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测评方案
(一)测评项目:
一、二年级
(1)绘画(30分)
(2)手工(30分)
(3)个人特长展示(40分)
三~六年级
(1)绘画(25分)
(2)手工(25分)
(3)泥塑(25分)
(4)个人特长展示(25分)
(二)具体测评操作方法:
(1)各年级的绘画要求以教材中每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题材命题。测评教师依据学生的线条、色彩、表现内容进行评分。
(2)线条、色彩、表现内容的分值比为2:2:6
(3)手工制作和泥塑可以学生之间展开合作,根据各位学生的分工和完成标准进行分别评分。其中,作品必须现场完成;作品完整;创意新颖;材料环保;情趣健康。五项分值比为2:2:3:2:1.
(三)测评要求:
(1)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全部参与测评。
(2)测评等分划分:60分以下为待合格;60~70分为合格;71~85分为良好;86~100分为优秀。
(3)对于待合格的学生,一周后有一次补测的机会。
(4)以各班的合格率作为美术教师工作成绩的依据参与考核。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个性化课程实施计划,着眼于美术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美术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通过评价能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学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实现今后在美术学习上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美术教学,进一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二、评价内容及方式
1、学习态度(20分)
教学的评价内容分:材料准备(5分),课堂纪律(5分),交流表现(5分),按时作业(5分)四大块。每个学生根据这四个方面,给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进行自评和同桌互评,再由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充分体现美术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形成一个全面、完善、重过程的评价体系。
2、平时作业(30分)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总次数(20分)和得到“优☆”(2分)、“优”(1分)的数量进行计算(包括绘画类和制作类的作业)。
3、期末考查(20分+30分)
教师可根据各年段的教学要求进行理论知识(20分)和命题美术创作(30分)来考查。
4、特长展示(10分)
本学期参加学校美术社团活动(2分),发表美术作品于报刊杂志上(3分),参加市级以上美术类比赛获奖(5分)。
三、评价标准
根据总分进行等级评价:
A、优☆,(95分以上)
B、优,(90-94分)
C、良,(75-89分)
D、合格,(60-74分)
E、不合格,(60分以下)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他们的美术素质,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美术日常教学过程性评价和期未终结性评价的测评方案。
1、日常教学过程性评价
⑴参看学生在平时活动中的表现(如作业完成情况、活动参与情况、学习个性的发展)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交流合作、创作思维、作品质量等方面的表现情况,给予★级制评定,并给予登记。
⑵针对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及时收集班级学生最优和最差的作业,分析原因,并给予记录。
⑶重注课堂中作业展示和讲评这一教学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点面相结合的讲评方式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出改正意见。
⑷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期中和期末美术课堂优秀作业评比活动。活动要求如下:请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过的教学内容或命题创作,任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表现,时间为40分钟。完成作业后集体评价,给优胜者颁发奖状,以此鼓励。
⑸平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期末评定:
期末以★级制的评定方式给予终结性评定,平时活动表现占60%,期中和期末作业评比占40%。
由于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所以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的测评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