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期末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行之有效的美术学科评价,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个性。完成美术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对美术课程的价值的体现: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⑵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⑶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⑷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⑸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促进教师的成长
通过考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二、评价形式
评价仅仅是个手段,我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教育的全过程。所以,考查学生就一定要多元化,既要有过程评价也要有终结性评价。不能靠一张画或一次活动来简单的评价学生,也不能笼统的给一个等级或是考一张试卷。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所掌控,学生自己也对自己的美术成长有一个纵向的比较。
评价项目:
1.绘画作品
2.手工作业
3.学习态度(平时表现)
本学期考察具体的操作方法
平时考察(20%)
(一)1.基本课堂纪律。(不迟到,保持安静,端坐,认真听讲等)
2.学习态度。(认真听,积极想,踊跃答,爱提问)
3.学习效果。(兴趣一步步提高,能力一点点提高)
(二) 作业日常完成情况。
及时完成,态度认真,每天都有进步。
期末考察(80%)
(一) 手工:根据平时手工课的学习,做一份手工作业,折纸,小制作都可。
(二) 绘画:“以春(夏/秋/冬)天来了”为主题,作一幅画。可用各种方式表现:画,剪贴…..(色彩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
(三) 技能拓宽:
根据老师平时涉及的动物简笔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自己创作,不可以描摹。)
(每项评价分A,B,C,D.四个等级。)
三、评价结果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注重的也是评价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多元的评价形式,就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评价结果一定体现过程性,客观反映学生在本学科的成长。
四,教师自我总结
教师总结本学期学生综合表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进行教学总结,以更好的进行下一学期的教学。
对学生提出期望的同时,对自己提出期望,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注重的也是评价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多元的评价形式,就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评价结果一定体现过程性,客观反映学生在本学科的成长。
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能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学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实现今后在美术学习上的持续发展。
一、总体思路
美术教育应该是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个个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目标方向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同一的标准,产生压抑和挫折感。因此,用以人为本的态度,纵向看待和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美术学业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分析、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监控美术教学质量以及完善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和发展,并体现一定的导向性。
二、评价原则
1.从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注重评价的量化转向强调对质的变化的描述;
3.评价的目标从鉴定、选拔,转向导向、激励与调控;
4.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
5.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三、评价方式为平时表现与期末测查相结合的方式。
1、学生平时作业教师评定细则
除了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外,学生平时的美术作业成绩评定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作业量,凡作业量上缴次数缺额过大的,教师须请学生补上,然后可给予合格等级。二是行为表现,凡材料携带、课堂卫生等项目有一半获得优秀的可以给予优秀等级,良居多的可以评定为良好,及居多的可以评定为及格。上述两者合起来有一项为优秀的平时即评为优秀,两项良好的评为良好,两项合格的评为合格。
2、期末测试成绩细则
这一部分是期末测查成绩,主要由任教的老师进行评定。
四、比分安排:
1、平时作业占50%。
2、期末考查占40%。
3、课堂常规占10%。
五、免试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级艺术类学科竞赛等活动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对平时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出色,参加绘画比赛并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同学实行美术期末免试,直接晋级为“优”。在肯定一部分孩子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孩子!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期末美术评价时,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比分安排:
1、平时作业占60%。
2、期末考查占30%。
3、课堂常规占10%。
二、评价领域
1、造型表现: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2、设计应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学习领域。
3、欣赏评述: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三、评价标准:
分为优、良、合格三个档次
1、造型表现:主题突出、画面饱满、色彩和谐为优。
2、设计应用:主题突出、形象生动、造型完整为优。
3、欣赏评述:能欣赏大自然的美,了解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