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嵌入式专业培养方案

时间: 07-19 栏目:方案
篇一:嵌入式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431字)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或中职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电子与通信、计算机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与通信、计算机行业、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从事嵌入式系统相关电子产品的检修、开发设计、生产等工作,以及管理、销售等工作。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毕业前取得130学分。

2、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至少达到合格标准。

3、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级)和福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4、获得以下专业技能证书的至少一项:

1)中(高)级无线电装接工资格证书

2)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

3)中(高)级家电维修工资格证书

四、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及要求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

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知识,准确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英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厚德重能,规范创新。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有一定的择业、创业能力,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1)掌握较扎实的嵌入式系统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嵌入式电子技术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2)掌握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结构、原理,具备电子相关产品的操作能力。

(3)具备嵌入式系统相关电子产品的维护能力,运用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1)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设计职业能力,应获得中(高)级无线电装接工资格证书

(2)嵌入式电子产品的维修职业能力,应获得中(高)级家电维修工资格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简介

1、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78学时,4学分。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系统、掌握Windows98/20XX/xp和office20XX、Internet的应用基础、收发电子邮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正确使用与操作Windows98/20XX/xp和office20XX的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配合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

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践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54学时,3学分。本课程介绍的是以基本工艺知识和电子装配基本技术为主,对电子产品制造过程及典型工艺作了全面介绍,包括安全用电、焊接技术、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装配与连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机理、SMT工艺设计的要求,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各种辅助材料的特性与评估方法、各种焊接设备的热传导特点以及焊接曲线的设定,贴片机验收标准、焊点质量评价与SMA性能测试技术、SMT在生产中的静电防护及质量管理)、调试与检测技术、电子技术文件等内容。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掌握了电子装配的基本技能和工艺组装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上,安排了相应的锡焊技术、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PCB的制作、充电器/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训项目,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的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80学时,5学分。其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电路中的暂态分析。常用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和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具有元器件识别、挑选能力、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单元电路的安装调试能力和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电子仿真软件(Pspice、EWB、Tina或MultiSIM20XX等)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来分析基本电路,为后续课程打下电路仿真的基础。

4、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64学时,4学分。其主要内容是:脉冲信号的产生、变换、放大的基本原理,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触发器的几种常见电路结构形式、逻辑功能分类及相互间转换等。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与工程估算方法,掌握安装·调试单元电路的实验技能和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电子仿真软件(Pspice、EWB、Tina或MultiSIM20XX等)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逻辑设计的基础。

5、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64学时,4学分。其主要内容是:无线电信号及其滤波、传输,变频与混频,调制与解调,高频调谐放大器等。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高频教学实验箱(DVCC-GP1)进行实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6、电路CAD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64学时,4学分。其主要内容为:原理图设计环境和原理图设计工具、Protel99se电路板设计环境、人工布线设计电路板和自动布线设计电路板、电路仿真基础、设计电路板的基本原则、设计完成后应该做的工作。考核基本要求: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与各种形式的电路的仿真方法,掌握电路板的设计基础。它以Protel99SE软件为主体,讲述电路原理图的辅助设计及各种形式的电路的仿真与分析方法及PCB的设计,为今后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7、电子测量仪器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54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电工仪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性能。考核基本要求:能对一般电路及电子线路进行接线调试、测试、分析,具有排除故障能力,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8、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64学时,4学分。该课程主要内容为:讲授C语言的数据类型、函数、指针等基本内容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熟悉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能应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

9、嵌入式微处理器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64学时,4学分。该课程全面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编程技术,重点介绍了它的指令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以及它的内部硬件资源,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嵌入式微处理器在编程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并能利用它进行自动控制方面的编程。

10、嵌入式操作系统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64学时,4学分。本课程全面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当前流行的Linux操作系统。重点介绍了Linux内核开发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bootloader,创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编译Linux内核,Linux内存管理,Linux进程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72学时,4学分。它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主要讲授MCS-51/96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了解单片机、单板机、PC机的基本知识。

考核基本要求: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单片机与输入输出设备及生产过程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获得在相应专业领域内应用单片机的基本能力。

篇二: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855字)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嵌入式

(二)专业代码:080605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能进行相应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作;具有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集成系统等硬件知识并能进行一定的硬件开发的能力;具有嵌入式底层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掌握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在嵌入式OS支持下的开发应用方法。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好的科技写作和外语应用能力;

2、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ARM体系结构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OSC/、Windows和QNX)等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程序开发能力,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操作等技能;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制、学位

学制(修业年限):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电子技术、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ARM体系架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嵌入式驱动程序设计、J2ME嵌入式开发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计算机硬件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嵌入式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六、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公共基础课:必修,874周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4周

专业课:必修,330周

选修课:选修,210周

集中实践环节:必修,42周

合计:2418周

篇三: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985字)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

二、学制

二年

三、招生对象与就业方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从业人员和社会青年。

就业方向:在各企事业单位等IT部门从事计算机实际操作与维护工作;在通信、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移动计算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相关企业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工作;其他相关的工作岗位。

四、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通过将嵌入式软件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开发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学习创新的职业素质。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系统的多级课程实践、工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实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嵌入式软件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并具备在通信、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移动计算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产品测试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技能:

1、知识结构

●掌握汇编、C/C++编程;

●掌握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基本知识;

●掌握一种主流嵌入式处理器结构及原理;

●掌握一个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

●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及系统开发技术。

2、能力结构

●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听说能力,能阅读较为简单的专业技术文件、商业文件;

●具备较好的软件编程能力;

●具备嵌入式软件设计及开发方法的能力;

●具备开发一般嵌入式产品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法律道德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自我学习和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五、主要课程

数字电路技术基础、C/C++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系统结构与编程、嵌入式接口驱动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

六、毕业要求与认证要求

毕业要求:最低毕业学分为94学分。其中必修课66学分;选修课10学分;实践环节18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认证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工程师资格认证、SUN公司JAVA程序员认证。

七、课程设置表(见附表1)

八、主要实践环节(见附表2)

九、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篇四:嵌入式系统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714字)

专业代码:080901

执笔人:阳俊

审核人:吴宏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IT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及嵌入式系统尤其是嵌入式软件工程理论、技术及各种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具有嵌入式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通信终端、家庭网络和信息家电等领域的产品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和服务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嵌入式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成为企业急需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嵌入式系统研究、设计和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能力。

4.掌握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嵌入式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通信终端、家庭网络和信息家电等领域的产品开发能力。

5.对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嵌入式系统等具有系统级的认识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6.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8.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

9.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10.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要能力

嵌入式系统方向人才专业能力是建立在专业理论课程群的基础上的。其主要包括: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程序设计、电路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能力。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ARM的开发环境及软硬件的调试过程,巩固和加深对理论课中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针对某个具体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掌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方面的特长,特别是能写硬件驱动程序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裁减。

学生应该达到下列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

1.查阅参考资料、手册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2.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架构设计的能力,能够通过对所选题目方案分析比较,确立方案,编制程序与调试程序,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3.初步培养科研开发能力,能够完成团队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中、小型科研课题任务。

4.根据个人的设计调试过程,撰写科研文献的能力。

五、授予学位须获取能力

基本技能:完成大纲基本技能课程的所有学分,达到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要求,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的书写、表达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计算机应用操作和程序设计能力,文学艺术综合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完成大纲专业能力核心课程的所有学分。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嵌入式CPU、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知识,同时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开发、调试一个嵌入式系统产品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对ARM系列、EIAX86系列评估板与嵌入式linux/windowsCE组合的嵌入式系统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使用,掌握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与编程、调试等知识。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项目设计的开发方法,了解各类ARM嵌入式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技术,掌握实时操作系统在ARM上的移值,初步了解与掌握当今电子科技前沿的最新技术,进而有效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

以上获取学分所需的能力必须依靠加强实践环节,主要包括:

1.基本的课程实验及综合课程设计

2.引入课外自学实践环节和课外研学环节(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及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认可的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

其中2所获得的学分统一由学校教务处进行认定。

六、主要课程

硬件系列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软件系列课: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

网络系列课: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网技术、JAVA语言、网络数据库SQLServer、WEB应用与开发等。

嵌入式系统系列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Android系统应用与开发、FPGA/SOPC应用与开发、智能机器人开发。

七、特色课程: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和智能机器人等系列课程。

八、主要实践性环节

本专业共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33周,其中毕业设计12周。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巩固课程理论知识。

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WEB课程设计等均是训练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程所学内容,提高设计能力。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加深巩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社会经验。

九、主要专业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嵌入式系统应用等实验。

十、学制

四年

十一、学位

工学学士

十二、毕业学分要求和总学时分布(见附表1)

十三、总周数分配及教学活动安排(见附表2)

十四、理论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十五、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4)

十六、能力培养一览表(见附表5)

十七、各学期开课计划表(见附表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