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清明节作文400字
1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爸爸一大早说:“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国的风俗。”
祖坟在离我家很远的山上,我总是很高兴去上坟,因为大人们在忙,就不管我了,我便和同伴们在满山遍野的杜鹃丛中嬉闹,偶尔采上一两朵杜鹃花,闻一闻,啊,真香!等乡下的亲戚把坟头的草锄好了,爸爸招呼我来到祖坟前,我看见亲人们正虔诚地鞠躬,口里正喃喃地说着题什么,我听不清楚,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双手合十鞠躬,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爸爸妈妈听了直夸我懂事。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
午饭时坐满了乡亲,他们都亲切地喊我“宝宝”,问我几岁?上几年级?还拿出土特产鸡蛋等送给我们。在这清明时节里的故乡之行,让我感受到了故乡浓郁的亲情。
2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你也可以投稿,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3家乡的清明节
每年四月的清明节,我都会跟随爸爸妈妈去镇江乡下扫墓。在回乡的路上,透过车窗,我就会看到漫山遍野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田,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可以看到许多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还有路边的枸杞头,有时我和妈妈也会采摘一些野菜。我还认识了好多种类的蔬菜,有蚕豆、葱、蒜、莴苣、香菜……每次回乡下,我都觉得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一路上这样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很快,我们就到了墓地。我们家乡的扫墓风俗是这样的,先要除去坟头上的杂草,再挖一大块新土给祖坟换上新帽,下面压上剪好的坟前纸。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搬了一块土,才走了几步路,就摔了一跤,还好我双手紧紧捧住坟帽!搬完后坟帽后,我的小手都发麻了。然后大人们将准备好的水果、糕点、香、蜡烛摆在坟前,点燃纸钱,依次叩头。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坟前叩了三个头,祈祷去世的亲人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虽然这些亲人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每年来给他们扫墓,因为妈爸爸说过:“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的根在哪里。”
4家乡的清明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博兴的清明节吧!
我们博兴过清明时有许多习俗,比如: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煮鸡蛋,碰鸡蛋。还有很多诗人用自己创作的诗句来表达了清明节,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再比如: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在清明节里,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无异于荡秋千,放风筝和煮鸡蛋了。荡秋千不仅好玩有趣,而且可以增进健康,培养勇气呢!春风一吹,就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了。广场里有很多风筝在天空中眺望世界。风筝的样子各不相同,有棱形的,有蝴蝶的,还有蜻蜓的和飞机的,可漂亮了!碰鸡蛋才有趣呢!煮上几个鸡蛋,去和小伙伴们比一比谁的鸡蛋更坚固,让笑声在鸡蛋的碎裂声中回荡。去年我们班举行了碰鸡蛋大赛,有位同学带了一个大鹅蛋,大鹅蛋一举打碎了五六个人的鸡蛋,都没人敢和她比了……
清明节最重要的就是扫墓了。去扫墓,表达了我们对先辈的怀念,敬仰。曾有多少个战士为了我们的民族解放而牺牲,多少个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我们为他们扫墓,表示我们浓浓的敬意,我们为他们自豪!
有笑声,有哭声,就为这些,清明节的“节目”精彩万分,让人迷恋它,喜爱它!
5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座偌大的院子中,那里有一位高高的雕像,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我们文字的祖先----许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到很诧异,这时怎么回事呢?别急,让我慢慢告诉你……
我的家乡在漯河,而漯河又因许慎而闻名。清明节那天,爷爷对我说,清明节是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而漯河是文字祖先许慎的故里。今天我们一起去那里看看吧。我高兴极了!
吃过早饭,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许慎陵园。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一行行粉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非常好看!真是春暖花开,景色宜人啊!
到了陵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六书广场”。“六书”是我国说文解字的一种学说,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然后见到了一条长长的汉字路,那是由许慎发明的字组成的一条路。我们还参观了文字馆,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研究汉字的文学家的照片。
就这样一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6家乡的清明节
我的家乡有许多节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明节。几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爸爸一起回家乡去过节。
清明节的传统是扫墓、祭拜祖宗。每年清明节,小孩子们总是最高兴的,一群群小孩子争先恐后地走在大人们的前面。扫墓时,人们拿出一叠叠千亿元的冥币烧给祖宗,我不由得感叹:“死人的钱还比活人的多!”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还总是吵着要放鞭炮,一旦放起鞭炮来,响彻云霄,回音无穷。
相比之下,大人们平静了许多。他们有的挑着祭品,有的骑着摩托车,还有的坐着小汽车。无一例外,都是朝着扫墓的地点赶去。这一群,那一队,随处都可看到扫墓人,他们把墓地搞得焕然一新。大人们都会在墓地前烧香点烛,以示对先祖的怀念,这虽然带有点迷信色彩,但是大人们非常尊敬祖先,就像对待活着的人一样。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但是隐患也颇多。扫墓烧香烧纸,会造成环境污染,一不小心还可能会引起山林火灾。因此,我们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加强火灾防范意识。
7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用这句古诗来形容今年的清明节最适合不过了。
今年的清明节非常热烈,固然在热烈的气氛里还是让人体会到有一些悲伤。
为了避开清明节当天的人潮,我们决定前一天往上坟。可是当天的人也很多,明显他们想的跟我们一样周到。走在拥堵的人群里,我顿时觉得先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我踏着峻峭的山路,走在上坟的路上,雨水拌着土壤溅在我的裤子和鞋子上,此时我非常的懊恼。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穿过泥泞的山路,顺利地来到了坟前。这是我看到了一块高大的墓碑挺立在我的眼前。我走进一看,上面刻着很多名字。这时候,爸爸给我讲起了先人许很多多的故事,我的脑海里不断构思出爸爸故事里的情形。
祭拜先人开始了,爸爸跟叔叔伯伯们首先将墓地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把墓碑擦得一尘不染。卫生弄好后,大家就开始顺次给先人上香。按着辈份排前后,我被排在了最后。我手里捧着香,心里默念着:先人,您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每天向上,为吴家争光!
在回家的路上,我顿时觉得天恍如格外的蓝,阳光恍如更加灿烂。
8我家乡的清明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爸爸带我去奶奶家过清明。从我们家出发到奶奶家一共奔驰了一百多公里,到奶奶家时已经十一点三十了。太婆的坟离奶奶家有一些距离,吃了点包子我们就出发了。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先把坟头和四周的杂草清除掉,然后爷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纸条放在坟上,并把祭祀用的鸡、猪肉、果品、酒等摆放在坟前,再点蜡烛和香,把蜡烛插在墓碑前,点燃的香插在坟前和四周。
当一切准备好了我们就要开始拜太婆了,虽然她老人家已经不可能看到这些,可这代表了我们对她老人家的怀念和尊敬。每一个人都有序的轮流到坟前上香鞠躬到酒,心里默默念着自己的愿望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当香和蜡烛差不多要燃尽时我们把带来的纸钱给烧了,把鞭炮给点燃,山里顿时响起了“劈哩啪啦”的鞭炮声很久才散。奶奶说这是告诉太婆我们走了明年清明再来给她扫墓。
明年的清明节我还会回奶奶家做清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