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刺激的世界,让的大脑生动活跃,富有想象力。此外还有各种杂志,虽然封面的时期已经过时了,经过多人的翻阅,纸张已经发黄,并且带有深深的皱纹。虽然日期过时了。但是他们的类容没有过时,每篇文章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我们得到一个真理,真理是永远存在的,类容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有些时候我会在这里借阅一写书籍,有些时候我会停下脚步来,吮吸那淡淡的书的芳香。
这里的老板我再熟悉不过了,每次有人借去书的时候,他总会上下打量一下顾客,那是因为他怕会碰到无赖将书拿回去就再也不回来了,想记住他长什么样子。我打心眼儿里恨那些人的自私和不讲信用,与此同时,我深深地喜欢着那个巴掌大的图书馆。喜欢这里隐藏着的知识,喜欢那淡淡的书的芳香。
我和这个小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在我写下这片文章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那清淡而幽雅的书香。
4我与图书馆之缘
图书馆是书的海洋。图书馆是知识的世界,图书馆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妈妈去湘乡图书馆看书,那里很安静,看书的每一个人都一声不吭,只听见哗啦哗啦的翻书声,每个人都不想惊扰他人。图书馆的摆设很朴素,几张干净的桌子,几排靠墙的书架,各种各样的的报刊杂志等着我们去吸取精神营养。
几年来,我有空就去图书馆,去排解寂寞释放烦恼,让自己丢弃一些伤心而沉重的包袱,让自己花一般的年龄在书海中遨游。
在图书馆,《科学世界》让我知道了很多秘密;《海伦·凯勒——自传》让我知道了一位残疾姑娘的奋斗;《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爱在人间是多么重要,无私的爱是多么伟大。
上学期的一个周末,我与妈妈来到图书馆,那段时间我正和班上一位同学冷战,谁也不让谁,关系很僵。可那次图书馆之行成了我们纠纷的转折点。到了报刊阅览室,我和妈妈分别找了一个座位,我挑了一本《故事大王》,看着看着,一篇故事把我吸引住了。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芸芸的女孩,与同桌君君吵架,君君是个调皮鬼,爱搞恶作剧,这让芸芸很生气,一次芸芸和爸爸去德克士,恰好碰见了君君,两人对视了一下,又若无其事地装作不认识,细心的爸爸发现了女儿有点异常,就问:“刚才那个男孩是你同学吗?”“嗯,是的!”“你为什么对自己的同学这么冷淡呢?”“他是一个超级淘气鬼,上个星期还和我吵架呢。”
“朋友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即使你是有理的一方,也要主动和好,这才是一个懂得宽容的好孩子。”芸芸开始很迷惑,后来爸爸又给他讲了一些道理,最后芸芸主动走到君君面前,微笑着说:“你好,和我们一起吃薯条吗?”君君脸上布满了惊讶,激动地握住芸芸的手,口里不停地重复:“你好”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看完那个故事,我陷入到沉思之中,觉得自己与芸芸的故事很相似,同学之间本来是芝麻小事,但因此不说话,就是大事了。想到这里,我在图书馆给那位同学写了一封信。
与图书馆结缘,是妈妈给我最好的礼物,也是我最珍视的情缘。
5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你们的第一任保姆是谁呢?我的第一任“保姆”就是——图书馆。
我和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这要从我小时候说起,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我和图书馆之间的缘分吧!
妈妈告诉我,在我过三周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的朋友都买了各种各样的礼物给我,为我庆祝生日。说来也奇怪,当时许多叔叔、舅舅们都送我布娃娃和毛绒玩具,可我对玩具们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这时爸爸的好朋友小石头叔叔来了,他从背后拿出一张小卡片,在我眼前一晃,说:“看叔叔给你拿了什么小礼物。”也不知道这张小卡片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从叔叔手上抢走了卡片,爱不释手的摆弄着,有时还放在窗台上蹭一蹭。那是一张图书证。小石头叔叔还说,我将来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小博士。也正是这张图书证的到来,让我拥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时间飞逝,不知不觉我也长大了些,开始上幼儿园了。可是每当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又上哪去呢?我的爷爷和奶奶都不在身边,妈妈每天都要去上班,可又不能扔下我,因为当时家里并不富裕,所以不可能雇一个保姆来照顾我。正是这图书证,给了妈妈灵感。妈妈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那就是在周末的时候把我送到图书馆里,在那读书。这样既能增长我的知识,又能在图书馆管理员的照顾下,在里面无忧无虑的看书。
可能一直到现在,图书管理员阿姨,也不知道我每周都去图书馆的原因吧!我也渐渐的喜欢起了图书馆,每天我都跟在图书管理员阿姨的身后,看着她整理书籍,慢慢的我也学会了,自己看完书后,就会把它们放回原处,妈妈也称我为“小小图书管理员。”
在那几年里,我几乎把图书馆里的漫画书读了个遍,其实也算不上读,因为我当时大字不识几个,就是看着那些图画,囫囵吞枣,取个乐罢了。就这样我的第一任保姆诞生了。到后来我就渐渐明白了,妈妈是想把我一个人丢在图书馆里,自己去上班工作。从原先她说出去买水,到出去一小时、半天,最后可气的是她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才来接我,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我上小学一年级。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对图书馆有一种排斥心理,总是绕着图书馆走,就怕妈妈再把我丢在里面。可是妈妈为了生计,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终究还是逃不过在图书馆里的日子,于是每当妈妈把我送进去时,我就会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生怕她要走,可是我太小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沮丧的蹲在图书馆的一个小角落里,静静的看着那些我根本就不会的天文,和一张张图片。可过了一会,我似乎又忘记了妈妈那回事,又生龙活虎起来,每当妈妈来接我的时候,我又不愿意离开那里了,我不停的央求妈妈,让我在哪儿再多待一会儿。我用手摩挲着哪几本漫画书。
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下一周仍然重播着上周的情景,一样从不想进入图书馆到喜欢图书馆再到依依不舍的离开。一眨眼,我就上小学三年级了,那天同学带的一本名为《皮皮鲁》的书吸引了我,我询问这本书的由,他告诉我是在图书馆里借的。说着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闪亮的图书证,向我摇了摇,咦,这张图书证怎么似曾相识呢!哦,对了,它不是……这张图书证又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了,这张图书证已经伴随着我六年了,已经被磨得掉了色,可在我心中,它永远闪亮耀眼,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最美好、最天真的回忆。
6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从小就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爸爸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他每个星期的双休日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当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爸爸就在镇江市少儿图书馆为我办了图书证,那是我的第一张图书证。
走进少儿图书馆,我被各种各样精美有趣的书籍吸引,爸爸坐在身旁和我一起阅读,他耐心地一边读书中的文字,一边讲解给我听,在这儿,我了解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知道了阿拉丁神灯的威力,认识了因为说谎而长了长鼻子的皮诺曹……
渐渐地少儿图书馆成了我每周必到的地方,特别是假期里我更是天天去图书管看书做笔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图书馆读的书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了少儿图书馆的许多文学精品。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海伦·凯勒》。这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
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读书”,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学习,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后,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盲人、聋人谋求利益的事业中,受到了国家政府的许多赞扬与嘉奖。
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海伦·凯勒就成了我的榜样,她将时刻提醒我遇到困难时不能望而却步,而应该迎难而上,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奋发进取!
在书的海洋里,我畅游着,我不但阅读了许多儿童小说,名人传记,还阅读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朱自清、高尔基、秦文君、曹文轩,一位位作家、一本本好书走进我的心灵,手捧书本,我与作家对话,我与伟人交谈。保尔、贾里、桑桑、马小跳一系列鲜活的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思想智慧的火花,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感谢你,少儿图书馆,是你,我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走进这扇大门,我了解了历史,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了解了人生。浓浓书香,伴我成长,图书馆成了我精神的殿堂,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我愿踏着书籍的神奇阶梯,一步一步实现我人生的梦想!
7我和图书馆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与图书馆的感情是通过书建立起来的。
在我10岁前后,我家住在北京西城的小绒线胡同,旁边的太安侯胡同里有个民众教育馆,教育馆里的图书室很小,但对我却是个吸引力很大的地方。一有空,我就去那儿看书,一去就坐到闭馆时分。大概常去看书的人中我年龄最小、个头儿最矮,而且又常是最后一个离馆吧,管理员对我非常熟悉。到了冬天,天黑得很早,炉火快灭时,呵口气便凝成了雾,手都冻僵了。管理员见我还在看,就总是和气地催促我说:“小孩儿,该回家啦!”
因为那个图书馆的图书不外借,所以有许多书我是坐在馆里读完的。最初吸引我的是一批武侠小说,《小五义》《大宋八义》《七剑十三侠》等。我还借阅过《少林十二式》《八段锦》《太极拳式图解》等讲练功的书,也照书练了一阵子,但收效甚微。渐渐地,冰心、沈从文、丁玲的书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越来越热爱文学了。
上初中了,我开始去北海旁的北京图书馆看书。最初,因为我个子矮,不像中学生,进门常受到阻拦。初二时戴上了眼镜,显得“老成”了,就不再受阻了。那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等书时的焦急,查卡片倒是很快,交上去后,就坐在规定的位子上等。有时要等40分钟甚至更久,才有人将书从库中调出送来。如果等了半天,听见的回答却是:“这两本书已经外借了!”心情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在北图借阅的这段读书生活,对我一生的道路有着怎样的影响,在当时连自己也未曾想到。
惭愧的是,工作以后我不再是图书馆的常客了。当然,我还常常从作协、文化部的资料室直到北京图书馆外借书籍。1987年我在文化部任职的时候,主持了北京图书馆新址的施工验收与开馆事务,这使我十分高兴。
能不能在图书馆把屁股坐稳,是一个人治学作文的心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忙于蝇营狗苟、陷于是是非非、乐于咋咋呼呼、迷于拉拉打打的人是坐不住的,这是很值得同情和怜惜的。但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看到别人在图书馆用功居然会生气,他们总是要无事生非,横生枝节,不把旁人也搅得读不成书他们就不肯罢休。对这些图书馆的克星,该怎么办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