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扶贫日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扶贫日”活动的通知》精神,确保我校第一个“扶贫日”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参与“扶贫日”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促和谐、凝人心、积蓄正能量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在全校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安排
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在10月17日前后,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一)逐层推进,召开“扶贫日”活动工作部署会议暨启动仪式于10月16日,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扶贫日”活动工作部署会议暨启动仪式,学习传达《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扶贫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启动部署学校“扶贫日”活动工作,并层层推进,逐层召开召开“扶贫日”活动工作部署会议暨启动仪式,务必将相关精神和学校“扶贫日”活动部署传达到每一位师生。
(二)在全校开展“扶贫济困,人心向善”专题教育活动
1、开展“扶贫济困,人心向善”首个国家扶贫日爱心捐赠活动。10月21日下午2:30,在学校图书馆前集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募捐活动,并要求校领导带头,各单位部门积极参与。在捐赠形式上,各部门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集中捐赠,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捐赠,同时,接受个人和学生社团组织的捐赠。所得捐款,将全部作为学校扶贫基金,由校财务处设立专帐管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及学校扶贫点对象等,并及时公布账目清单,接受师生监督。
2、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由校工会、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倡议书,并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等载体做好扶贫济困活动的动员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各二级学院要开展一次“扶贫济困,人心向善”主题班会,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我省贫困山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鼓励人人争当“奉献爱心促和谐的使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传递爱心”,并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的精神,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3、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积极围绕“扶贫济困,人心向善”这一主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代表到学校帮扶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学校帮扶点对象,探望关心贫困学生,广泛开展扶困助学的结对活动及“送技术进社区”、“送法下乡”、“义务支教”等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和奉献,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在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谈体会、写日记。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学校成立以黄俭副校长为组长,校党政办、纪委办公室、工会、宣传部、财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日活动小组,加强对“扶贫日”活动的领导。同时,各部门要把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紧扣活动主题,及时抓好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具体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责任分工和实施措施,着力推进活动扎实展开。
(二)结合实际,确保实效。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着力帮助困难师生和困难群众解难题、度难关。
(三)及时报道,树立典型。各部门要随时掌握开展“扶贫日”活动情况。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在活动中产生的实效、先进事迹以及好经验、好做法,并于在10月26日前将“扶贫日”活动实施情况报学校办公室秘书科。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国函[20XX]97号明确:每年10月17日定为我国扶贫日。为了更好开展扶贫日活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教育系统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扶贫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校“扶贫日”活动的开展。
组长:徐玉芳
副组长:王晨、王左育
成员:廖元坤、高明法、冯福喜、王金山、王高强、王爱丽、李雪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校办公室,负责“扶贫日”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活动主题
“1017,邀您一起”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6至20XX年10月18日
四、活动安排
1、加强“扶贫日”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活动期间,充分利用我校校外网,校报、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教育系统扶贫开发工作成就,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扶贫日活动期间我校的重要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同时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群体进行活动宣传,为我校扶贫日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结合我校思政教育及第二课堂,开展扶贫日国情教育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0月16日(周四)晚,学生处组织各班辅导员利用思政教育课堂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结合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品格,激发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体,支持我校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校“扶贫日”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3、组织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首先,按照贫困人员审核标准进行资格认定,坚持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的严格分配。除了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外,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更好的提供援助。其次,学校每年下半年开展一次为我校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生活用品。最后,校团委组织学生群体定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捐赠物品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献爱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各部门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充分领悟“扶贫日”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各部门认真执行活动领导小组所安排的相关工作。精心组织、落实到位,确保“贫困日”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完善活动体系。领悟扶贫活动开展的深刻内涵集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将积极性的、创新性的正能量更好的传达下去,同时注意总结经验,查找各项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以便于形成长久机制,真正体现出国务院设立“贫困日”的真是内涵。
3、宣传方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声像同期。广泛运用校园网、广播、LED滚动屏、手机短信、黑板报、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手段,深入宣传,充分利用校内各项活动,对宣传内容、重点、形式、活动等都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并制订具体实施计划。不断拓展“扶贫日”的宣传空间。
4、认真总结。“扶贫日”活动结束时,各相关部门将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上报至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按照学校有关要求,经研究,校团委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扶贫济困日”捐款倡议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每年6月30日举办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我省推进扶贫济困事业的一大创举。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有关工作要求,学校所募集的扶贫济困捐款,30%由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划拨给省教育厅统筹安排,70%由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划拨到我校新一轮扶贫点(南雄市湖口镇三水村),作为扶贫开发“双到”资金。
二、活动目的
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大学生中开展“扶贫济困日”捐款倡议活动,是我校青年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优良传统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行动。通过深入扶贫点调研,关爱弱势群体,爱心接力等活动,引导我校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展示我校青年大学生“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良好精神面貌。
三、活动主题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爱心接力”扶贫调研活动
1、组织“扶贫爱心宣传员”
组织我校80名“扶贫爱心宣传员”前往我校扶贫点(湖口镇三水村)开展“爱心接力”扶贫调研活动,让“宣传员”真实了解扶贫点贫困、落后的真实状况,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返校后将调研情况制作电子网络宣传资料。在各二级学院团支部中召开调研分享会,参与调研的学生作为“宣传使者”在分享会上向同学们分享调研情况,动员、组织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
80名宣传员组成:通过三种方式组成,一是通过微博招募选拔30名自愿报名学生;二是组织各二级团委副书记(学生)、学生会主席,共34人;三是“青马”班学员代表16名。
2、调研行程安排
(1)与汉清小学贫困留守儿童开展“牵手成长”活动
(2)参观三水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3)参观我校帮扶三水村建设项目:村委会建设、建桥情况和小学建设情况
时间安排:6月15日7:00出发,11:00返校
(二)开展“爱心募捐”志愿服务活动各团支部开展“奉献的青春最美丽”分享活动,由扶贫爱心宣传员分享调研活动的见闻和感想,鼓励青年学子参与爱心奉献的活动当中。
同时,向全校青年大学生发出“每月节省1元,每年节省10元”爱心募捐倡议,号召青年大学生每人自愿捐10元,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发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志愿精神,尽己所能,自觉投身扶贫济困的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帮助那些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走出困境,携手走进幸福生活!望各二级学院认真落实。
班级团支部将募集的捐款上交至所在学院团委,学院团委汇总后写好《募捐情况统计表》(附件1),于6月18日前上交至校团委组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