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沂蒙精神代代传作文

时间: 01-04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沂蒙精神代代传

沂蒙,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中国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精神,不能忘记党和军队给我们创造的新中国,我们要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搞好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在新形势下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克服种种困难。

无私奉献,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为社会主义事业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是永远的核心。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二:沂蒙精神代代传

所谓沂蒙精神,就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爱党爱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临沂的不断发展正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篇三:沂蒙精神代代传

“人人那个都说来哎,沂蒙山好……”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们是否想起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沂蒙山区呢?说起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是革命老区,是和井岗山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地方。可你们都真正地了解我的家乡沂蒙山吗?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赏阅分外有力的沂蒙精神吧!

沂蒙山并不是山名,沂是指沂水,蒙是蒙山,“蒙山高沂水长,”山高水长,源远流长。沂蒙山区包括现在的临沂市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沂蒙山还有很多美味和土特产品,如煎饼、蒙阴光棍鸡、沂蒙山小推车等,深受游客欢迎。我的家位于沂蒙山区的一角——郯城县,我很荣幸自己是郯城人,而且姓徐,郯城在徐氏的发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徐氏始祖陵(豹公墩)为天下徐姓的朝拜圣地,在《沂蒙山小调》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解放区的军民心连那个心”听到这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是的,就是当年沂蒙山区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月——1947年孟良崮战役期间,32名沂蒙妇女肩扛门板、在冰冷湍急的河流中手挽手搭起“女子火线桥”,让一个团的战士们踩着她们柔弱而刚强的肩膀渡河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用乳汁抢救八路军小战士的动人场面。

众所周知,沂蒙精神就诞生于此。在齐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分外耀眼;在鼓舞山东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中,这种精神分外有力量,它脱胎于两千年齐风鲁韵,书写于泰山黄河,不畏困难艰险,敢于奋进挑战。这就是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不仅仅是沂蒙山区的精神,它是山东的精神,更是中国的精神,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而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十六个字又集中表现为一种大义、大爱、实干和创新。

在它的旗帜下,有人把生命交给雪域高原,有人把企业文化“写”进哈佛教材,有人把集装箱装卸效率做成世界纪录……他们是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又是“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的沂蒙精神的诠释者。

篇四:沂蒙精神代代传

7月13日,在沂南县马牧池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支前妇救会实景展室前,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向参观者讲述她奶奶的故事。

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驻进王换于家,在党组织的协助下,王换于办起战时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她两个儿媳因在哺乳期内用奶水喂养托儿所孩子,致使三年中自己的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1943年后,王换于又抚养过45个革命后代,被誉为“沂蒙母亲”。

山东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临沂市先后投入10多个亿,修复扩建了山东省政府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百年老屋、大众日报创刊地旧址、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毛泽东批示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文化设施。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5处,其中省级13处、国家级4处。这些基地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2010年,临沂市旅游总人数达到3049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1460万人次。

让沂蒙精神永垂不朽,让沂蒙精神代代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