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作文450字
1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之后,袭其父功名,仕途颇顺,却一直未能与生母相聚,思念之心不绝于怀。分别五十年间朱寿昌四方打探母亲下落,后来他听我说母亲流落陕西一带,于是辞官寻母,千里迢迢来到陕西一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终于找到了母亲,当时老母已七旬有余,又有子女数人,朱寿昌皆接回家中供养,孝名顿传四方。朱寿昌将功名利禄视为尘土,却千里迢迢不辞辛劳辞官寻母,如此孝心亦是感天动地,感天动地。
我的家乡让我骄傲,我爱我的脚下的热土,因为它养了我们一方人,朋友们为家乡自豪吧,更要奋发学习,为家乡添光彩。
2家乡的名人
我所崇拜的名人不多,以前的革命义士更是屈指可数,但瞿秋白却不能不算。
瞿秋白是常州三杰之一,更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决策者,他在华夏大地上散播马克思主义者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整个祖国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瞿秋白令我敬佩的远远不只这一点。他身上的品质流芳百世!永垂不朽!20XX年6月18时,写完绝笔诗的瞿秋白,神态自若地走出了囚室,这是他最后的早晨,也是人生的最后时光。他来到了中山公园用完餐,然后拍了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照片中的他丝毫没有软弱怕死之意,反而气度不凡,视死如归。在去刑场的路上,他走得异常轻松,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人民万岁”成了最后的剪影,来到刑场,他找了一处地坐下,手持香烟,微笑着走到路的尽头“呯”枪声响起,鲜血飘散到碧空,光线消失了,声音消失了,痛觉也消失了,在他渐渐放大,最终凝固不动的瞳孔里,在他的脑海里,革命胜利的情景,妻子对自己决别时的不舍,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秋之白华”,也许只是我们对瞿秋白的怀念,但是他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更是万年流芳。
3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徽的名人有很多,其中,我最熟悉的名人是清末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字国荃,晚清大臣。他在太平天国时期鼓动家乡子弟加入自己的军队,这就成立了“淮军”。随后,李鸿章就带着“淮军”投奔了“湘军”的统帅——曾国藩,渐渐的成为了湘军的主力。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带着“淮军”离开了曾国藩。后来,李鸿章又上任军机大臣,开始着手建设北洋海军。
李鸿章先在旅顺口和威海卫设立了军港,并成立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像: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的海军将领和优秀水兵。他还派人去到西欧各大海军强国一边学习国外的造船技术,一边进行磋商购买军舰,并且完成了“英国船体和德国火炮”的重大结合,使年轻的北洋海军刚一“出生”就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
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赴日谈判,被迫割让台湾岛。
李鸿章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功在他建立了北洋海军,为当时的中国海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过在他晚年巴结外国人,割让了台湾。
李鸿章是我们家乡的名人,他所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会磨灭。
4家乡的名人
人都会有梦想,一旦梦想成真,那是幸福的。但是走过来的路是那么艰难,要付出多少汗水。
是呀!在我家厂里,一位普通工人的儿子竟然考取了医学系的博士后学位,他的名字叫江棋。
江棋小时候出生贫寒,每天粗茶淡饭。听我妈说,有一次,他妈妈为替他交小学里的学费,跑到别人家里,恳求人家让她洗碗一个月。一个月的辛劳却只拿到了50元,好在够付小学的学费了。
江棋知道自己家很穷,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放弃自己人生的梦想。每次放学回家,他早早地写完作业,便开始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邻居每次都能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所以,每次考试他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
正因为这样,他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在上大学的那段时间里,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比小时候还要努力。
学习了一天的他不顾身体的疲倦,晚上回到宿舍,还开着台灯,看厚厚的医学书。如果遇上疑问,他便赶快去查电脑。他每天都沉醉在医学的海洋。有一次,他为了学习,一个晚上都没有睡。
俗话说得好:只有坚持,才会成功。在他30岁时,他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如今,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他奋斗着,坚持着,努力着……正因为如此,才创造出自己如此绚丽的人生,成为家乡人永远的骄傲。
5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钦州,有一位人人皆知的“孝女”,名字叫韩瑜。韩瑜中等个头,身材矮小,却为自己的父亲捐出了左肾,被评为“全国十大敬老之一”。
20XX年,韩瑜的父亲因带病工作,导致病情恶化,后来被确认患了尿毒症。每个星期都要作血化治疗,每月将近要花费5000元,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困难。学习优异的韩瑜放弃了报考高中、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专,把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钱以内。尽管这样,还是不够父亲的治疗费。
几年后,韩瑜的两个哥哥从电视上得知尿毒症可以换肾,便欣喜若狂的跑去医院查看是否与父亲的肾匹配,但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韩瑜得知后,就偷偷跑去医院做检查,自己的肾与父亲的匹配!韩瑜奋不顾身要把肾捐给父亲。一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来阻止韩瑜,父亲更是宁愿一死也不愿让女儿捐肾给自己。然而,韩瑜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肾捐给父亲,救活父亲。她还说,如果父亲不在人世,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身体瘦小的韩瑜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每天她就在病床前,苦苦地哀求父亲。7天以后,父亲终于被她的真诚感动了,含泪同意了韩瑜的请求。20XX年,父女俩在桂林市解放军医院成功换了肾。
这就是我家乡的“孝女”韩瑜,她的举动让全国人民震惊,也让我们深深铭刻在心。是啊,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韩瑜捐肾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