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评价方案
一、提出原因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但人们对音乐教学评价功能理解的不够全面,观点不够正确,对音乐课的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歌唱和笔试为主,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体现创新评价思路,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差异的评价。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在音乐学科的评价上,不能以一歌或一纸定“终身”,应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灵活多样的设计方案,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定。基于对课标评价原则的理解,结合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的简况,探索设计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案,供音乐教师参考,共同探讨、改进。
二、评价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教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看、唱、听、赏、奏、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赏(能准确说出相关年级听赏或插图等作品名称及相关的知识,表达自己的体验);奏(演奏或掌握一种简易乐器或打击乐器,对相关年级所需了解的乐器名称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阶段性评价措施
1、建立每月学习评价机制
每月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表格形式进行。
评价操作:表中的各项评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而灵活设计。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色彩、小贴士比较感兴趣也具有诱惑力,可以把单调的文字用简图代替,然后制成大表贴在墙上,由学生自评或互评的形式,教师及时鼓励、表扬、激励敢于实践,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五角星或大姆指的奖励,由学生自己贴在表中或由科代表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自评或互评的形式以等级评定,此表由科代表或学生推荐的“保管员”负责。
综合素质形成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调控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了解自我、不断提高自己与完善自我的“一面镜子”,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
音乐综合评价表
看
唱
听
赏
奏
表
特长
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3、特长项:有的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比赛等,获奖证书、奖励等,都可记录。
学生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音乐学习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
音乐成绩是平时课堂教学的积累,课堂教学中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都和教师平时的要求和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平时课堂上有一个遵循的规则,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便于教师着手课堂上的管理,我们在音乐中设置了一个评价表,包括带书情况、纪律、参与音乐活动的情况。 平时歌唱习惯,和教室卫生。
每组选出两位音乐组长(正、负各一),负责记录每节课堂的表现。
设置平时成绩优异的前十名免试,和老师一起当评委,让学生有一个榜样,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二、期末评价
分为三个部分:歌曲,乐器、每册的知识点. 分组考试:
每组分配有免试的学生当评委和组员共同评价,首先每人会背唱本册歌曲三首,吹奏一首器乐曲,和本册需要求掌握的节奏,音乐知识等,允许课下补考,考试不是最终目的,主要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我们往往会发现通过这样的评价过程,歌曲越唱越动听,乐曲越吹越熟练,不会的知识点通过不断练习、观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平时和期末相结合
1、平时、期末成绩各占50%,等级划分为优、良、合格、待提高。
2、在小组评价结束后,开一个班级音乐会,可以分个人,小组来展示自己拿手的歌曲、器乐曲等,给每一位学生一个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
一、评价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教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二、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三、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由学习兴趣、课堂参与、表演及演唱、感受及鉴赏、音乐创造五个内容组成。
终结性评价由看、唱、听、赏、奏、表五个内容组成。
四、评价方法
1、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反映学生在平时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反映的是一个学期的最终成效。
2.评价的主体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三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和教师在相应的栏目中打“√”,终结性评价由教师操作。(详见“小学音乐终结性评价方案”)
3.评价采取“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述评的方式,用较为全面、准确的文字加以简要描述;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教师采用定量测评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能力及等级用简便的等级(或是等级+评语)方式进行评价。
4、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此评价方案为“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方案”中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的内容,原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内容和要求不变。以上各项内容可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指定内容”等多种方式开展。以上评价均采用等级评价(A、B、C)方式。100%-80%为A;79%-60%为B;60%以下为C。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3、特长项:有的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比赛等,获奖证书、奖励等,都可记录。
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