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作文800字
1五星红旗的背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阵阵庄严的歌声,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升起。
在这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背后又蕴藏着祖国五千年来的历史,从孱弱到富强,从“东亚病夫”的称号走到“东方巨龙”,这一切一切震撼人心的故事都记载着我们中华人民的生生不息。
从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看到祖国的一滩血,浮现在眼前的“致远舰”上,祖国又是充满热血沸腾,在“南京大屠杀”的万人坑里,我们感受到死亡的气息,祖国的愤怒,在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下,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我们再次感受到祖国的种种精神,种种情感……是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这面五星红旗,染红了祖国现代的繁荣富强,染红了中华儿女的心。
“母亲”用土砖、茅草装扮了自己的“容貌”,用野菜、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五千年来,她依然如黄河长江川流不息,如西湖一样美丽动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万里长城,历史悠久……她还让华夏民族成为文明之邦,让炎黄子孙以五星红旗为荣,以五星红旗作为自己心中的一个警惕。
有许多人都倾于它的鲜红、庄严,有人为它献上自己的生命去染红了它。可它也曾落下“热泪”,汶川大地震,让四川人民失去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对自己循循教导的老师……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这是一片灾难的土地,但是我坚信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现时,病菌又来向人们进攻了,现在发现甲型H1NI,人类猪流感等病毒,它让我们失去了可爱的同胞,让他与家人分隔两地,可生存的人依然在寻找着解决的方法。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让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建起不倒的“万里长城”,为五星红旗再次染上鲜红,恢复原貌。
五千年来,花开花落,巨龙腾飞,华夏富强,这面五星红旗陪伴我们走过酸、甜、苦、辣,让我们回眸以前,眺望未来,让我们再次大声唱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一百分的背后
对于自己的数学成绩,我的心中一向没有一个准确的分数区域。不懂?列一张折线统计图,就一目了然了。瞧那趋势,如情绪波动的大海,潮涨潮落。这使我坚信只要琢磨透大海的脾气,自己的成绩就会稳定下来,因此,我一直在努力……
直至本学期的第一场测试,我聚精会神地做,一道紧接着一道,感觉是在完成一份家庭作业,趣味横溢,当时心眼儿放得挺宽,想法很简单:“慢慢做,这些题并没有难度,只要仔细就能做对,有如此充裕的考试时间,何不好好利用?”结果优异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完全没有一丝心理准备,破天荒的得了一个久违的一百分。到放学,我才肯相信这一切是铁一样的事实,刹那间,全身心都被一种叫做快乐的氧气充满了,我如一个气球,即刻要飞到湛蓝的天空中,慢悠悠地飘荡,将此时喜悦的心情挥洒到大江南北,却又矜持,不愿在眉头紧锁,一脸愁容的同学们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迫不及待。“最好不要打扰到大家的心情。”我暗想着,低下头,自顾自往前走,一言不发,其实心里被快乐充斥着快容纳不下了。
我这人,很古怪,只扬眉吐气了一天,心情就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放学后,手撑雨伞,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头栽在了床上,双手软弱无力地耷拉着,眼皮沉重地睁不开,哪还像一个昨日考一百分的得意生啊,分明就是一个被打败了的“小妖精”。勉强睁开眼,仰望着烟雨朦胧的天空,此时的心忧虑得如黑白照片,又仿佛跌入了谷底,冰凉得像一个袖珍的冬天,凄冷的寒风似乎只光顾我的心房。
“明天又要考试了……据说考题将会更难呢……怎么办?昨天考一百分,这次还能取得高分吗?万一……”我只感觉双腿直打哆嗦,目光呆滞地聚集在墙头的一角,全身的肌肉僵硬起来。自己是不是得了所谓的“考试恐惧症”?我猜疑道。
一个普通的一百分,使我的心情如六月的天气,变化多端。“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不知这种现状何时才能改变?
3成功的背后
我,一个对音乐不太感兴趣的女孩,在几个月后不知为什么,音乐已成了我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那天,我一如既往地走进二胡室,刚准备拿琴,却听老师说:“不用拿琴,找个地方坐下来。”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眼里一片茫然,抬头一看黑板,原来每天的晨练改成了试唱练耳课了。我的眼睛瞪得像茶杯口大,一下子愣住了,这可是我的弱项啊!转身一看,来晨练的人数:二年级5人,三年级2人,五年级2人。人虽然不算多,只有9人,可如果在他们这些低年级前丢了脸,那就有“好戏”瞧了。我越想越害怕:虽说已经六年级了,可音唱不准,听不准,哎,好丢脸呀!
一声带着命令似的钢琴声,把我从迷茫中拽出来。“下面我请几个人站起来示范一下!”老师的目光开始在每个人身上环视,恐惧挤满了我的心房。空气仿佛也凝固了,惊慌失措的我东张西望,一个眼神把我心里的恐惧慢慢释放出来。那眼神如一汪秋水,从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对我的鼓励,看到了他对我的信任,看到了一丝希望。“楼圣岚,你先来吧!”老师说道。一丝恐惧快速爬上心头,“do”第一个音刚出口,我发觉到气氛不对,微微听到一阵阵笑声。我的脸很快烧起来,我不想继续唱了。但我又看到了那个眼神,他仿佛在说:“没关系,要相信自己,加油!”于是我找准音,毫无顾忌地唱出来:“do,re……xi,do”一迎接我的是惊异的目光。我自己也很惊奇,原来我能唱好。
……
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我怎么会爱上音乐呢?我心怀感激地又转过身去看了看他。她笑了一下,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说:“我知道你一定能唱好。”这句话更引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
接下来,我的试唱水平越来越好,听音更不在话下,每天晨练的开始和结束,“加油”和“你真棒”这两句话总是萦绕耳畔,从来没有断过。我的音乐水平便在这些最普通而又最可贵的话中提升。
“do,re……”我又一次自信地唱起来,而那成功的背后总闪过一个身影,还有那些世上最美好的话语。我要感谢您——吴老师!
4等待的背后
天色渐渐晚了,几颗调皮的小星星也崭露头角,闪啊闪。月儿也挂在树梢头,渐渐逼近深夜……月光下,一位妇人正坐在庭院里,嘴里小声嘀咕着:“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呀?”她的目光望向门口路的远方……
小时候,每当吃饭时,妈妈总让我和妹妹先吃,她独自一个人等爸爸。我不止一次地劝她:“妈,咱们先吃吧,爸回来自己吃!”每次妈妈总是说:“你爸不回来,我吃了也涮不了碗。”我自以为是地说:“你真傻!”妈妈总是淡淡地一笑……直到那一天,我才明白了……
记得那天,同样是傍晚太阳落山时分,邻居家都早早地吃起了晚饭,我和妹妹也早己吃起来了,可妈妈还没吃。今天是例外,爸爸去打麻将了,而不是去上班,可妈妈怎么还要等啊!我真不理解妈妈的心思……
时针己过八时,爸爸悠闲地回来了,妈妈一脸严肃,爸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去厨房盛饭吃。妈妈故意把锅挪到她所坐的灶的一边,爸爸看了她一眼,拿碗又去盛。妈妈又往回一挪,爸爸生气了,大发雷霆:“不吃了!”说着把筷子摔到了地上。妈妈提高了嗓子:“怎么,去打麻将还有理了,家里那么多活不干……”爸爸不与之分辩扬长而去……
妈妈落泪了,家里生活过得比较拮据,活又那么多,平日里爸爸上班家里无论多累的活都是妈妈一肩挑起。我知道妈妈很辛苦,很委屈,而爸爸忙中找乐,不知分担一些……可妈妈为什么又要等他呢?
终于,我在妈妈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孩子平日里问我:‘妈妈,爸爸去上班,为什么你总要等他回来?’我知道她在外面风里雨里的很辛苦,很不容易;孩子又问我:‘为什么爸爸去打麻将的那天你还要等他回来吃饭呢?’我理解他,就那么一点儿爱好又怎么能剥夺了呢?可家里的活实在太多了,有时我……”
啊!我明白了,等待的背后是妈妈对爸爸的关心、理解、宽容……记得有句话这样说:爱,有时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它需要细致入微的关心与问候;爱,有时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它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时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它需要相濡以沫的理解与支持。
5掌声背后
数学课正在进行,教室的门被推开了。大家的目光一齐集中到了从门外走进来的被同学称为“小猴子”的曹迪身上。他乱糟糟的头发,顽皮的笑容。沾了点儿灰尘的衣服~~~~他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我感到自己有些瞧不起他,可也不知是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外貌吗?
果然,他刚来不到一星期,就出了件让全班同学嘴巴张成“O”型的事~~~~
班会上,老师告诉大家,学校不久将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希望我们班的同学积极参加,举手报名。这回,每个人心中的小兔子都跳开了:有的怕别人笑话,有的怕上台怯场,还有的怕~~~~
过了几分钟之后,还没有人举手。老师显然急了,问:“怎么?怕了吗?”这时有个人举起了手,不是别人,正是他。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老师也惊讶万分,随后喊了一句说:“好!有勇气!就这样定了。”
下课后,同学们议论开了:
“你看他那样子,还会朗诵?”
“八成是想出风头。”
“现在谁也不知道,”我故作公平地说,“等一个月以后再看吧!”
第二天清早,天刚蒙蒙亮,我很早就到校了。我侧头一看,猛然间看见不远处的操场上站着一个人,好象是他。我揉揉眼睛再仔细一瞧,对,是他。得去看看,一大清早在那干吗?我疑惑着,轻轻地走向操场,躲在他身后的大树后面。原来他正拿着一本书。“哦!在用功呢!”微风把他的声音传过来:
黑云翻,
遮远山,
残阳落西天~~~~
原来他在为朗诵诗做准备呀!我感到一丝的羞愧与内疚!原来他一直在苦练啊!唉~~
时间过的真快,比赛开始了。
第一个朗诵的是一位娇小的女生,朗诵得到了热烈掌声。第二个是很帅的男生,他朗诵的更精彩。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不比一个差。第九个就是他了。他走上台,我此刻仿佛要比他更紧张。
“黑云翻,遮远山,残阳落西天~~~”一句句诗仿佛是一个音符,叮咚叮咚悦耳的奏出来,简直太优美了!
“星光泛,夜阑珊~~~~~”
他从容不迫,纯真的情感,在他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朗诵完毕后,震耳欲聋的掌声响起,他成了最后的赢家。不知怎的,我的眼里充满了喜悦与激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6成功者的背后
还在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讲居里夫人的故事。从此,居里夫人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
如今,我长大了,我多么渴望更加全面的学习她啊!这回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借到了《居里夫人》这本书,我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玛丽·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的人生旅途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小时候,她忍受着亡国之耻。10岁那年,死神又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这对玛丽来说,没有比这更悲伤,更加刻苦了。
她忍受着生活的煎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和丈夫彼埃尔一起提炼出了镭。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但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丈夫惨遭车祸身亡。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她又一次挺住了,坚持用顽强的毅力进一步研究,再一次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看着,看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的女性啊!为了祖国,为了造福于人类,她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工作,她置患肺结核的身体于不顾;为了提炼出镭元素,她在一吨铀盐前,奋斗了3年零9个月。因为长年接触放射性物质,她的身体受到了伤害。但是,所有这些,都被她顽强地克服了。回想起自己在学习中碰到一些困难就烦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问妈妈,就是问同学,很少自己解决过一道难题。为这类事不知被父母批评过多少次,但我总觉得无所谓,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不懂就不能装懂嘛。”今天,我才明白这种依赖行为,是不良学风。为什么居里夫人能成为万世景仰的楷模,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因为她从小意志坚强,攻破了学习、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顽强的堡垒。是的,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从小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追求,去探索。居里夫人的身后洒下了许许多多的汗水和心血,而我以前在家里是“小公主”,在学校里是“娇宝宝”,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以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今后,我将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精神,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排除万难,阔步前进。
7目光背后
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家里的钱被偷了。母亲用黑塑料袋绕了两圈置于床头的钱包,发现被人扯开,里面的钱被抽走了大半。想起前两天同样不翼而飞的两千多块钱。母亲慌了。我一回来,就看到母亲在楼下一脸焦急地和邻居们讨论这事。怀疑对象渐渐锁定在了弟弟经常带回家的那几个同学身上。其中一个父母是外地人的少年就住在我家楼上。父亲前去询问。那孩子很镇定,说让搜,还主动掏开口袋给我们看。他说不证明清白下次不好意思再来玩。他的行为举止都没问题,但第一眼,我就直觉性地不喜欢他。
虽然说他的临危不乱可能是心中无愧而不是早有准备,但是那双眼睛,却不是弟弟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眼睛。他黝黑的瞳孔里有种戾气,看向父亲时没有透漏出丝毫面对长辈的畏惧。理直气壮的样子,却根本让人感觉不到他有解释的诚意。虽然不能完全说得清,但是,我看得出来,他的眼睛,不干净。有时候人的感觉往往很准。那少年五岁的妹妹经不住糖果诱惑,说了一句话,便让一切不攻自破。“哥哥昨晚在数钱,都是红的,他给了妈妈那么多,才给我一张。”父亲报了警。小女孩被她妈妈当众打了俩耳光,被警告不许乱讲。爸爸怕证词有变,便把女孩带到了家里。公安局来人的时候,少年已经逃了。
如果这只是一则新闻,我顶多看完唏嘘一阵,便能在不久后将它遗忘。但是当你身临其境,看见小女孩清澈快乐目光的时候,就不是唏嘘一阵然后忘了这样简单了。女孩有一双与他哥哥截然不同的眼睛。一样黝黑,却纯净,毫无杂质。她还不懂自己一句话带来的是什么。她摆弄着我家的玩具,略带羞涩地笑着回答我的问题,睫毛闪闪地看着我,好像能明白我的拙劣言辞,甚至还会主动找话题和我聊。但是她稚嫩脸颊上的红印,却触目惊心地让人心疼。这事一结束她就可能受到家人的责罚,可她只是说了实话,她没错。父亲打听到那少年的父亲是有前科的人,他曾经喝醉后用啤酒瓶打了同行工人的脑袋。晚上,女孩的母亲来接她回去,那妇人脸色很不好,可小女孩仍是继续她的快乐蹦蹦跳跳着走了。
当一个人,眼睛是黑的时候,他的心是红的;但若是眼睛红了,他的心就黑了。昨日那个少年,若不是他贪心偷了两次,母亲也不会觉察追究。仔细想想,教他眼睛红,教他心黑的,可不就正是他的父母么?突然想起了小女孩清澈如水的眸子,不知道那少年儿时是不是也曾拥有过那样的一双眼睛……
8真相的背后
2004年3月20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无数中国人关注的日子——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大选的日子。3月19日,大选的前一天,各方人马都在积极地拉票。究竟鹿死谁手,是啊扁,还是连战?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但谁也不知道答案。在这之前,扁兄稍微落后战兄,但如果你就此下结论,那你就错了。套句台湾人的话:不到公布答案的那一刻,谁也没资格对台湾政坛下任何结论,即使是上帝。也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人”用子弹在扁兄的肚皮上画了漂亮的一笔。
2005年5月,陈义雄被发现“溺水死亡”,在台湾一个渔港边。2005年5月,台湾真相调查委员会就关于“啊扁遇刺”一案,出台报告。报告表明,陈义雄就是“3.19枪击案”中的枪击犯。2006年5月,陈义雄的妻子反口否认陈义雄就是枪击犯这一“事实”。于是,第二届真相调查委员会开展了调查。2006年8月22日,第二届真调会上呈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陈义雄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在8月22日的调查报告中,详细地列举了关于陈义雄的证据,报告主要有这几个例证:
其一,陈义雄的尸斑在脸部和胸部,证明他死亡时的姿势是背朝天的。而在渔港中打捞出的陈义雄的尸体,是脸朝天的,并且手臂不自然地弯曲着(由于种种原因,人死后手臂会自然下垂)并且呈现出立体姿势。以上两点表明,陈义雄死后曾被人移动过。
其二,陈义雄是一个游泳好手,他不可能轻易溺水至死。且丛陈义雄刚被打捞出时拍照片可以看出:陈义雄非自然死亡,且死后尸体被“修饰”过……
从陈义雄案我们可以看出,“3.19枪击案”仍然“危机重重”,虽然两年前已经结案,但那是真相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透过陈义雄这个表象,我看到了人性的更多弱点和污秽。为了功、名、利、禄,不惜动用技巧,制造出一系列的新闻,不惜引人犯罪或栽赃他人,这就是人吗?
人类社会正在迈大步子向前走,一直都在进步。可是进步了、行走了几千年,为什么还是走不出人性的牢笼?为什么还是如此“不思进取”。当然,我不是说人类的进步毫无意义可言,从我们科学领域可以看出我们的变化有多大,但那重大变化的背后呢?更大的利益?
……
雷声轰隆,雨声淅沥,我心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