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零食的记忆作文

时间: 05-17 栏目:话题作文

1关于零食的记忆作文

就是童年的零食,似乎那些可口的美味重又袭卷而来。那些零食,让我们记住的,不仅仅只是味道,更多的则是一些成长的印痕。

炸金蝉。金蝉者,知了之蛹也。夏天到来的时候,也到了我们这些孩童“疯玩”的季节。在树下,常常就有小小的身影在那里寻寻觅觅。知了蛹常常在出洞之前,掘一个小口藉以通风,只屑用手指轻轻一抠,洞口便豁然开朗。捉金蝉在黄昏时和雨后尤佳。捉回的知了蛹回家交给妈妈,晚上就有香气逼人的“油炸金蝉”可以食用了。那时候商店以一角钱一个的价格收购,当然我是不会卖的了。

挑乌钱。如果童年能像VCD倒放一遍,你会惊奇地发现那时孩童的身上都别有关针,它就是专门用来挑乌钱的。乌钱是海里盛产的,当属最小的螺类吧。一毛钱可买三酒盅,放在口袋里哗哗作响。掏一个,用关针挑出乌钱的肉,鲜得要命。

拔茅针。茅针,我用方言音译过来叫“榨印”。刚好在春色宜人的时候,几个伙伴去田野踏春。拔出的“榨印”,放在嘴里咬,细甜。现在回想真觉得庆幸,大自然中的童年是多么纯净。

爆米花。每每听到街上有“嘭”地一声巨响,就知道是炸爆米花的老头又来了。从米袋里挖出糯米或玉米,眼睁睁

2零食记忆

1990年,爸妈每天给我一毛零花钱,我感到很幸福。我不懂得积少成多,而是将一张张毛票,源源不断送到学校门口的零食摊儿上。

学校门口的“第一摊主”称号,非谷老头儿莫属。谷老头儿总是黑着脸,脾气倔强,口音中掺杂着浓重的山西味儿。大人叫他“谷老头儿”,孩子们叫他“古怪老头儿”。

谷老头儿中年时曾举家逃荒山西,十多年后突然听说老家要“分队”(农业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要按人头儿分地,谷老头儿就统领着满堂子孙,荣归了故里。回来后领了很多田地,还盖了几间矮房,最值得骄傲的是为小儿子找到了媳妇--那小媳妇是寡妇傻扎婆家的女儿,她妈其实不傻,就是太懒,她哥傻保国其实也不傻,就是太老实。谷老头儿为儿子们分了家,老两口的庄稼地平分,谷老头儿算是功德圆满了。

分家后,闲不住的谷老头儿想找点儿赚钱营生。不愧是“走过南、闯过北、山西挖过煤”,谷老头儿很快发觉了小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并果断出资,倾囊置办了零食摊儿。每天,谷老头儿拉着平板车,拖着冰糕箱、木柜台和纸箱子来到学校门口。支好折叠凳,点上旱烟袋,优哉游哉地抽起来,就等着小孩子乖乖地送钱来。

张二震属于跟风创业,他看到谷老头儿生意不错,就买了辆三轮车当作零食摊儿,长期驻扎学校门口。谷老头儿坐镇大门南,他就停靠大门北。竞争对手暗地里抢“客户”,平日也算个闲聊的伴儿。

谷老头儿的江米蛋儿、鞭炮糖很受欢迎。二震则夏天主卖冰糕冰棍,冬天主打辣条、日本豆,同时还卖跳跳球、皮筋枪和左轮枪子弹,生意也很兴旺。除此之外,二震家的摊位出得早、收得晚,夫妻俩轮流看摊儿。综合比较,在投入成本、经营策略、团队协作和营业时间上,“二摊主”家全面占优,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让二震夫妇比较闹心的,是他家儿子--小楷。记得我读四年级时,小楷刚上一年级,等我初中毕业时,他还是一年级。在多年的一年级生涯中,小楷坚持了两件事:一、学习成绩稳坐班级倒数第一的位置;二、在二震夫妇换班儿期间,小楷帮着看摊儿。他不认识钱,更不会算账。所以每当小楷看摊儿时,买东西的人数就会暴涨。谷老头儿在对面摇头苦笑,一半儿是嫉妒,一半儿是幸灾乐祸。

再后来,外来竞争力量也出现了--马庄的老梁也过来摆摊儿。老梁女儿当年大约十六岁,初中没毕业就过来帮老爸打理生意。冬天时,梁姑娘一身红色花棉袄,头裹绿头巾,露在外边的脸蛋和双手被冻得红肿,一双小眼睛被风吹得水汪汪的。一些高个儿男生喜欢和这位“丑姐姐”讨价还价,蚕豆一毛钱5个,两毛钱能不能给15个?梁姑娘笑着说:“那可不行,我们会赔的。给你添两个,好不好?”其实添的是两个最小的,蚕豆皮都没有爆开的那种。十年后,这个小眼睛的梁姑娘,嫁给了常买她蚕豆的郝大个儿。

除了学校门口“三足鼎立”的摊位外,赵鑫家商店、大队代销店和老赵商店也都是重要的零食输出基地。其中老赵商店颇具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超前性地具有了“超市”的自选特点。因为老赵喜欢打麻将,老赵商店就变成了棋牌室。如果老赵正在打牌时,小孩子进来买零食,老赵是不可能从座位上起来的。小朋友你要买什么?把钱放牌桌上,自己进柜台里拿吧。最后给老赵看一眼就行。

一年四季,都有“时令零食”,如夏天吃冰棍、冬天吃糖葫芦等。“零食产业”的旺季是春节,因为每逢春节,村委会就会请唱戏班、小剧团过来唱戏。在这五天一礼拜内,戏台周围会聚集很多卖零食的,谷老头儿、二震、老梁都在,还有卖糖葫芦、卖膨化糕的……大人们关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小孩子就在台下窜来窜去,怀揣着崭新的压岁钱,在小摊儿前频频出手,平时买不起、买不到的零食,过年时能大饱口福了。

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的年代,留下了很多有关零食的甜蜜记忆,值得我们一一回味。

3童年的记忆--偷吃零食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美好的。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出去了,我拿着洋娃娃在家里的床上玩,洋娃娃玩腻了,玩布娃娃,布娃娃玩腻了又玩小汽车……玩着玩着,突然,我发现在我的衣柜上有一大袋零食,我想肯定是妈妈怕上火,所以不让我吃。我把家里最高的椅子搬了过来,我爬上椅子,当我快要拿到那袋零食时,突然,椅子抖了起来,咚——的一声响,我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接着那袋零食从衣柜上掉了下来,刚好砸到我的头,当我要哇哇大哭时,我发现袋子里面有很多零食:薯片、饼干、海苔……我飞快地把零食全部吃完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并开始上吐下泻起来。

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那些零食已过期了。”爸爸妈妈马上把我送进了医院。唉,我真是太贪吃了!

4零食往事

掀开记忆的一角,童年的记忆如金子般燦然显现,在脑海挥之不去的就是童年的零食,似乎那些可口的美味重又袭卷而来。那些零食,让我们记住的,不仅仅只是味道,更多的则是一些成长的印痕。

炸金蝉。金蝉者,知了之蛹也。夏天到来的时候,也到了我们这些孩童“疯玩”的季节。在树下,常常就有小小的身影在那里寻寻觅觅。知了蛹常常在出洞之前,掘一个小口藉以通风,只屑用手指轻轻一抠,洞口便豁然开朗。捉金蝉在黄昏时和雨后尤佳。捉回的知了蛹回家交给妈妈,晚上就有香气逼人的“油炸金蝉”可以食用了。那时候商店以一角钱一个的价格收购,当然我是不会卖的了。

挑乌钱。如果童年能像VCD倒放一遍,你会惊奇地发现那时孩童的身上都别有关针,它就是专门用来挑乌钱的。乌钱是海里盛产的,当属最小的螺类吧。一毛钱可买三酒盅,放在口袋里哗哗作响。掏一个,用关针挑出乌钱的肉,鲜得要命。

拔茅针。茅针,我用方言音译过来叫“榨印”。刚好在春色宜人的时候,几个伙伴去田野踏春。拔出的“榨印”,放在嘴里咬,细甜。现在回想真觉得庆幸,大自然中的童年是多么纯净。

爆米花。每每听到街上有“嘭”地一声巨响,就知道是炸爆米花的老头又来了。从米袋里挖出糯米或玉米,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粮食在那黑乎乎的机器里变成美味的零食。现在很少见到这样走街串巷爆大米花的人了,偶尔碰上,也没有了小时候的那份心情了。

棉花糖。第一次看到棉花糖,我惊奇不已。背着大人,我偷偷买过一回。刚吃的时候,粘了一脸。急不可待的样子,把那个卖糖人笑个半死。那个时候,我就想长大了一定也买一台做棉花糖的机器。

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属辣椒条和神龟酸梅茶了,每每父亲给我一块钱让我去买烟,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我攥着钱,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着买完烟后还能剩下多少钱,那可是父亲奖励给我的跑腿钱。我的数学启蒙教育,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红旗牌香烟七毛钱一包,我还有三毛钱,可以买一包辣椒条和一袋神龟酸梅茶,辣椒条其实就是细萝卜丝用作料制成,一根一根嚼在嘴里又辣又脆,真是爽极了。神龟酸梅茶和我们当时玩的忍着神龟有关,因为包装上面画的是神龟,故而得名。用小勺子舀到嘴里,当神龟酸梅茶触碰到舌头的那一刻,一下子酸到了耳根,赶紧喝一口水,以解其酸。

回忆儿时的零食,用现在的一句话总结:那可真是低碳的生活。如今的孩子身边的零食早已换了内容,大多是一些膨化食品。比起他们,我倒是感觉自已的童年真的幸福多了。只是那些酸甜的美味,那些童年的快乐,如今再也找不回了。

5回忆里的小零食

去学校餐厅吃饭的路上,偶然听到旁边走过的研究生学长说了句:“小时候确实挺馋的。”没听到这句话的前言和后续,但这一句话,让我想到了那些曾经馋过我们的小零食。不知道八零后怎样,也想象不出00后怎么看我们90后。一代零食,代表了一代人的童年。

记得那时候我们花一毛钱去买辣辣的唐僧肉,也许是因为《西游记》的影响太深,小毛孩子总喜欢拿着攒下来的几毛钱去小商店里弱弱的问:“还有唐僧肉吗?”然后吃完满嘴的油、盐和辣椒粉。等我上了大学,第一次吃哈尔滨的烤冷面的时候,才回忆起来,唐僧肉的材质和冷面有些相像。不知道吃烤冷面的90后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每吃一次会想到小时候的样子,然后旁若无人的笑起来。

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种五毛钱一袋的“鲜牛肉”,记不清是甜中带咸还是什么味道了,也许加了肉字总会挑起小孩子的馋心。实际上就是淀粉色素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做成的东西。

前段时间,室友喜欢吃卫龙,是一种辣条条,除了咸和辣,能给人最多的就是勾起我们小时候吃香辣丝的回忆。

那些辣的、咸的的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可能现在都忘了他们的名字,但是估计我们这一代人总会有一边吃一边被辣的流眼泪、一边吃一边看着旁边小孩子嘴边手上油腻腻的样子傻乐。

那个时候我们吃熊毅武的干脆面,总会有人比赛看谁一口吃得多,于是不停地往嘴里塞,最后鼓着腮帮子一口一口嚼下。喜欢放调料的人,总是倒很多进去,然后吃到最后一口就几乎只剩调料了。现在在想当时怎么那么傻,不过也许童年就是这样,没有这些傻傻的乐子,我们拿什么回忆?

记得那时候,冰棍刚出来,没有包装纸或者只是一张薄薄的透明的塑料纸。那时的冰棍只有水加糖的味道,勾兑的色素也只是黄色。却觉得很好吃。不过说好吃倒不如说是新奇。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喜欢吃一种雪梨味道的雪糕,记不清名字,只记得雪白雪白的,很是纯净。或许是那个时候就注定我终归是喜欢纯净的东西。

我们喝两毛钱一杯的汽水,加了色素加点糖,加点香精,有种类似于稀释后的橙汁的感觉。有透明的也有橘黄色的。薄薄的一小杯,然后插一个小吸管。

那个时候,不怎么有玩具,也正因此便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产生。我们收集好几十支吃完雪糕后的棍棍,把它们散在地上看谁能够一支支挑起还不影响其他的棍子。我们收集干脆面里的小卡片,男生喜欢互相“打卡”。我们用玻璃球(很多人也叫弹珠),现在想想有种缩小版桌球的味道。我们把吃剩下的糖纸叠成小纸鹤夹在书里,直到现在我偶尔还是会这样,也不知道是还没长大还是想要一直都有那时的,自娱自乐。

冬天,校园里都在卖糖葫芦,昨天,路上有人说“我记得小时候,一块钱两根,每个上面有十个山楂”。我是记不清我小的时候糖葫芦是怎么卖的了,只记得那个时候只有山楂糖葫芦。现在,葡萄、草莓、黑枣、猕猴桃等等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直到现在,都很怀念小时候的石头糖,只觉得彩色的糖豆豆被做成小石头的样子很好玩。但是,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就算见到,也没有当年的哪种感觉。

我们吃比巴卜泡泡糖,然后比赛谁吹得泡泡最大,常常是大大的泡泡意外破了,粘的满脸。记得那时,学别人朝内吸泡泡,然后发出很大的声响。还记得会把嘴巴里的口香糖悄悄的藏在一边,然后骗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我把它咽下去了,那个时候,大人常常会吓唬小孩,口香糖不能咽下去,会把肠子粘住。于是会有不小心咽下去的孩子,黯然伤神:怎么办,我的肠子会被粘住。

从小,我是喜欢吃棒棒糖的,记得那时喜欢去买一毛钱一个的青苹果味或者菠萝味的,酸酸甜甜的总喜欢拿回家和爸爸一起吃,只不过他喜欢直接嚼碎,我喜欢慢慢化着吃。那个时候扁平状,淡绿色,是我最喜欢的味道。也有其他的球形的用包装纸直接包着的类似于现在的真知棒,但是貌似我一直到对它们没那么多好感。后来,有了阿尔卑斯,我把所有的味道都吃完后发现,还是钟情于原味,浓,纯,温暖。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在想起的时候叼根棒棒糖,一杯水,一本书。

初中的时候,吃一种方形的巧克力,记不住牌子了。高中的时候,吃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最后迷上了德芙,喜欢吃它的原味。大学的时候,喜欢吃黑巧克力。

越长大,发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在慢慢减少,于是好几个人一起去超市买零食的时候,我就只去两个地方买了棒棒糖和巧克力后,看着其他一堆零食发呆。朋友说,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零食店的生意就亏了。我说,放心吧,女孩子都是吃货,少我一个不少。不是不会去吃,只是对于其他食物有的只是可有可无的感觉。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少,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如身边的人,越长大,陪在旁边的人越少,但愿意留下来陪你一起走的人,越来越重要。

因为路人的一句话,回忆起一些模糊而可爱的事情,于是决定这个大周日的午后用文字记下来。说不定等十多年之后,我的孩子会对着我的文字说:“那些吃的现在还能找到吗?”或者“妈妈小的时候生活真落后”。但是我一定会告诉他/她:“落后不落后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时我很快乐。快乐是最重要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