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作文议论文
长大了,知道的东西多了,也就有了自尊心,有了面子。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看电视,可是每次都得得到家长的同意才能看,而且时间还不能长。刚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就到时间了。觉得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每天都被父母绑在自己的一个小天地里,什么都不能干,只能看书、学习。所以,那时的我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天天看电视,不但要卖自己喜欢的光盘看,而且除了吃饭睡觉都要看电视。
现在稍微长大了一点,就感到了一阵一阵的压迫感。也知道了面子的重要,自己不能被别人看扁。由于面子的事情,我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生怕自己回答错了同学会看不起,老师也会有成见。可是却不知道别的同学可能也和自己一样,怕答错。自己回答了,即使错了,可能也会被同学是为“英雄”。
看见1、2年纪的小同学,男生女生在一起玩,一起回家,别的同学都会指着他们发出声。可我却十分羡慕他们,可以在一起玩,不会有所顾忌,可以无忧无虑的在一起。可是我们呢?只要男生女生稍微近一点,就会被别人说成,这个喜欢那个、那个喜欢这个……
在别人面前,我们都装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十分轻松。其实,我们很累,我们也想好好放松放松,我们也想放下面子,不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放开真正的自我。可是,我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放开真正的自我?可能是我自己太爱面子吧!也许就是这样吧!
我终于知道了大人们的烦恼,每天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可是他们在单位上是多么的累。有苦又不能说出来,有泪也不能流。
真希望自己能扳老还童,可是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继续做一个半大的人……
翻到试卷第三页的阅读,《陌生人的红苹果》七个大字映入眼帘,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到陌生人长什么样,作者会不会接那个苹果?带着疑问,我看了这篇文章。
原来,这篇文章讲了作者在乘列车回长沙时,一个陌生阿姨塞给了作者一只精致圆滑的苹果,但作者没敢吃。第二天,作者读了那位阿姨留在枕下的纸条,才知道原来她是把作者想像成她的女儿,才把苹果给作者。
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防人之心不可无嘛。在不能确定陌生人的来意,是不能听陌生人的话,这是爸爸妈妈常说的一句话。不过,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在陌生阿姨给我苹果时,问她:“你为什么会送苹果给我呢?”这样既可以减少误会,又可以判断她是不是坏人,这不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吗?
文中还说到作者认为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以我所见,作者还得到了一份爱,那就是母爱!更得到了一个真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
同学们,你们说,我说得对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没有,因为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脊梁在!中国人失掉面子了吗?没有,因为千千万万的真诚正直的中国人在!
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聊斋》故事中“画皮”的一幕已不再令人惊目咋舌,先进的美容仪器可以让每个人拥有一张天使的面孔。但,你是否想过,在天使的面孔下,我们需要一颗怎样的心?须知,天使的一个微笑,可以使魔鬼的殿堂轰然倒塌;而魔鬼的一个微笑,也可以使人间万劫不复……
苏武牧羊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当苏武手持节杖傲然立于北海旁,试问,有谁会在意此刻苏武早已遍体鳞伤,衣衫褴褛?当精神的力量,当正义的光芒照亮苏武那颗坚贞不二的心时,有谁,不用崇敬的眼光将苏武瞻仰?面子,此刻早已不再重要,因为正直和善良才是最华丽的衣裳。
历史,只铭记那些真实的人,而不是徒有其表的漂亮的躯壳。
加西莫多,一个奇丑无比的人。上帝似乎从来没有给过他“面子”。他的丑陋让他失去了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正是没有了外表的牵绊,他才得以让灵魂变得更高洁。当他拄着拐仗艰难地爬上钟楼时,他敲响的不再只是钟声,那是一个真实的灵魂对生命的期待。对命运的反抗!重读《巴黎圣母院》,有谁,会说加西莫多没有面子?有谁会说善良的灵魂没有面子?
人们,只铭记那些精神高尚的人,而那些美丽的画面则会如白驹过隙般,一晃而过。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你在为挑选衣裙不知所措,在为如何打扮而愁眉不展时,请想一想:你为悦谁者容?卓文君为司马相如当街卖酒,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成了粗俗的卖酒妇,舍弃了面子,卓文君收获了爱情;荆珂为秦王,不惜划破那张英俊的脸,舍弃了面子,荆珂收获了坦荡;梅兰芳大师抗战时长期蓄须拒为日本人演出,舍弃了面子,梅兰芳收获了正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面子,我所欲也,大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面子而取大义者也。
有时,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收获……
试想,如果当初清政府不以天朝大国自居,不盲目封锁国门,与世界失去了交流,那么,还有英法联军的坚船大炮的轰炸和那灭绝人性的雅片战争吗?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年也,为了面子,我们虚伪了太久,也茫然了太久。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美丽多久,而在于闪亮多久。
向那个把香味留在了压扁自己的脚踝上的紫藤萝学习,向那个生长在断悬边的百合花学习,多些真诚,多些实在!
朋友,你舍面子而取大义了吗?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成功,成功了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自己长脸,追求面子。
因为害怕没面子,人们硬着头皮咬紧牙关,终于得以虎口脱险,咸鱼翻身;因为害怕丢了面子,人们顶着压力忍着痛苦,终究可以冲出逆境,绝处逢生。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或“往脸上贴金”,或“打肿脸充胖子”,管它是邪非邪,面子要紧!
终于,凯瑟琳因为爱面子而放弃了希斯克厉夫,任呼啸山庄的狂风肆虐,也吹不散这因面子而产生的痛恨,死亡与遗憾;
终于,项羽因为没面子见他的江东父老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任乌江的水浩浩汤汤浸透千年的悲歌,也不能洗净这历史的呻吟。
人类,你因你的面子而得以成为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却又因面子而草草写下了无数令人叹惋的悼文。面子,难道真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芒或弱点?成也面子,败也面子。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面对“面子”、面对“面子”带给我们的一切急虑、痛苦或是虚荣、快乐呢?
君不见,忍受其耻大辱的司马迁,不依然放下面子,谱写了洋洋洒洒的史家之绝唱吗?
君不见,远道而来的井上靖,不依然不顾面子,给中国人下跪而得以亲眼目睹一生魂牵梦萦的塔里木河吗?
一个真正的巨人,总是可以放下这些琐事与顾忌,从而不被面子所束缚,在人生的舞台上得以尽情驰骋,展示真我的面目。这面容或许不动人,但笑容却真实、灿烂。
是的,我们不需要做面子的奴隶,不需要用斑斓的面具欺骗这个世界或欺骗我们自己。纵使面子曾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我们也不应将人生禁锢在光鲜的面子下,不应让别人惊艳的目光点燃我们的面子,燃尽我们的经历与情感。
人要脸树要皮,也是我们现在一无所有,脸上哪怕只是伤痕,那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恩赐。
恪守着华夏民族由来以久的道德与伦理,三纲五常的束缚依旧桎梏着当今人们的言行,茫茫的历史长河奔涌未绝,固然沉淀着光耀古今的理想与文明,却也未曾带走那个褒贬不一的词汇:面子。
说它褒贬不一,是因为它有太多太多深刻的内涵,辉煌五千年的春秋大梦催生出了万物和谐的中庸之道,自然也无法泯灭千百年积沉下的高贵的脸面。
自古至今,就有颜面尽失一说,其中以项羽的乌江自刎最为著名,想想看,一代豪气冲天的西楚霸王,东西南北地转战沙场,戎马一生,书写了太多英雄的传奇与风流,最终却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不可否认,他死于一种面子,一种由内心萌生出的愧疚感,说实话,这样的死法的确震撼天地,足以达到身虽死而心犹存的非凡与超脱,难怪后人对项羽的赞扬的感情常常见诸笔端。其中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最,不错的,这是英雄之死,他的死是因为一种情理上的原由,这样的原由本就有某种大无畏的特质,又加上这样的特质完完全全的集中于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英雄的身上,于是,一举一动皆彰显出一种气冲斗牛的豪情,就我个人而言,项羽虽死于一种面子,却也死出了潜藏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傲骨,这样的傲骨在于中庸之道弥漫的国度里,实属罕见,常常令人赞之,叹之,景之,仰之。
常常在想,为何如此慷慨的就义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只局限于那几篇词藻绚丽的诗词中,纵观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同样是因为面子,有些人却在演绎着另一种死亡。
实在不愿提及,因为他在中华文化的字典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是一生风流,同样是文武双全;可又不得不提,因为他的才华盖世却未能填补他精神的空缺,他的死实在值得人们对于华夏文化的内涵重新反省与审视,他便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他的死也同样是因为面子问题,只是剖析其原因再也无法看到种坚强的成分,有的只是满腔的嫉妒之火。“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慨叹岂应出自周公瑾之口?一代绝世英才却在精神方面频频露怯。叹之,愤之,恨之。
同样的面子却在丰富的历史背景中演绎着不一样的故事,那么我们又应如何取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的,就是这种傲骨,广而言之就是不屈服,不妥协,恪守原则。只是可惜的是,这种以傲骨作为支持的面子却鲜见于民族的文化内核中,仿佛只有在国难当头之时才能被激发出来,如此一来,某种软弱的气息便萦绕于四周久久无法散去了……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我们时时刻刻需要面子,需要那种用傲骨构建起的面子,惟其如此,方可撑起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