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1素质结构要求
1.1.1思想素质
在政治思想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并能够运用于本专业实践。
1.1.2专业素质
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审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处理较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1.1.3科学文化素质
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数学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1.1.4身心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2能力结构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包括:
1.2.1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写作和实际工作能力。
1.2.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2.3创新能力(精神)
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3知识结构要求
1.3.1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1.3.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陈嘉庚精神、形势与政策、人文社科和艺术类选修课等。
1.3.3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1.3.4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知识。
1.3.5专业知识
掌握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企业理财学等方面的知识。
2.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表述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会计的有关问题。
(6)熟悉我国会计学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训练和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修满16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54学分、专业教育90学分、综合教育17学分;在毕业总学分中,完成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不低于7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审计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实验、成本核算模拟。
六、学制、学位和相近专业
学制:4年,允许在校学习3-6年。
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财务管理。
七、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一)
八、会计学专业四年教学进程表(见附表二)
一、专业名称与编号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编号:620203
二、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三)学历:专科
三、专业分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会计准则、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能胜任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以及出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知识、技能、价值观与态度。
1、职业知识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的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掌握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据、银行存款以及外汇等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会计法、税法、票据法等相关财经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企业投资决策、资产管理、资金筹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
●掌握涉税业务的基本知识以及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费的计算方法以及纳税申报程序。
●掌握审计总则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掌握审计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和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的审计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初始化、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应收与应付、供应链等模块的操作方法与要求。
●掌握数据调查、数据整理以及统计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掌握与专业岗位相关的经营管理、理财、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以及专业英语等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职业技能
●具有审核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对账以及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能力。
●具有开具各种票据、正确处理各种货币资金日常业务的能力。
●具有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以及编制财务预算与实施财务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领购和使用各种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的能力。
●具有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建立账务应用环境以及选择与运用财务专用模块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及听、说、写的基本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更要有持续学习和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3、职业价值观与态度
●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责任感。
●具有诚实守信品质和保持应有职业谨慎的态度。
●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会计法律法规的品质与自觉性。
●具有不断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具有热情、主动的工作热情与服务意识。
(三)职业面向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基于中小型企业等组织经济业务规模和自身特点,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现实,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四、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
五、教学计划进程
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及素质和能力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由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核心课和职业能力体验课组成。选修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专业领域,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课程。由本系开设的选修课和全院范围开设的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三)实践教学环节(产学结合)安排
1、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实训作业、实训设计、案例分析、上机操作、岗位模拟训练、毕业实习等形式进行。评定成绩。凡已经实行统一鉴定考试的专项技能课,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考试,并须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2、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由系统一安排,实习结束后要完成毕业设计作业,并组织设计答辩。
六、教学组织与评价
1.教学组织
专业教学组织遵循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企业实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认知、实践等形式接触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业务。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教学实施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2)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3)教学实施后,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对专业标准的合理性、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考察,为修订专业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考核办法与考核标准
(1)学习领域课程考核办法
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考核评定,实训操作由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定,课程综合成绩由理论知识成绩与实训操作成绩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评定。
(2)实训课程考核办法
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ERP沙盘对抗模拟、会计信息化及其他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考核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既考虑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也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工程文化教育为依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会计师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
本标准旨在为培养会计学专业的管理学学士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应用型会计师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会计学专业的管理学学士,应该达到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参加考试可获得会计师的职业技术资格。
(一)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
(2)自然科学和工具性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知识;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3)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相关理论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初级会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初级会计综合实验、会计与审计综合实习等。
(4)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相关专业课程包括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计算机会计学等。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文献,及时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研究的热点问题。
(2)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能将所学的会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企业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核算程序及方法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
(3)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对国内外会计和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有创新意识,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对灵活多变的管理环境,塑造更具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新型“管理型”会计人才。
(4)交流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与实践,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和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
(2)文化素质: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对于磨练学生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修养。
三、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结合会计学专业的自身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在分析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工商管理类人才教育规律,将各种要求转化成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进而构建知识体系。
四、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税法、管理会计学、初级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实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综合实训以及财务软件应用实习、会计与审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