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高中作文书缘

时间: 12-13 栏目:话题作文

1书缘

书香缕缕,沁人心脾。

给心灵一点时间,在书籍中静静地品味生活,恬淡却也隽永。阅读,让喜悦和平静在心灵自然的生长。随时给生命来个深呼吸,有时,快乐真的随手可得。

我与书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难以割舍的情缘。常常的,我喜欢捧着一本书,轻倚床侧,为伏案上。这时的我,心灵仿佛摆脱了沉重肉体的束缚,正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书籍对于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至今还记得,小学时的一次课间,由于看书看得入了迷,上课了还全然不知,直到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敬完礼后才有同学提醒我。当我傻乎乎的站起来后,全班笑作了一团。在小小的我眼中,书远比玩具有吸引力。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时,当层层的失意包围时,当无奈的惆怅涌来时,我愿意打开一本书,徜徉其间。阅读,让我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教人醍醐灌顶,心生诗意。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我喜欢读张爱玲,喜欢她那种年少气盛的坦诚与骄傲。她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就不那么痛快了。”这种分明沉醉于成功之中的飘飘然的虚荣却显得那么可爱而真诚,好像让人亲眼看见她手舞足蹈的狂喜模样,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片绿油油的生机。它的爷爷是清朝的翰林张佩纶,奶奶是李鸿章的掌上明珠,父亲嗜烟如命,母亲新派摩登,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背景演绎成长爱玲笔下变幻多端的人物和场景。

我爱读诗,它给我的感觉犹如一泓清冽的泉水。我喜欢被称为诗坛“夜莺”的徐志摩那富有灵性的文字,一首《再别康桥》赋予了康桥永恒的生命力。他一生注定为理想而鸣唱,直到生命终了。我也喜欢唐诗宋词,它们有一种说不尽道不明的绰约风姿和文化底蕴。像李清照,虽是婉约派女词人,其词中却常常透出一股士大夫文人气息,分茶、饮酒、作诗、赋词、登山、泛舟、赏菊、踏雪等士大夫文人的风雅举动却都是李词所描绘的生活场景。还有豪放派词人苏轼,作品中也带有细腻温柔的笔调,但是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份深情就足以让人醉心了。

咀嚼鲁迅的文字,会让我有一种灵魂被掏空的感觉;聆听三毛的倾诉,又使我感受到生命变得透明的快意;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进行交流,让我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还有卡夫卡和他的城堡、海明威和他的老人、雨果和他的圣母院……这一切都使我感受到鲜活的生命。这些文字化作缕缕清香将我包围,我觉得这香味是穿越时间与空间飘然而至的,它给人以精神的抚慰和灵魂的洗涤。

我热衷于阅读,当然也自然而然的爱写些什么。我想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更想用生活成就文字的景点。

好书犹如一壶美酒,需要用心品味,才能尝出其中的清醇和甘香。阅读,让人更了与思考,更善于倾听,更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可以驱散困惑。阅读,使我打开了心灵之窗,让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心中便有了一支永不停息的快乐之歌。

我的生命因与书为伴而更加精彩!

2书缘

冥冥之中,总有一根绳索牵引着我,一端紧紧地握在我的手心,而另一端深深地扎根于书的海洋。这根绳索将我和书籍相伴在一起,从此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之芬芳,书之韵律,书之灵魂,都让我梦魂牵引。

书之芬芳

小时候,我拉着外婆的手散步在公园里,闻着花香,享受着自然界带来的芬芳,我对外婆说:“外婆,我最爱这花的香味。”外婆指了指我的鼻梁笑着说:“孩子,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的香味胜过最迷人的花的芳香,那种香味,只要你深深地一闻就会爱不释手。”“真的吗?外婆,是什么东西,给我闻一闻,给我闻一闻。”我摇曳着外婆的手说。外婆带我回家,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样东西,并告诉我这叫书。外婆把我牵到阳台上,温柔地对我说:“书的芬芳是要你用心去体会的。孩子,你边听边想象书中的情节,感受书的香味吧。”于是,伴着夏虫的呢哝声,轻轻地念着:“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妻子……”我想象着一切美好的故事情节发生在我的眼前,用心灵去吮吸着书的芬芳。“好香呀。书,你好美呀!”我第一次走进了书的世界,感受到书的芬芳。

书之芬芳,我为之着迷。

书之韵律

慢慢的,我逐渐长大,上了小学,我接触的书更多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也时常将书以礼相赠于我,我的小背包里的书越来越多。老师说读书可以将其装换成唱歌,婉转动听。我好奇。每当清晨来到了,太阳从久违的乌云后面露出笑脸,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这时,我总是爱从家中搬来一只小凳子摆在家门口,挺直了腰板,面带微笑,拿着书有感情地朗读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字正腔圆,似乎在一刹那就可以将书编诗成韵。

书之韵律,我为之动容。

书之灵魂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我明白了书是全人类精神的营养品。渐渐的,我不再只酌情于童话诗赋,如今的我更加向往名家文学,经典阅读。当读完《海伦凯勒》和《名人传》时,我的灵魂不禁地为之颤抖。主人公那凄惨的命运,使我潸然泪下;那回环曲折的情节,使我心系其间;那顽强不屈地与困难做斗争,使我肃然起敬。为了生活,为了真理,为了精神上的信仰,他们不怕艰难顽强拼搏。困难伴随着成功之路。面对他们的毅力,我望尘莫及。然而,我学习其中精神,体会其中磨难,感慨其中灵魂。

书之灵魂,我为之震撼。

冥冥之中,书缘牵引着我和书籍,我吮吸书之芬芳,享受书之韵律,感慨书之灵魂。

3书缘

一个人从小爱上什么,是很难摆脱和忘掉的,因为那是一种缘份。几十年来我和书难舍难分,大概正是这个原因。纵观前半生的经历,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读书,教书,卖书,写书。

小时常听老师讲读书人的故事,讲司马光,讲苏秦,讲李白,讲得人心里痒痒的。于是就做读书梦,梦见黄金屋,梦见颜如玉。那时把书看得很神圣,把写书人看成布道者。为早日圆这个梦,没明没夜地读,读孔子,读黑格尔,读叔本华。忽然运动来了,读书无用,读书反动,读书人一个个倒了霉。正应了一位哲人说的:读书误人。于是自己也不再读书。

运动过去了,我当了教师。因为要教书,忽然又想起读书,于是就重做起读书梦来,幻想有一日能成为一个学者。几年以后,改革大潮汹涌而来,生存成了头号问题。读书又一次失去光彩,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后来从报上看到一些读书人,知名度很高,生活却极清苦,以致到了没钱治病的地步。这消息不由得使人生出一丝悲哀来,读书确实无用。连自己都救不了又何能去济世。李白诗名很高,皇上请到宫里去也无非是给他的妃子解解闷。曹雪芹堪称大家,可死后连烧纸的钱都没有,而我辈又能怎样呢?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我就一直低着头,奔波在人群里,奔波在闹市里,奔波在各种欲望里。什么都不想,过去、未来,统统压在记忆的深处,只有今天最重要。“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留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为了生存,我在县城开了个书店,卖起书来。卖了几年书,却几乎没有读书。那时确实无心读。不但不读,连自己早年积存的几千册珍贵图书也拿出来换钱。俗语言:书生穷死不卖书。可自己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如今想起来十分惭愧。

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过去。有一天晚上,凭窗远眺,月明星稀,潺潺的溪水,朦胧的远山,不知触动了我那一根神经。那已经淡忘了,已经沉没了,已经泯灭了的书情忽然又回来了,使我顿觉人生虚度。那一刻儿有点热血沸腾,想一夜之间就把世界上所有的书都读完。谁知这个想法只是昙花一现,第二天醒来就把一切都忘了,又义无反顾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让人心灵动荡不安,充满了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样的反复后来又经历了几次,直到今天才明白,我的命中大概是离不开书的。这不,现在不但读书,甚至还狂妄地写起书来。书到用时方恨少,悔当初没有珍惜和书的缘份,所以总写不出好书来。

读书,既不挣钱,又不讨好,但于我总是摆不脱放不下。在书里,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受任何人摆布。我在书里找到了自我。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今中外许多读书人甘愿终生穷困也不放弃读书,原因就在于书里有另一种生活。书里有一个真正的自己。而人类的悲哀就在于找不到自己。

4书缘

冥冥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除了亲情、友情,还有谁支撑着我生命另外的三分之一呢?是书,一个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支柱。

孤独时,书是益友;忧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心灰意冷时书是熊熊的火焰。只有和书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感受到书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我第一次接触书是在3岁那年,我还年幼,自然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严厉的父亲不得不逼我与书认识。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起初,我很讨厌书。因为它束缚了我自由的童年,\‘强迫\‘我尽早地认识世界。我讨厌书的存在,讨厌书的广泛,是书\‘剥夺\‘了我快乐的童年,也是书,使我和它结下了一辈子难解的缘分。书陪伴我的时间,比父母陪伴我的时日还长,因为我童年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书海中度过的。

渐渐地,我发现了书中的乐趣,发现了书的广泛作用。从此,我不再讨厌书了,而是爱上了它——我终生的益友,书。

我10岁的时候,更是体会到书的精髓,书的真谛,它使我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读书,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享受。在书中,我找到生活中的情趣;在书中,我找到生命中的悠闲;在书中,我找到童年的足迹。书像一顿丰盛的精神粮食。是书,让我学会坚强;是书,让我学会忍让;是书,让我学会宽容。

饶恕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直到现在的我,已经完全离不开书了。生活中的哪一点小事,不是听了\‘书\‘这位良师的教诲?不是受到\‘书\‘这位益友的帮助和激励呢?体会它的内涵,吸收它的精髓,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才能领悟到书的乐趣,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

书如浩瀚大海,人如苍穹之星。庄子曾说过:“书无涯,生有涯,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书,终生不悔。”我们也正要如此,只有读书的人,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生之乐。

书,寄托了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书包涵了人类无穷的智慧。童年虽沉浸在书海中,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可以自由畅游;童年的三分之一时间虽被书\‘侵蚀\‘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得到了更丰盛的精神粮食;童年的自由虽被书\‘剥夺\‘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领悟到人生的重要道理: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处于枷锁之中。

书伴我度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印证了我与书之间不解之缘的故事。

5书缘

我爱读书,爱读书带给我的一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懵懂着跌跌撞撞地在路上奔跑,奋斗在前进的坎坷道路上,诗词的韵味,骈文的轻灵,名著的庄重,伴我喜,伴我悲,成长路上,一路氤氲的书香包含着我的喜悦与感动!我知道,我的一生,必将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书情

一份书情,伴我走人生的征途,给我无穷无尽的财富,在灵魂中留下一片净土,来供奉铸造美丽而庄严的外表与纯洁的灵魂震慑的情意。记得很清楚,最初接触书,是我还只六岁的时候,看见一个书柜里有许多很破旧的书,和那些图画不一样,我就偷偷的拿出来一看,满满的一面皆是字,当时我觉得那种字体特别的美,吵着叫母亲念给我听,母亲字识得不多,多是乱读的,可我却特别仔细的听,也特别喜欢看这些似懂非懂的字体和里面的诗词,爱不释手。从此,爱不释手!

这份书情,让我体会到书中之趣,怀想无限!

书趣

对于读书,我极有讲究,这也是书的乐趣。何时读?斜风细雨,清风明月。何处读?花前月下,深山老林。何法读?一目十行,慢嚼细咽。读何?古今中外,经史文辞。这就是书趣啊!小时候不懂书里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天真地去领悟:知书达礼,仅仅知道书本是远远不行的,还得学会送礼…… 深夜奋读,却被父母强拉到床上睡觉,便偷偷地趁父亲转身离开的拿出了手电筒,有时困了,觉得不过瘾,就再偷看了一页又一页,直到第二天红肿着眼睛,笑着说哭的!在徜徉地书的海洋里,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次生命让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到处都是美好!

这份书趣,让我体会到书之香,陶醉人心!

书香

最是醉人唯书香。有的书,若蜜桃,尝时便不能自已;有的书,似橄榄,初嚼,味苦,然久之则品其香,嚼其甜!一本好书,就似橄榄,清新秀丽,久久读之,细若流水,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芳香,扑鼻而来,书香里,品茗书中风流的文人骚客:李清照的宛转柔美的闺情,范仲淹的阔达豪放的胸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顽强不屈的脊骨……我知道了生命的主旋律怎能拥有悲伤?人生的价值观岂能只有自身?我们从未孤独过,寂寞过,在这里,永远有我们生命的春天,书发而幽香,此香永伴。

缘,让我与书相逢;情,让我与书相知;趣,让我与书相识。平淡的日子变得精彩,使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原本浮躁的心得以让书香驾驭……

6书缘

又是一个宁静的时节,我手里捧着一本已泛黄的书,端坐于窗前,窗外一缕缕阳光温柔地洒在书页上,嗅着书中散发出来的墨香,我悄然地进入了这本书中。

这本书,便是已陪伴了我八个春秋的《三国演义》。记得刚得到这本书时,我才八岁,那时我呆在家里,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偶然间看到书架上的一本书,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伸手想拿它下来,却始终够不着,于是,我尽九牛二虎之力拖过一张椅子,站在上面,小心翼翼地伸手一拿,带着无比的成就感,我看了一下封面,写了四个厚重的大字:三国演义。这四个大字不仅映在我的眼里,从此也烙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始终把它当作一本故事书来读,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我。依稀看见那个群雄逐鹿,英雄并起的时代,父亲也很赞同我看这本书,一有空就问我从书中读到了什么,每当我长篇大论地向他谈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英战吕布的情节时,他总是笑着拍我的肩膀,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时间如丝绸般滑过,我已不是那个迷茫的小孩,除了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书架上拿下那一本书外,我明白,我拿下的已不是一本故事书。再读《三国演义》,心中有着许多复杂微妙的感受,在那个乱世,无数英雄揭竿而起,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反抗霸道,可反抗在时间的消磨下也会臣服于王权,于是他们又是如此忠诚,忠于王权,忠于霸道,忠于君主专制!当我们用惊叹的目光去看待这些英雄时,能否看到他们背后埋葬多少无奈,有为却无成的人生带着惆怅与遗憾一同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但他一样“无成”。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他为人臣的基础,也烧出了他无奈的工具人生。白帝托孤时,刘备叫诸葛亮看刘禅是否成大器,不然就自己称王,这种滋味,三分是苦,七分是酸,这对于并无野心,为人臣的他是多么的讽刺啊。于是往后的日子里,出于对刘氏的忠诚,他依旧效忠刘禅,在悲哀中蚕食他的人生。

当封建文化扎根于人们心中时,任何抱负都会成为王权的工具,缺少自己灵魂深处的人格的人是无法主宰命运的。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和这本书对我的启示了,将自己心中的人格之灯点亮,照亮通往未来的小径,不需山重水复,便可柳暗花明。

三国歪歪斜斜的足迹,印满了我与历史人物不寻常的邂逅。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