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柱加固方案
混凝土结构加固篇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钢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二、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一)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二)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3、其它加固法
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如型钢、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部分或全部分担被加固梁的荷载。
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因此,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内部修补法。
内部修补法是用压力泵把胶结材料压力混凝土裂缝中,结硬后起到补缝作用,并通过其胶结性使原结构恢复整体性,该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等要求的裂缝的修补。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6、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7、其它技术
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砌体结构篇
四、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一)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二)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三)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篇
五、钢结构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C、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
E、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B、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C、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D、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E、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F、施加预应力。
(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B、加设预应力拉杆。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一、 工程概况
XXXX工程由XXXX公司投资建设,XXXX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XXXX公司进行监理,XXXX公司承建。
XXXX工程建筑面积13691.06㎡, 由两个幢九层建筑和中间二层裙房(大堂)组成,采用框剪结构。
现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在施工中发现南楼大堂部分二层柱及梁混凝土抗压强度未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并由海盐县恒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对结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反馈至原设计进行复核,并由原设计单位对二层13/D轴柱出具了加固方案。
二、 加固设计
加固采用整体外包钢板处理,柱竖向轴力和弯矩不再考虑由混凝土柱承担,完全由钢板柱承担。钢板与柱面注环氧树脂,钢板采用焊接,上下节点采用化学锚栓连接,外做水泥砂浆粉刷保护。详见加固施工图。
三、 加固施工
1、 施工依据
(1) XXXX设计院提供的柱加固设计图。
(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10)
(5) 《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构造图(上册)》(06SG311-1)
2、 施工计划
根据加固设计施工图分析,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施工计划。加固工作计划5月下旬开始,月底前完成,总工期为8天。施工计划安排为:施工准备(1)—→柱修复处理及材料制作(2)—→钢板安装及节点处理(2)—→注浆及修补粉刷(3)
3、 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序号 品种 规格 数量 使用部位
1 钢板 10×2200×6000 1张 柱加固
2 钢板 12×400×700 裁零 建议采用10厚零板,2块叠厚
3 角钢 100×10 6m 柱加固
4 角钢 140×12 4m 柱加固
5 穿孔螺栓 M20 8只 柱加固
6 化学锚栓 M20 36只 柱加固
7 环氧树脂 50Kg 加固注浆
8 钢丝网 15m2 粉刷
9 水泥砂浆 0.32m3 粉刷
10 槽钢 25# 12支 临时支撑
11 辅助材料 电焊条、二甲苯适量
12 辅助设施 钢管扣件、脚手片、木跳板等由工程按需调用
(2) 设备准备
根据作业要求,现场需准备气割设备、注浆机各一套,手持式电动砂轮、冲击电锤各一把(Φ24钻头2个),交流电焊机2台。
(3) 人员配置
加固工作实际操作配置电焊工2名,注浆工1名,泥工1名,普工2名,其它辅助工由工地按需调配。
(4) 现场准备
加固前需对柱周边大梁作加固支撑,支撑采用25#槽钢丁字焊接柱,支撑于距柱1.5m处大梁下,其中东侧梁跨度达11.7m,需设置3根柱下支撑,具体详加固现场平面图。
在加固柱四周搭设脚手架,操作层铺设悬挑板或木跳板,具体详加固现场平面图。
4、 加固施工
(1) 结构柱表面修复
对原结构柱凿开的地方进行修补,由于原柱不考虑承载力,修补以整平为目的,可采用1:1:4混合砂浆分层修补。
用手持式电动砂轮将原柱面打磨平整,四角磨出R15小圆角,并用钢丝刷刷毛,用压缩空气吹净。
按设计要求确定钻孔位置,用Φ24钻头冲击电锤钻孔,控制孔深120mm(楼面需钻通)。梁柱面钻孔位置确定需考虑避开钢筋位置和并避免相对两孔位置发生交叉。
按下图,屋面板沿柱顶四角切120mm宽槽。
(2) 材料制作
包柱钢板为10厚,在上部梁处开凹口,两侧伸至柱顶。钢板下料前应复核柱的实际尺寸,并按实际尺寸进行适当调整。
设计要求四个面的钢板首尾相接,坡口焊接,我方考虑施工方便性及焊接可靠性,经设计同意,采用上图对角焊接。因对接方式改变,钢板宽可按施工图减少10mm。
每块侧板横向采用整板,竖向分三块,采取坡口焊接,每块上口设置Φ10(根据实际采用的灌浆针头定)注浆孔,并按柱上实际钻孔位置在钢板上割出螺栓孔。详见包柱钢板制作详图。
节点钢板、角钢按设计和实际尺寸下料后进行编号,然后进行除锈并用二甲苯檫净。
(3) 钢板安装
在结构柱表面刷环氧树脂薄层,钢板逐块就位,保持钢板与柱面留3mm缝隙(可以垫电焊钢条,但必须竖向垫设),板之间先点焊固定,全部拼装后开始正式焊接。焊接应对由下至上称均匀进行,焊缝必须连续饱满,确保焊角尺寸不小于8mm。
(4) 节点处理
底脚采用L140X12角钢,45*对角焊接,上边与柱外包钢板焊接,每边设两个M20对穿螺栓在板底锚紧。板底垫-12×100×100钢垫板,螺栓吃紧后焊死。
上部每个梁与柱折角处设L100×10角钢,呈“ㄩ”型,上部伸至柱顶,角钢外侧与柱外包钢板焊接,上部在柱顶设置-12×100×406连接钢板互接,并与包柱钢板、角钢焊接。角钢与梁、柱用M20化学锚栓固定。950高大梁每侧3个,其余每侧2个,布设时注意位置错开。按设计,化学锚栓主要为抗剪作用,埋深为100mm,在焊接完成后布设。
5、 后续工作
(1) 屋面修补:
屋面修补采用C35混凝土,掺入12%UEA,湿润养护一周。
(2) 注浆
钢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注浆,首先要配制环氧胶泥,封闭周边空隙。环氧胶泥配方:环氧树脂(E5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白水泥=100:20:10:100(水泥用量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配制环氧注浆液:环氧树脂(E5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丙酮)=100:22:8:(2~5) (丙酮根据需要调节稀稠度,最大掺量不要超过5%,如灌注顺利,可不加)。每次配制不宜超过5KG,配置后应在15min内用完。
注浆要点:注浆从下到上分三段进行,每一段钢板上的注浆施工面注浆孔预埋灌浆针头,对面注浆孔作为通气孔,其他两面注浆孔用木塞塞紧。待封缝环氧胶泥和预埋注浆嘴环氧胶泥硬化后,开始向裂缝内压注环氧注浆液,待通气孔有浆液流出或最大压力达到0.4Mpa后停止注浆,然后换一面施工,按上述方法逐面完成。每一段注浆必须连续进行。
浆液拌合方法:环氧树脂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先混匀,再加乙二胺,再加丙酮。
(3) 抹面
按设计要求,在钢板表面粉刷25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为使粉刷层可靠牢固,抹灰前在钢板上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并用20#10×10钢丝网片与原柱及包钢作可靠连结。接连采用2个20mm长Ф8圆钢并接,然后焊在钢板上,钢丝网挂在两圆钢中间。连接点水平方向每个面设2个,竖向间距500,详见右图。
四、 成品保护
1、 抹面后浇水养护不小于3天,四周操作架作为保护暂时保留,待室内装饰工程开始后方可拆除。
2、 屋面补洞养护一周后在屋面柱顶1.0×1.0范围内涂涮环氧树脂,作为对钢板的保护和修补处的防水加强。
3、 临时支撑在加固完成2周后方可拆除。
4、 临时支撑及操作架拆除时,注意避免碰撞粉刷面层。
五、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 本方案应按要求报审,各方通过后方可实施。
2、 加固施工前应要求设计方进行设计交底,项目部必须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 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各项规格及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提供相关的材质保证书。
4、 如遇设计不详之处可参见《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构造图(上册)》(06SG311-1)
5、 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检查验收工作。
6、 操作架须由专业架子工搭设,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底步设置双层网兜,防止上面操作时工具落下。
7、 登高作业、电焊、气割作业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严防坠落、触电、火灾事故发生。
8、 由于内部为实心柱,高温影响内部混凝土柱,且不易冷却,故包钢焊接时不能长时间在一个面上作业,焊接后不得浇水冷却。
9、 按公司重大危 险源管理要求加强安全防护,重点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爆炸、烫伤、中毒等事故发生。
10、 施工时需派1名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11、 环氧树脂等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六、 附图(P9、P10)
1、 加固现场平面图
2、 包柱钢板制作详图
柱加固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 ZSCN-A7 地块项目低层办公区
2、工程地点:广州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旁
3、建设单位:广州市朗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广州市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5、勘察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6、监理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公司
7、施工单位: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建筑概况:本工程包括联排别墅(B1-B4、B30-B33 栋,共 8 栋 50 户)、双拼别墅(B5-B13、B22-B28 栋,共 16 栋 32 户)、独栋别墅(B14-B21、B29 栋,共 9户),独立商铺等。合计建筑面积约24747㎡.本工程为三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约 24747 m2。本工程为三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联排别墅建筑高度 10.6m,双拼别墅建筑高度 10.3m,独栋别墅建筑高度 11.474m。
9、结构概况: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至三层。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场地为Ⅱ类,别墅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现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并由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结构进行了检测,在检测中发现B4栋负一层框架柱(16/D轴,L型,500×900)混凝土抗压强度未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检测结果反馈至设计进行复核计算,并由业主会同有关单位审核确认后,对B4栋负一层墙柱进行加固处理。
二、 加固设计
加固采用外粘型钢法,在“L”型柱子阴阳角处用环氧砂浆将角钢粘贴,按一定间距施焊缀板,在角钢与缀板处与原构件化学锚栓,并在角钢与缀板处钻孔注胶,灌填环氧砂浆,使型钢与原构件二者粘结成整体,协同工作。型钢上部包裹钢丝网,外做高强度水泥砂浆粉刷防腐保护。
三、 加固施工
1、 施工依据
(1)B4栋结构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XX)
(5)《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构造图(上册)》(06SG311-1)
2、 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序号 品种 规格 数量 使用部位
1 钢钢 L160×14 3.8×6 柱加固
1 钢板 -3mm厚×150宽 柱加固
6 化学锚栓 M12 36只 柱加固
7 环氧树脂 30Kg 加固注浆
8 钢丝网 9.1m2 粉刷
9 水泥砂浆 0.2m3 粉刷
11 辅助材料 电焊条、二甲苯适量
(2) 设备准备
根据作业要求,现场需准备气割设备、注浆机各一套,手持式电动砂轮、冲击电锤各一把,交流电焊机1台。
(3) 人员配置
加固工作实际操作配置电焊工1名,注浆工1名,泥工1名,普工2名,其它辅助工由工地按需调配。
(4) 现场准备
在加固柱四周搭设脚手架,操作层铺设悬挑板或木跳板。
3、施工工艺
(1) 材料制作
柱子阴阳角处角钢为L160×14,角钢钢下料前应复核柱的实际尺寸,并按实际尺寸进行适当调整。
缀板采用-3×150,每块缀板横向长度按柱子角钢粘贴后实际量取,竖向间距为@400,每块缀板与角钢处设置Φ6(根据实际采用的灌浆针头定)注浆孔,并按柱上实际钻孔位置割出螺栓孔,用于化学锚栓,角钢及缀板下料后进行编号,然后进行除锈并用二甲苯檫净。
(2) 角钢及缀板安装
1)画出位置线,与柱子化学锚栓处用钻头冲击电锤钻孔,控制孔深100mm,柱面钻孔位置确定需考虑避开钢筋位置.
2)、用手持式电动砂轮将原柱面打磨平整,阴阳角磨出R15小圆角,并用钢丝刷刷毛,用压缩空气吹净。
3)柱角抹上环氧砂浆后,立即将角钢粘贴上,并用夹具将两个方向的角钢夹紧,夹具间距为400mm.
3)施焊缀板,缀板与角钢按竖向间距@400进行焊接,且必须在胶浆初凝前完成,分段交错施焊,焊缝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要求。施焊完成后,缀板与柱子用M12化学锚栓固定,埋深为100mm.
(3)注浆
焊缝施工经验收后,钢材边缘用环氧砂浆封严,在角钢与缀板上钻Φ6注胶孔,孔间距400mm。2.注浆竖向从下向上,水平安同一方向的顺序注胶,下一注胶孔溢出该孔注胶结束,依次注胶,直至所有注胶孔均注完。
(4)抹面
在钢材表面粉刷25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为使粉刷层可靠牢固,抹灰前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并用20#10×10钢丝网片与原柱及缀板及角钢作可靠连结。接连采用2个20mm长Ф8圆钢并接,然后焊在钢板上,钢丝网挂在两圆钢中间。连接点水平方向每个面设2个,竖向间距500.
四、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 本方案应按要求报审,各方通过后方可实施。
2、 加固施工前应要求设计方进行设计交底,项目部必须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 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各项规格及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提供相关的材质保证书。
4、 如遇设计不详之处可参见《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构造图(上册)》(06SG311-1)
5、 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检查验收工作。
6、 操作架须由专业架子工搭设,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底步设置双层网兜,防止上面操作时工具落下。
7、 登高作业、电焊、气割作业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严防坠落、触电、火灾事故发生。
8、 施工时需派1名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9、 环氧树脂等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