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作文600字
我站在颐和园,仰望历史的天空。
清朝末期,打仗、失败、签约,仿佛成为定势。旧中国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不堪重负,伤痕累累,苟延残喘。就在这危急时刻,慈禧太后竟挪用每年海军经费的一半,重建了颐和园。戊戌变法,似乎给中国带来新希望,然而短短一百零三天后,变法夭折,而这次维新派和守旧派的主战场,便是颐和园。维新派失败后,光绪皇帝也被囚禁在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清漪园内,有一块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它本在大房山群峰中,明朝太仆米万钟发现后,不惜财力,要将此石移到自己的花园中,为搬此石,米万钟倾其所能却终未成,巨石弃于乡间小道中,“败家石”也因米氏家败而得名。后来,乾隆发现此石,视为珍宝,下令将石搬入清漪园内,而当时清漪园正门已修好,乾隆下令拆破墙门,将巨石搬入园内。皇太后忽感不祥,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虽不能说石头怎样,但清朝至此,真的走向衰败没落。
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摧毁了曾经亭台楼阁的颐和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走投无路土崩瓦解。
我站在颐和园,脚下是新生的土地,但我无心去浏览烟波浩渺、红花掩映的颐和胜景,我仰望历史匆匆踏过的痕迹,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每一阵风吹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块土地见证着苍白无力的过去,我仿佛听到来自历史的呻吟。
篇二:游览颐和园今天我们去颐和园玩。说起颐和园,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它是我国的四大园林之一。先说颐和园的庙会吧。一走进颐和园,就听到锣鼓喧天,一看原来是讲唐僧师徒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去敢庙会呢!他们个个穿着古装,角色都有一些老人扮演的,原来老人也有那么有才呀。他们老有所乐,演得惟妙惟肖。
看完庙会,我们来到了智慧海。智慧海俗称“无梁殿”,上面有许多佛像。可惜,许多小佛像都被强盗盗走了。
绕过智慧海,我们来到了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古代建筑楼阁的代表作之一。它高41米,由八根巨柱支撑着。绿色、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朱红色的宫墙更能体现出佛香阁的古色古香。最神奇的要数翘角飞檐上的一些人和兽,一个人骑在第一个兽上,后面跟着奇形怪状的兽,最后一个是龙头,屋顶是它的身子。
站在佛香阁前面向远处看,十里以内的风景尽收眼底。佛香阁的下方是德晖殿,它是当年慈禧太后的更衣之处。它下面是乐寿堂,是慈禧的居住之地。
排云殿坐落在佛香阁的下方,也是很有名的殿宇,是当时光绪皇帝专门为慈禧祝寿的地方。经过一路奔波,我们来到了排云殿下方的昆明湖。只见昆明湖结了冰,那冰湖像免费的溜冰场,许多人都在上面溜冰。湖面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十七孔桥。
返回途中,我们走上了中国古典园林最长的游廊——长廊。抬头望,长廊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有可爱的葫芦,有美丽的荷花,有朴素的小村庄,有艳丽的花朵,有苍翠的松柏,有各类人物画像……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啊,颐和园真美啊!
篇三:颐和园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篇四:颐和园在北京的这几天天气都很好。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今天我来到了美丽的颐和园游玩。
来到颐和园,首先看见的就是一个醒目的大匾额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字体方正,大方,十分美观这就是仁寿殿,仁寿殿前有三只铜铸的威武的龙、凤和麒麟,个个栩栩如生。在乐寿堂前也有铜铸的鹤和鹿,形态逼真,象征着福禄寿。听说在殿檐还雕着200多个寿字。
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了一座铜牛的雕像,这只铜牛十分逼真。它的两只大大的牛角向上翘着,可爱的大眼睛好像在向我问好,它的背很光滑,冰冰的,还刻着许多很小的字。
走过铜牛我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画舫,龙头船在湖面慢慢划过,显得宁静优美。湖中心,还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绿色,树丛中露出了宫殿的一角。
再往前走,就是十七孔桥了,十七孔桥从远处看就像一条很宽的带子放在一个制作精美的架子上。十七孔桥的桥头,摆着两只威武的奇兽,更显出了皇家的气派。现在已经是中午了,虽然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十七孔桥,但丝毫不减游客们的兴致,桥上人山人海的,拍张照都很难。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许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没有相同的。有的嘴里含着一颗珠子;有的笑容可掬的站着;有的充满威严地坐在石柱上;还有的手里在玩弄着一颗珠子。我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只石狮子了,他懒洋洋地躺在石柱上,好像在悠闲地享受着属于它的日光浴。
太阳越来越大了,我的头上已经冒出了一颗颗小汗珠。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美丽的颐和园。
篇五:颐和园今天我来到了久违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是一座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穿过仁寿门,就来到了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太后议政的地方。从仁寿殿旁的一条小路走,走着走着,就会看见许多小山丘挡住了去路,可是随着路走,就来到了昆明湖。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昆明湖清澈见底,静如一面碧玉般的镜子,围着长长的堤岸,两岸栽满了绿绿的垂柳。在湖中心有个不大不小的岛,岛上长着许多树木,在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十七孔桥,就可以跑到小岛上玩。可想而知,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桥上的栏杆上立这100根左右的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生龙活虎、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从玉澜堂走,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这长廊十分长,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房。柱子是绿绿的,栏杆是红红的。每间的横槛上都有生动的画,画着动物、树木和风景,这么多幅画,没有哪几个是相同的。中间有四个亭子,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从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使人神清气爽。我们又来到了万寿山,万寿山真是太高了。万寿山前面有一座大房子,那就是“李连英”的家。李连英家的院子里,有一块 “败家石”,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块石头。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州街。它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带园中,苏州街环形而绕,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店铺,中间是水道,上面是一座小桥。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