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计划
20XX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根据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两会的工作部署,深化“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为实施“三大战略”,推进永嘉“赶超发展、激情跨越”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
一、以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实现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加快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进度,推动县图书新馆-档案馆开工建设,实现13个镇(街道)建有文化站、图书分馆并全部正式对外开放。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基层文化示范点建设。继续做好省级文化强镇和市级文化强镇的创建申报,推进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实现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覆盖。
2、认真组织第五届县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紧紧抓住文化艺术节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公共服务内涵。精心策划举办器乐大赛、戏剧汇演、歌手比赛、团队展演、视觉艺术展示、木雕技艺创作比赛等活动,争取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节的档次,将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为永嘉文艺活动的一张金名片。
3、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创建星级农家书屋。全年组织送戏108场、送书1.2万册、送电影6348场;加大精品创作力度,挖掘和培养更多的拔尖文艺人才,参加省市各级艺术大赛;组织全县声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人才的采风、创作活动,把具有永嘉特色的好节目“推出去”;参加香港国际戏剧节、全国第三届越剧节展演,与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博物馆合作打造永昆演出季,努力开拓新的演出市场与演出方式。
4、实施美丽浙南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出台美丽浙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推进美丽“浙南都江堰”—双浚头古水利提升工程、楠溪江文化园展馆群文化提升工程、“枫林水乡古镇”文化提升工程、永嘉书院文化提升工程等四大项目,配合宣传部做好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的宣传工作。
二、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抓手,促进县域文化底蕴不断丰富
1、加强文物保护。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沙头渠口叶氏大宗、鹤盛蓬溪叶氏大宗等3个国保(省保)单位和5处县保单位的维修工程;严格规范文物审批程序和监管力度;制订出台《永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永嘉县业余文保员管理办法》。
2、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加强各级非遗项目及各类基地申报工作,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培训、展示及课题调研活动;加强非遗各项保护工作,强化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古庙拦街福等系列民俗节庆活动,继续推进永嘉乱弹进校园活动,建立永嘉乱弹教学传承基地。
三、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1、力争制订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明确文化产业的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制订出台更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身文化产业。
2、大力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根据我县文化资源的现状,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印刷广告业、教玩具制造业、文化品经营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等六大产业。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规模化程度。
3、精心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挖掘和传承永嘉学派、耕读、红色、昆曲、瓯瓷等地域特色文化,打造楠溪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楠溪江国际艺术中心等文化集聚区建设,坚持园区培育建设与楠溪江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古村落统筹利用相结合,按照《永嘉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促进文旅融合。
四、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促进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1、积极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工作制度,严格行政审批操作规程,简化审批手续,逐步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便民、高效;进一步完善队务例会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量化自由裁量,实行流转平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公正、公平、透明。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已转制的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县文化展演中心的正常运行,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探索经营新模式,大力拓展演艺市场,努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符合行业规律的运行机制。继续推动对县电影公司实施转企改制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3、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制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方案,重点抓好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试点,着力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吸纳有关方面人士参与管理,促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多样化。
五、以公正执法、规范管理为抓手,促进文化市场、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1、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合科室资源,健全上下联动,加强横向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增强执法合力。抓好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及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惩治力度。拓宽文化执法领域,积极向网络、版权、文物等市场延伸执法监管触角。充分发挥文化执法和文物监察的工作职能。全年办理各类案件不少于45件,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安全健康有序。
2、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秩序监管。加强对全县广播电视的技术、内容、播出秩序、视听节目监管,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加强全县公共视听载体播放活动管理,开展知识培训,启动备案管理,并纳入安全播出监管体系;加强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有效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3、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全面清理整治出版物市场,打击非法印刷专项行动,加强版权保护宣传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各类出版物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印刷业管理制度,建立印刷行业长效管理机制。
六、以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为抓手,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继续实施“群星计划”,组织“排舞”、器乐、戏剧、摄影、舞蹈编导等各艺术门类培训20余期,在培训中努力创新,做到人员基础划分、课程内容区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2、加强文化干部培训。定期举办文化员培训班,提高文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培育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广场、社区、农村文化的辅导;深入开展才艺比赛、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等活动,继续实施“六个一”活动,加大对基层文化站,尤其是山区基础文化站、文艺团队的帮扶力度。
3、加强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文化行业特色和优势,深化“勤廉干部”评选、“勤廉机关”、“廉政文化专架”创建和“510思廉日”等活动;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六条禁令”以及市委“1+8”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率;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完善对局下属单位的指导机制,进一步落实联系基层、帮扶企业等服务制度。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干部、综治、保密、档案和议案、提案办理答复等工作。
20xx年,将以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各级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和服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保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20XX年试点的基础上,力争20XX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并以有线电视用户网为载体,建设覆盖农寻址数字广播应急系统、农民网校、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农村数字影院等,搭建以广电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二)挖掘温江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温江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温江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温江商业演出市场,力争20XX年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音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20XX年,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与东湖sbi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温江;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陈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艺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20XX年镇综合文化站将在市文旅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结合我镇实际,20XX年我站将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综合文化站的运行和管理
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查阅资料,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二、强化4个建成的村级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正常开放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它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使群众拓宽知识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目前,我镇已建成4个村级农家书屋,预计在今年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图书管理员落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保证管理员补助和正常的开放经费。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认真筹备市上组织的“农民艺术节”活动
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利用元旦、春节、国庆、五一、逢古会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实地指导、指挥。特别是市每年一次的农民艺术节。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体局执法大队行进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电子音像制品店、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生。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一旦发现,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文保部门开展省保单位和县保单位的挖掘研究工作
我镇市级文保单位2个,综合文化站利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对保护单位实行文化站定期和不定期巡查与志愿者定点看守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文保单位不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