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粽子作文500字
1家乡的粽子
我吃过北京的烤鸭,我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我也吃过荔蒲的芋头,这些都是闻名天下的。但是最让我回味的是家乡的粽子。
家乡的粽子是锥形的,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制作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将糯米洗净,浸泡3个小时,绿豆也浸泡3个小时,猪肉块,葱切成末,浸泡后的糯米和绿豆搅拌再撒上葱,和弄均匀。取2张粽叶在二分之一处折成漏斗包裹好用粽绳扎紧放入锅中,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个小时间后即可食用。就这样一盘香喷喷的粽子就呈现眼前。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奶奶都会包上一大锅美味的粽子,差不多熟的时候,从锅中会飘出一缕缕香气,这时我就会跑到奶奶跟前等待着走上粽子,奶奶一端出锅,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起码要吃完两个才罢休。粽子的香味真是诱人,在米香中又掺和了各种的清香,还有肉馅的香,真是让人陶醉。粽子不仅美味绝顶,而且还有一个感人的来历呢!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国亡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之极抱石投汩罗江,为了不让鱼虾伤害他的身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纪念屈原,每到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们都用竹筒装米投入祭奠,后来慢慢形成了粽子。
粽子的美味让我回味无穷,就算我尝遍天下所有的美食,我还是最爱吃原汁原味的家乡粽子。
2家乡的粽子
家乡的端午有许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裹粽子,把一张张粽叶里放上馅,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还有的放蛋黄;挂艾草,把一株株晒干了的艾草挂在门上;喝雄黄酒,用雄黄酒在孩子们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爱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们嘉兴五芳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谈起嘉兴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兴五芳斋的粽子。
虽然说,五芳斋的粽子名气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赖,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连粽叶也都是最好的,还带有竹子的清香。
说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粽了,这一口粽就如同这名字,咬一口就没了,这只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饿了,就每人一个,垫垫肚子。在家里,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较正常大小的粽子。裹粽子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难,我就简略的介绍一下:先把糯米洗干净,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净的糯米倒些酱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盐和味精,把糯米搅拌均匀,切一些肉,要切成块状,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着把肉和糯米裹到粽叶里(具体手法较难,我就不解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粽子。
3家乡的粽子
我的故乡在嘉兴,这里物产富饶,人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说到了嘉兴,就不得不联想到嘉兴的粽子。一到端午节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买粽子、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本来都是用些普通的食材,但经嘉兴人一包,浓郁的滋味和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便全溶到了一起,成了一个个香得令人口水直流的粽子。
在每年端午节时,妇女们的厨房里总有些粽叶、糯米、肉块、豆沙什么的,还有一些包好的粽子。鲜肉的、豆沙的、蛋黄的、板栗的……这样简单易学的手艺,巧手的嘉兴姑娘当然会了。
其实,只要用心,谁都会。只要把馅料放进粽叶里,再用线把粽叶包好,你就能尝到这种百年不变的好味道了。
粽子包多了,吃不完,就给亲朋好友送去。周奶奶送几个;张大爷来一包……于是,嘉兴人那暖暖的亲情,在节日的喜庆下,四散开来,暖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粽子,不一定非自己包的才美味。那些工厂做出来卖的,也好。这一个个统一整齐的粽子,都出自那些勤劳朴实的工人之手。这粽子里,也是包含情感的。
会不会有黑心厂家做假粽子?少得很!粽子原料便宜,制作工序简单,销路通畅,卖正宗厂家的粽子,许多人都求之不得。再说,它本来就花的少,赚得多,为什么偏要造假?
好了,不说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粽子,就自己买一个、包一个、吃一个,自己体会一下粽子的味道,体会一下小粽子里的大嘉兴吧!
4家乡的粽香
家乡有许多让我怀念的东西,其中家乡的粽子香时常让我怀念。
小时候,经常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的手法娴熟,我学不会,只会一个劲地闻着粽香,边闻边高兴地拍手大叫:“好香的味道啊!好好闻啊!”便追随着香味朝煮粽子的锅灶走去。
每回吃粽子,总是吃不够,一口接着一口,狼吞虎咽,却怎么也吃不满足。
一粒粽子,对于我来说却是人间美味,每当奶奶对我说:“吃完这粒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会撑了。”我就会开始细嚼慢咽,品味其中的滋味,十分不舍的样子。
吃粽子,闻粽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不知从何时起迷上了闻粽香。
现在,我吃着那有虾,有肉,有香菇,有板栗,有蛋黄……的买来的粽子,虽然香味那么浓郁,但是我看到这样香喷喷的粽子,却对这样的粽子食之无味,毫无兴趣。
在我的梦中,我常梦到在家乡吃粽子闻粽香时的情景,时常在我梦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家乡粽子的时候,妈妈就叫醒了我,心里久久回味。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用锅灶煮出来的粽子,闻不到那淡淡的粽香了。
今天,我再次梦到了这个梦,我感到了一股粽香漫我心田。
5家乡的特产叫粽子
瞧!我家乡的田野多么宽广,米饭多么香甜,箬竹叶多么碧绿,肉类多么肥嫩。这些可口的食物渐渐变成了家乡的特产——粽子。
说到粽子,你就一定知道了我的家乡在嘉兴啦!没错,嘉兴被称为鱼米之乡,嘉兴的粽子名扬海外。说起粽子,我就想到每逢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关于这习俗,有这么一个悲伤的传说:据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让他能在江底生活下去,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划着小木船带着饭团子在江中投下。
不过,没多久,人们就梦见屈原回来,大家见他瘦得皮包骨头,就连连问:“我们给你的米饭,你都吃了吗?”屈原苦笑了一下答道:“都被水族吃啦,我总不好和它们抢着吃吧?你们以后把米饭包在箬竹叶里,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以为它是菱角,就不会去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照着屈原的说法去做了,那天晚上,人们又梦见他回来了,他对大家说:“谢谢你们,可仍有不少饭团被水族吃了。以后请你们把船妆扮成龙的样子,水族见是龙王送来的,就一个也不敢吃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留下了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传说就是这样,可这习俗形成的真样是什么呢?我真的好想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