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的作文(2)
时间: 03-24
栏目:话题作文
作文六:我眼中的朱元璋
他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也有许多人因他的残暴而不齿,更多则认为他功过参半,这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的写照。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经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他变得意志坚强、见识长远,行动周全谨慎,成为了一代枭雄。
在我眼中,他具备了无人可比的军事才能。濠州到滁州、滁州到南京,再兵临元大都城下,他所向披靡。有无数人想让他被历史所埋没,可他无所畏惧。从他分析局势,决定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这件事,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与军事才能。他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正如一只潜伏于黑暗中的蝎子一般发出致命一击。
在我眼中,具备独到的眼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在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人,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委以重任。而他们也不负重任,为朱元璋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在建国后成为了明朝的重要支柱。
在我眼中,他具备勤奋的品质。丞相制度虽然被他废除,可他当政期间明朝的秩序井井有条。他是皇帝中的特例,别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在挑灯夜战,批改剩下的文件,十分可敬。
但他也有残暴的一面。
别的朝代的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将伴他出生入死的功臣赶尽杀绝。冯胜、傅有德、蓝玉,各各都死不瞑目,这是一场悲剧。
功过并不论证一个人的好坏。就像朱元璋,一生克敌无数,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华夏辉煌,同时他也十分专政,诛尽开国功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他击败陈友谅后微服私访时题于紫金山禅院中的诗,杀气与豪气透过字里行间,穿过几百年时空扑面而来。
这便是我眼中的朱元璋,一个霸气非凡、功过参半的朱元璋。
作文七: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向东流,一代枭雄好儿男,在滚滚的历史长流中,我似乎看见了屈子在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在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在沉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晏殊在浅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我却偏爱毛泽东毛主席。
少年时代的毛主席聪颖、勤劳,但也带点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有一天,天气很热,刚好先生不在,少年毛泽东便提议大家去游泳,待一贯严厉的先生回来要处罚学生们时,毛泽东大胆地回敬先生说连孔夫子都赞成到河里去洗泠水澡,接着还念出了原话,气极的先生到家长那告状,父亲一听毛泽东带头闹学,气得抄起一根竹棒便向儿子打去,情急之中毛泽东扭头就跑,在外胡乱躲了3天才被家人找回家来,之后先生的态度也温和了些,父亲对儿子也有所体谅了,少年毛泽东的这次“罢课”取得了胜利。
1910年的秋天,17岁的毛泽东到湘乡县立东小学学习新学,临走前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为他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为了策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在安源和铜鼓间穿梭筹备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故事呢!有一天,毛泽东身穿白色裤褂,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赶往铜鼓,不想在浏阳的张家坋村竟被民团巡逻队抓住了,接着被押往民团总去处死,沉着、机智的毛泽东在被押到离民团总部不到200米的地方,一下子挣脱出来向田野猛跑回去。毛泽东在蒿草丛生的一片水塘边,一直躲到太阳下山,这中间竟有好几次差点被搜捕到,然而意志坚强的他始终坚持着隐蔽在那里,直到天黑,敌人放弃了搜捕,毛泽东这才忍着赤脚擦伤的疼痛,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最后终于安全地到达了农民武装那里。
如此才华横溢、机智勇敢的毛主席,让我怎能不尊敬、不爱戴呢?毛主席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做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共同建设可爱的祖国!
作文八:评价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为这位千古一帝的功过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笔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价。
“创业容易,守城难”。当冷静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不顾当时的国力和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闪烁着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之中华民族精神辉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许会就此消逝不存,也许秦王朝还能再存在一个又一个14年。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功过自可评说,但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还以历史人物一个基本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