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作文400字
1杜甫草堂
上小学之前婆婆教我背唐诗《绝句》时,告诉我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草堂寺居住时写成的。从那时起,我就想看一看草堂寺是什么样子。
去年暑假爷爷婆婆带我游了杜甫草堂。步入正门,我们看到了整个庭园竹树成荫,小桥流水,一幅自然清幽的景色。 草堂内古柏参天,梅竹成林,桥亭相间,红墙绿瓦,古朴典雅。游人漫步于曲径通幽的诗人庭园。
一间茅亭中,立着一块刻有“少陵草堂”的石碑,锥形顶上铺满茅草,漆柱暗红,四周竹木葱茏,只有青草和鲜花静静相伴。
公元759年,年近半百的杜甫如蜀避难,在成都西郊建茅屋而居。诗人在此居住了3年零9个月,作诗200多首。《绝句》这首诗描写了当时成都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当时草堂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就是我们的诗圣,这就是诗圣的草堂。杜甫草堂因此成为成都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中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我们要学习杜甫那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的精神,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2杜甫草堂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朗诵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草堂真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的地方。
3杜甫草堂
今天,我将要带你们走进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草堂总面积近300亩,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园林景点游览区和服务区。杜甫草堂里环境幽雅,繁花盛开,绿树茂盛,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景物遗产。
杜甫草堂真是富有中华文化!
4游杜甫草堂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成都杜甫草堂。
一进门,一颗很粗大的树映入眼帘,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三人合抱的树干呈深褐色,树枝就像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树叶和树叶拥挤在一起,荫蔽了地上一大片地方。我朝上仰望,其壮观令人感叹,令人心生敬畏,我怀着探究的心情,走进那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顺着小路走进了保留古代风情的唐代遗址,里面有一些唐代遗留下来的瓷碗和坛子,纵横的裂纹,向我展示着它们上百年的历史。历史的沧桑永远也抹不去唐朝的风华绝代,向我展示一个朝代曾经的宏伟和值得探究的兴亡盛衰。我一边看一边思索,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鼎盛的时代,那些锅碗勺盆都展示着上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幅泼墨山水画,那么唐朝就是这幅画中最耀眼的风景。唐朝是令我们骄傲的。
我们又来到杜甫草堂的红墙夹道,红墙外翠竹掩映,百花争奇斗艳,墙外是青砖红墙,虽然只是一面墙,却显示着当时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在红墙旁,看着这花、这草、这树、这墙,使我感到由衷的惬意。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杜甫草堂。今天的游览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