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学校信息化培训方案

时间: 08-30 栏目:方案
篇一: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应用实施方案(2327字)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方案,切实提升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农村现代化学校。

一、学校简介

我校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公办农村小学,全校共有26个教学班,教职工总人数54人,在校学生1368人。

二、学校现状分析

首先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具体解决问题。

1. 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建设:学校总共有26个普通教室,现有教学班26个,教室都至少配有1台计算机终端(连网)和1台电子投影仪,其中八个教室的配置已超过五年,需更新换代;有两个计算机房,共48台电脑,学校有信息专职教师一名,负责对学校网站以及硬件设施维护;学校每个办公室一台计算机,办公室能直接上网;在校学生中10%左右家中配置电脑,基本都能上网。

软件设施:学校建有校园主页,设有校内资源链接,但资源的积累、使用、更新情况一般。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有投入,购买部分教学光盘资源。总体而言,资源不丰富、与实际需要脱节;校外的资源库使用比较少,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资源,数字资源缺失是阻碍信息化教学很大障碍。

3、师资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54人,青年教师居多。学校大多数教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能力,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不多。

4、学生信息化应用

通过数年的信息科技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信息化应用技能,但由于学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放学之后信息应用环境较差。

三、学期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项、分类的专业培训,达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后的诊断,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3、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4、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巩固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

5、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流程与运作方式。

四、主要工作项目

1、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课堂摄录、基本编辑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2、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校本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贡献。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调整和修改学校网站的结构项目,体现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4、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同时加强市、区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以ftp形式或网页形式存储。本学年,学校将购买的教学资料镜像放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本校教师能制作的教案、课件、网页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服务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全校师生开放,做到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5、聚集课堂,探索各项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探讨等形式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确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支持与协调。

(二)制度保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先进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三项以上的教育信息化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经费保障:根据学校的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

20XX年9月

篇二:贵州省旅游学校信息化知识培训实施方案(526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提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工作要求,有效推进全校信息化的应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我校示范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人人会用的良好氛围,现对培训考核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培训目的

以思维导图软件为中心,以集体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围绕国家示范学校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方针,通过信息化知识培训考核,切实提高全校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三、培训内容

以《MindjetMindManager9》(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框架设计、格式化操作、新建、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时间:集体培训分为两次,分别为20XX年3月2日和3月9日。3月2日和3月9日主要培训思维导图基本操作。3月16日进行考核。

考核及培训地点:四楼计算机室

五、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思维导图基本操作现场集中培训。

计算机教研室分组负责名单:

王兴涛:校长室、饭店教研室;

陈天齐:英语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王云灯:校办、导游教研室;

金轩迪:学生科、教务科、招生办、实习就业办;

六、注意事项

1、培训时间严格按学校上班时间打考勤,不允许无故缺旷。

2、考核成绩计入本学期教务科个人考评成绩。

篇三:高旺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方案 (902字)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装备效能,使一线教师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蝶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我校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使我校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掌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操作,自觉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模式二(专任教师考核合格率达70%。

三、培训和考核机构

(一)蝶山区教育局培训和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麦汉南

副组长:凌焕林

成员:郭燕梅、何火莲、张海金学校培训和考核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制定培训和考核方案,对获得培训考核人员进行审核等工作。

(二)学校培训和考核工作小组

组长:凌焕林

成员:郭燕梅、何火莲、张海金

学校培训和考核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蝶山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方案》,对参加培训和考核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活动管理。组织学校的考核工作,对提交考核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

四、培训和考核对象我校全体教师。

五、培训与考核内容(见附表1)

六、培训和考核形式和要求

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两种培训形式。

(一)以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鸿合科技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指导。二是《蝶山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方案》活动的说明。

(二)学校成立培训和考核工作指导小组,按培训项目内容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具体见各项考核评分表),校级考核小组对每位申评者至少有3人以上的评分表。然后综合评定,对评定为优秀者推荐到局级进行考核评定。

七、培训考核时间安排

(一)每年的5月、11月为校级申报考核时间,6月、12月为城区考核时间,学校按教师10%的数量确定每次申报名额。

(二)20XX年第一次考核培训具体安排

1.培训时间:蝶山区教育局20XX年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时间是:20XX年4月。

2.考核时间:蝶山区教育局20XX年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考核时间是:20XX年5月至6月上旬。

3.学校上报材料时间:20XX年5月15日前。

篇四:临沭县实验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 (849字)

一、培训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资源管理的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依据沭教信息字(20XX)2号文件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精通信息技术业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目标,特制定20XX年教师培训方案。培训坚持校本培训为主,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促使教师学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加速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进程。

二、总体目标原则

培训的指导原则是:(1)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基础,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目的。(2)实效性原则:避免空洞而抽象的乏味说教,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3)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方式、多途径的开展培训,使其能顺应时代潮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三、培训对象

我校一线教师为主。

四、组织实施

1、培训内容:(见附表1)

2、具体培训时间、分组和地点安排:(注意学校通知)

3、指导教师:电教中心教师

五、培训要求

1、所有要求参训的教师要确保按时参加培训,按照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期间确保计算机房的清洁与安静。

3、参加学习的教师不迟到、不早退,按时签到,缺席3次以上的将取消本学年培训合格资格。

六、培训保障

1、成立教育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学科组长为小组长,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组织实施,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2、电教中心负责课程计划及教学指导,发布培训文档等。

3、各年级组长应加强管理本年级教师的支持,给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课务调整和监督。

七、教育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见附表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