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技教育方案
一、活动说明
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县城对于县域经济起着集聚协调、带动辐射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产业的集聚增效、经济的辐射带动、政治的领导指导、生活的服务保障、教育的传播覆盖、文化的服务渲染等。农村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县城建设应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县城发展状况调查活动是针对我校有利的社区环境,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询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本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会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及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经验交流,获得直观、真实的印象,从小养成热爱科学、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1、德育方面:
(1)研究县城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进而树立远大理想。
(2)通过调查、访问,加深学生对县城发展成果的了解,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2、智育方面: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口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逐步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科学、主动创新的思想教育。
三、活动准备
1、拟订活动计划,作好时间安排。
本调查约需14课时,其中讲座2课时,参观、调查10课时,总结2课时。
2、结合本人意愿,从高二年级选拔48名同学组成一个活动集体。
3、分组布置任务。具体可分四个组,每组约12名组员,即①城区扩展与交通状况调查组、②县城产业结构状况调查组、③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组、④环境保护状况调查组。
4、活动前,教师自己首先收集县城发展的相关资料。
5、活动前,教师联系县志办、城建规划局、统计局、环保局等,以及相关的专家,阐明活动的目的、力求帮助与支持。
6、活动前.注意培养小组长,在活动中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7、教师准备相机、摄像机,记录下调查活动的相关资料。
四、活动方法及过程
1、请专家为学生作县城发展的专题报告。
2、让学生收集县城发展的相关资料或图片。
(1)由学生自己独立收集相关资料或图片(如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
(2)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图片,互相学习和补充。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参观、调查。
第一组:走访城建规划局,了解城区范围及新区发展情况;乘坐公共汽车,掌握具体线路;参观汽车站,了解县城交通发展情况。 第二组:走访统计局,掌握县城产业结构有关数据;参观县城大型购物机构.了解县城商业发展情况。
第三组:设计调查问卷,走访部分市民,了解市民生活状况。可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情况、文化娱乐状况、业余生活安排、对家庭生活与社会的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
第四组:参观环保局,掌握县城环境保护现状,了解垃圾回收处理的流程,知道环卫工人平时的辛劳;参观城区主要工厂,了解企业在治理工业“三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调查学校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要求各小组在充分强调安全的前提下,要大胆、自信,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优点,善于利用工具,积极完成任务。
4、每次参观、调查后,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己写出感受与收获。
(1)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①你们在参观、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调查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②根据调查的结果,你了解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③通过参观、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
④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⑤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2)每位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和交流。
(1)教师将活动的相片和录像制作成课件,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回忆整个调查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①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交流、研究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研究自己小组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学习其他组的什么优点。(采用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形式。)
②学生独立分析调查结果,填写调查表。
③学生采用记叙文、研究报告、小论文、资料专刊等形式,汇报调查结果。
6、请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开动脑筋,描绘未来城市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务毓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对好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加分奖励。
一、指导思想:
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弘扬科学、崇尚科学,进一步地普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我校科技教育的成效。
二、工作目标
1、完善管理办法,发挥科技活动中心的作用。
2、通过学校科协宣传科学、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3、树立竞赛意识,提升竞赛获奖层次。
4、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争取进入泉州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的行列。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黄飞跃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科技教育活动的整体规划,科技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教务处副主任黄天明、工会副主席苏汉阳任副组长,配合黄校长落实具体工作。下设七个小组: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小组
组长:黄天明
成员:李朝阳、苏振顺、黄金阳、黄艺苑、戴文生、李夏阳、戴佑富、陈毓煌
具体分工:
黄天明:全面负责科技创新大赛准备、组织指导、报送。
李朝源、苏振顺:负责物理、工程学等的指导。
黄金阳、黄艺苑:负责化学等学科的指导。
戴文生、李夏阳、戴佑富:负责生物等学科的指导。
陈毓煌:负责地理等学科的指导。
工作要求:按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拟定参赛项目,填写申报表、撰写论文、制作参赛的实物作品、展版、宣传单等。
(2)电脑机器人活动小组:
组长:黄华升成员:苏育斌
具体分工:
黄华升:全面负责电脑机器人程序设计,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
苏育斌:协助黄华升老师落实具体工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工作要求:根据福建省科协要求,设计机器人造形、程序、活动场所等,并进行训练的指导。
(3)科普宣传小组:
组长:苏汉阳成员:黄顺进、陈振煌
具体分工:
苏汉阳:全面负责科普宣传、科技文艺节中的科普知识竞赛的策划。
黄顺进、陈振煌:落实科普宣传、科普知识竞赛的工作。
工作要求:每季度出版一期科普专刊,征集科普知识问答,开展科普知识竞赛。
(4)技术课程小组:
组长:潘泉清成员:陈元芽、朱仕成
具体分工
潘泉清:全面负责技术课程和技术活动规划
陈元芽:负责信息技术参赛指导
朱仕成:负责通用技术活动开展
工作要求:日常的技术课程开设,筹备信息技术、电脑制作、网页制作等的比赛。
(5)研究性学习小组
组长:李志强成员:相关年段各学科科任教师
具体分工:
李志强:负责研究性学习的计划、组织实施
科任教师:负责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工作要求:课题申报、研究过程记录、总结成果和交流等,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6)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王五七成员:黄顺进、戴文生
成员:全校各班的班主任
具体分工:
王五七:负责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计划、布置和实施
黄顺进、戴文生:负责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和具体工作落实
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
工作要求:按计划开展活动,收集有关资料、图片、录像等资料。
(7)教师科技教育论坛小组:
组长:黄荣水成员:各学科教研组组长
具体分工:
黄荣水:负责教师科技教育论文撰写的组织布置
教研组组长:落实教师撰写科技教育论文
工作要求:论文整理、报送,获奖证书的复印存档。
2、科技辅导员的培训:
(1)专业引领:学校积极支持和组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各种培训、观摩各种竞赛活动,以充分熟悉各种竞赛的规则和规程,为参加各种竞赛做好准备。
(2)校本培训:通过组织参加上级部门培训的教师结对培训,同伴互助的方式,以点带面,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辅导员。
3、管理办法:
(1)学校科技教育活动领导组定期督促各活动小组按工作要求开展活动。
(2)学校应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供必需的经费、设施、设备和器材等,尽最大的程度为青少年科技活动提供方便。各小组开展活动时,需要购买器材、药品等,应办理请购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购买。
(3)各小组应对活动使用的设备、器材、药品等严格保管(除消耗性的器材、药品外),以防丢失。学校将对其进行财产登记。
(4)教师利用晚自修、课外活动、假期等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按下列计算工作量予以津贴:
晚自修时间:25元/晚;
课外活动时间:15元/课时;
假期:80元/天。
(5)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每人每天伙食补贴30元,学生每人每天伙食补贴10元(若参赛时间只有一天,补贴5元)。师生的差旅费全额报销。
四、奖励办法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竞赛、电脑制作参照学科竞赛中的奥赛学科奖励办法执行。
2、学生科技小论文参照学科竞赛中非奥赛学科奖励办法执行。
3、教师科技教育论文参照教学论文的奖励办法执行。
主题:
体验实践创新成长
主旨:
探求科学真谛推进知识创新学会创新发明挖掘自身潜能
交流科研成果开拓科技视野参与创新实践感受创新快乐
原则:
科技创新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科技创新与通用技术教育相结合
科技创新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活动时间:
20XX年2月底至3月底
活动内容:
1、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科普专家作科技创新专题报告。
2、举办电脑作品(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程序设计)设计大赛,优秀作品报送省市级比赛。
3、组织“奇思妙想·金点子创意”评选活动,从中确定申请专利作品。
4、动漫设计大赛
5、组织科技发明作品(含小制作、小发明)大赛。
6、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7、物理和化学创新实验大赛。
8、学生科技社团主题活动。
9、举行我校第五届科技运动会。
9、举办科技节开放日活动,展示我校科技创新成果。
10、编印我校《科技创新大赛作品集》、《奇思妙想——金点子》、《校报》科技创新专刊。
11、表彰科技创新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根据商南县教育体育局、商南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商教发„20XX‟389号精神,学校决定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凸显办学特色。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追科星、学科技、报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成立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梁吉朝
成员:校委会全体成员
科技教育总辅导员:周文波
科技活动指导教师:贺艳、张良栋、周裕朝、周裕芳、汪峰、朱盛武、何广普、徐富华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以科技活动室为阵地,每周开展活动。
2、团委负责,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科技评比展示。
3、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4、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5、各班级通过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5、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像或进行科技参观活动。
(三)节日性科技活动
1、“植树节”树种、品类及生存环境科学调查活动。
2、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专题讲座等。
3、世界环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征文、绘画比赛。
4、世界无烟日(5月31日)——①吸烟有害健康科学调查活动;②吸烟与理财调查活动。
5、科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四)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2、科普板报比赛
3、科普绘画和电脑绘画比赛
4、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
5、科技英语比赛。
五、科技各项活动奖励
在一学年研究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所参加的活动给与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