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

时间: 12-13 栏目:话题作文

1与书相伴的日子

从很小的时候,我父母会让我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巴掌书。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与书相伴了吧。

渐渐长大,书的种类就越来越多,当然,抛开那些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教科书不说,小学的时候,童话故事书是我的最爱,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那些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什么的,看的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哭一会笑的,每天神经兮兮的。

读高中,开始会买杂志来看,《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后来,又迷上了《花火》系列的杂志,看到津津有味。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还是杂志比较精华的,因为都是短篇,在字里行间里都有着作者的感情,我喜欢。到大学来,没再买过杂志,想看书就去图书馆转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觉得,我也开始要阅读一些名著了。以前的我,一直觉得那些名家写的书艰涩难懂,没意思,有些情节还很老套,让人没兴趣。可是,当你有一天终于拿起其中一本,慢慢细读,会发现他们确实有着资本让人们百看不厌,并且每回看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在那一天,你也变得感觉成熟了。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盒导师”。我很赞同,而且不光是青年人,对于所有年龄阶级的人都是如此。书会是你一个很不错的朋友,并且会教会你很多的人生中的道理,这是人都无法代替的。

常常会回想起从前那些热爱看书的青春岁月,会常常跑到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的时光。这些与书相伴的日子,我过得充实、快乐、无怨无悔。我还一直拥有着对书的热情。记得以前有人问过我:“怎么就这么喜欢看书?上课看,下课看。”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因为,我想把书当伴,让我不孤单”。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真的是伪文艺,弄得自己文艺的腔调,但是书确实没有曾让我孤单过。

现在明白,什么文艺不文艺,都是浮云,只有你看书看得够多,都明白,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可以抵挡外来的任何侵略。现实与书本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始终坚信,书能让你的内心更厚重,更踏实。就拿我来说,现在的我,似乎已经经历百事,看淡人生。

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是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把自己嵌在里面,经历了所有的故事情节。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感性的人,但是每一次的看书过程对我来说,就是我脑子中的一场经历,每回都会随着故事情节潸然泪下,开怀大笑。

我是真的很爱很爱书,与书相伴的日子,我一直很幸福。书本让我经历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经历了那么多生生死死。我盼望,盼望着我的这一生也可以璀璨如星,可以一直与书相伴。

与书相伴的日子,就是我的整座人生啊……

2与书相伴的日子

小鸟把大树当成朋友,因为大树能给它温暖的家;花儿把土壤当成朋友,因为土壤能给它最充沛的营养。而我,把书本当成我的朋友,因为她丰富的内容给了我最奇妙的想象,让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收获知识的快乐。与书相伴的日子,我是个幸福无比的女孩。

妈妈告诉我,从小我就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几个月大时的我,面对妈妈买的各种玩具玩不上半天就扔了,可当录音机里播放的童话故事一响起时,无论我在干什么,总能马上安静下来。细心的妈妈就给我买来好多撕不坏的儿童图画书,我每天都把自己放在书堆里好长时间,一页一页地翻看图画。到我能说话时,我就每天拿着自己喜欢的书让妈妈读给我听。每当听着妈妈讲的故事时,我自己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或者小动物、小仙女……我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我曾和可爱的小矮人一起快乐地嬉戏,曾对万能的马拉丁神灯朝思暮想,也曾对巫婆恶魔们的阴狠毒辣咬牙切齿。爱憎分明的神笔马良,小巧玲珑的拇指姑娘……伴我走过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

上一年级后,我学了拼音,妈妈就要求我自己读书,她不再给我讲故事了。我也就在这时我《当代小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縁。当我捧着书费劲地读完第一个故事时,我心里的快乐简直没法形容,就像插上了翅膀飞上了天宫一样。我可以自己读自己喜欢的各种书籍了!在书中,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为之高兴的“秘密”:恐龙十分高大可怕,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的,遥远的时代人们会钻木取火……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妙!我觉得读书让我变得十分高大,仿佛举目望去,我便能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看到北极的冰川,看到月宫里的嫦娥……,《当代小学生》在让我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当我因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时,我明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我因小事和同学吵架时,我想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当我为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时,我忽然醒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我因一次失败而垂头丧气时,我就会想起“阳光总在风雨后,总相信有彩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的东西被人不小心弄坏时,我知道我应该谅解,没有乌云的谅解,怎能有这灿烂的阳光?……《当代小学生》,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也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一直把《当代小学生》当成我最好最好的朋友,永远与她相伴。

3与书相伴的日子

总是很喜欢搬上把小椅子,捧上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茶,坐在树下静静地品茶,静静地读书。风静静的,树静静的,淡淡的茶香,浓浓的书韵,在树下氤氲……

《灰姑娘》——珍珠一样的幸运梦幻

小时候,最爱看的书要数《格林童话》了吧。《灰姑娘》的奇妙之旅总是让我最着迷的。一个默默无闻,忍受着继母虐待的女孩儿,竟然如此幸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与王子浪漫邂逅。那星星一样闪耀的冠饰,月亮一样温柔似水的眼眸,太阳一样绚烂的衣裙……一切都是那样梦幻而又不可思议,弄得我总是喜欢做白日梦。王子倒是没有,可灰姑娘的善良真诚却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美德的种子。

“宋词”——水晶一般的婉约大气

稍大之后,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宋词”则一直以其丰润的光泽诱惑着我。她是一个奇女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苦苦寻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戚戚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也失归路。双溪上的小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梧桐冷雨,成就了词苑中一株婉约的奇葩——李清照。

他,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失意,政治漩涡的挣扎,使他注定了颠沛流离。他也曾想去推开他紧闭的仕途之门,怎奈官场容不下这生性豪放的他啊!于是他舍弃功名,与明月同饮,吟“把酒问青天”,与浪涛共舞,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成就了这“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无数宋词作品,让我体味了词学的韵味。

《红楼梦》——玻璃一样的易碎思绪

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看什么都像抹上了一层灰色。黛玉,便成了我书中的知己。初读红楼,不满于她永远只会写些小女子的泪,整日“愁锁眉头”,叹“花水易逝”。可她是个让我爱而不能,舍却心碎的女子,于是我再读了红楼。也许是有了同样玻璃一样易碎的思绪,这次,我好像才真切看到了那泪里的真。那泪,必是有一番凝结的过程;那泪中,是困苦的灵魂堆压的苦痛的呻吟。试问,曹雪芹为何要将黛玉写得如此脆弱敏感,这才是本书情感的温床,一个悲剧的完美体现,是红楼的一首短暂却又深情的悲歌。正是红楼,陪伴了我最盲目的岁月。以泪温拭愁绪;以悲柔掩苦情。

从晶莹浪漫到纷华柔美,书给予了我灵动的想像。

从活泼可爱的童话到经典浓重的小说,书给予了我飘逸的思考。

书,给予我的,是悠远漫长的,正如那杯品不尽的香茗……

4与书相伴的日子

从很小的时候,我父母会让我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巴掌书。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与书相伴了吧。

渐渐长大,书的种类就越来越多,当然,抛开那些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教科书不说,小学的时候,童话故事书是我的最爱,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那些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什么的,看的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哭一会笑的,每天神经兮兮的。

读高中,开始会买杂志来看,《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后来,又迷上了《花火》系列的杂志,看到津津有味。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还是杂志比较精华的,因为都是短篇,在字里行间里都有着作者的感情,我喜欢。到大学来,没再买过杂志,想看书就去图书馆转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觉得,我也开始要阅读一些名著了。以前的我,一直觉得那些名家写的书艰涩难懂,没意思,有些情节还很老套,让人没兴趣。可是,当你有一天终于拿起其中一本,慢慢细读,会发现他们确实有着资本让人们百看不厌,并且每回看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在那一天,你也变得感觉成熟了。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盒导师。我很赞同,而且不光是青年人,对于所有年龄阶级的人都是如此。书会是你一个很不错的朋友,并且会教会你很多的人生中的道理,这是人都无法代替的。

常常会回想起从前那些热爱看书的青春岁月,会常常跑到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的时光。这些与书相伴的日子,我过得充实、快乐、无怨无悔。我还一直拥有着对书的热情。记得以前有人问过我:怎么就这么喜欢看书?上课看,下课看。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因为,我想把书当伴,让我不孤单。现在想想,那时自己真的是伪文艺,弄得自己文艺的腔调,但是书确实没有曾让我孤单过。

现在明白,什么文艺不文艺,都是浮云,只有你看书看得够多,都明白,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可以抵挡外来的任何侵略。现实与书本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始终坚信,书能让你的内心更厚重,更踏实。就拿我来说,现在的我,似乎已经经历百事,看淡人生。

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是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把自己嵌在里面,经历了所有的故事情节。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感性的人,但是每一次的看书过程对我来说,就是我脑子中的一场经历,每回都会随着故事情节潸然泪下,开怀大笑。

我是真的很爱很爱书,与书相伴的日子,我一直很幸福。书本让我经历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经历了那么多生生死死。我盼望,盼望着我的这一生也可以璀璨如星,可以一直与书相伴。

与书相伴的日子,就是我的整座人生啊!

5与书相伴的日子

说到书,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它早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平淡无奇到就像一个人需要呼吸,需要空气那么自然、平凡。看过的书,早已数不清,但那些日子却是我永远也无法忘怀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郁雨君的书,我和包包彻底地迷上了。那清新的文字,一个个男孩女孩之间发生的虽不华美却那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如夏日塘边的阵阵幽香,缕缕弥漫你的心扉。拿起了,陶醉了,舍不得放下了。那个月,我和包包近乎疯狂,疯狂地迷恋郁雨君,还有她的作品。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一本本书里。世界仿佛与我们无关,能使我们忧伤、快乐的只有书中主人公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细节都会让我们喜怒无常,常常还在哈哈大笑之际,眼睛里又沁出晶莹的东西。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望着我们,那早已被填满的心哪里还会在意。

我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自己贪恋文字一遍遍抚摸书籍时心灵的颤抖,只记得还书时那恋恋不舍怅然若失,只记得看到郁雨君新书时心中如翻江倒海般的狂喜与那急速上升的眼镜度数。那时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现在回味起来仍会无比陶醉。感谢它,带给我一段美好、刻骨的记忆。

那些与书为伴的日子,也是与青春为伴的日子,成为我成长中最深刻的痕迹……

6与书相伴的日子

小时候,家贫与书无缘。回首往事,仿佛缺了点什么!

时光匆匆,似水流年,原以为点点滴滴的记忆,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淡远,而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时,总有些记忆在生命的长河里一次又一次泛起涟漪。

如今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一直很难忘记初为人师的那份心情!遥想当年那个20岁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是那样激动、那样羞涩、那样豪情万丈、那样手足无措!那时就在心中深深地烙下一个信念:爱自己的职业,能尽最大的力量欣赏每一个孩子!在这二十五年里,我没有改变初衷,对每一个走进我教育生命中的孩子,都尽心的去珍惜他们、呵护他们,因为我知道,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它更是一种爱的陶冶与启迪。这也许就是我喜欢书的原因之一。

于是和书开始相伴,并与之有不解之缘!尽管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鼓舞人,但由于工作的需要,都似乎与它们擦肩而过,而我更多关注的是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同时也开始了自费订阅大量语文教学杂志!

记得那是1990年,刚进入初中教学的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一本很薄,纸质也不是太好的《中学语文园地》就爱不释手,因为在那个年月能看到一本关于学科教育的书籍,就已经很满足了,书中介绍了有关语文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文章,成为我教学中的老师和工作中的益友(因为我是民办教师,没有结识过过多高深的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训练)。《中学语文园地》和我相伴达20年之久,从杂志的雏形到改版后的发展,在杂志的成长中我也成长着,一直走到今天。

如果说《中学语文园地》让我对语文有所了解,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教学,那么《语文教学通讯》则带着我走向了成熟。结识《语文教学与研究》是在1999年,刚踏入发繁华都市中的我,面对信息多样的时代,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我艰难的前行着,和学生们在行程中一同奔跑着,要想让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我必须自己的不懈努力、钻研、提升,方可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立足,因此我从《语文教学与研究》中知道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懂得了作文教学的多角度,于是创新思维教学走进了我的课堂,直到现在,作文课堂教学成为我的最爱,学生的最爱。

让我受益的杂志还有《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学》等等,从这些书籍中,我知道了于漪、欧阳代娜、魏书生、余映潮、李镇西等名师,熟识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特别是余映潮老师的“诗意教学法”,将语文教学带入神奇的境界,让我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语文价值的美丽所在!

与别人相比,我依然平凡如我;可与自己相比,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自信与成熟。我在书中寻找教育的灵感,又借别人的方法来帮我寻找教育的契机。我学会了什么是汲取而不生搬硬套,也在教学中不断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快乐!在2008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中,我设计的《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设计获得特等奖,已经在2009年5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刊登;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得一等奖,在2009年3期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让大自然鲜活语文课堂》在2009年7期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刊登,《诗意的语文》在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第47期登载,同时我制作的教学课件《话题作文立意》在首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三等奖,《莲文化的魅力》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三等奖。

不知不觉,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已经久远,虽不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读书境界,但有书相伴的日子不会无聊,不会迷茫。我依然如年少时一样感慨:“有书真是一种幸福!”我依然爱读路遥、爱读张爱玲、爱读于丹……也更加景仰孔子,陶行知……这些伟大的教育家!当教学中感到棘手,心情觉得忧郁,读一读他们的文字,于是,一颗浮躁的心就平静下来,哪怕只是汲取书中一个小小的精华,也能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和方式。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一起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幸福的!

7与书相伴的日子

清晨,阳光洒进屋里,温暖的抚摸我书房的一方天地。一本陈旧的《安徒生童话》唤醒了我一年级时那美丽的回忆……那时候,我与同龄人一样,喜欢每天听故事入睡,我与书籍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暑假的一天中午,爸爸不在家,妈妈要出去一下,让我在家里睡午觉。可是天气很热,我难以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我的视线转向了床头柜,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了一本珍宝——《安徒生童话》。这不是妈妈平时在睡觉前读的故事书吗!我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我十分爱看,竟捧着它读了大半个钟头!

突然,“嘎”的一声从门口传来,使我一惊。又想了想,哦,原来是钥匙打开锁的声音。啊!妈妈回来了!我急中生智,连忙把书往枕头底下一塞。妈妈进了卧室,让我睡午觉。

我不情愿地躺进被子里,脑子中却酝酿出了一个秘密计划。

我蒙头便“睡”但耳朵却仔细地听着妈妈的动静。不一会儿,妈妈见我似乎已经睡着了,就蹑手蹑脚地走出卧室。我的窃读活动正式开始。急忙的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饥饿的狼,贪婪地读着,虽沉浸在书里,可仍十分担心,时不时的四处张望。渐渐地,门口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有人!我一惊,乱了方寸。我把书往被子底下一塞,可是太引人注意。怎么办,怎么办……随着门那一丝光线越来越明亮,我心里也越来越没底。我急忙把书扔在被子里,灵机一动,伸一个懒腰,好像刚刚醒。然后装模作样的打了一个哈欠,直走出门,奔向厕所。我大松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我假装放了放水,走出门时不忘提醒妈妈:“不要再打扰我了,我要好好的睡觉了!”说罢,我便继续看我的书。故事中的惊险情节时时刻刻吸引着我,而那亲人的离别又让我黯然神伤。我时而欢喜,时而担忧。不经意间,竟笑出声来!“啊!”我连忙捂住自己的嘴。怎么办?怎么办!我手脚不停的哆嗦着,上下牙也打起架来。此时,似乎有千万只眼睛盯着我,摇摇头,隐隐约约听见妈妈说话的声音:“这个小胡靖,做梦都这么开心!”我心中大喜,又逃过一劫!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快两个小时了。我也真的累了,躺在床上甜美的进入了梦乡。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不断的积累、发展,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多才;也正是它,不断充实我的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和希望。窃读的紧张令我难忘,窃读的快乐令我回味!

8难忘母亲,难忘与书相伴的日子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我会自豪的回答:“书”。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是谁?母亲。是的,书在我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从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书这位朋友。

那时,我不识字,所以让妈妈念给我听。最初,妈妈给我讲的是《中国神话故事》。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有时,我看见太阳,就好似看见后羿射日的场景;有时,我看见月亮,又仿佛看到广寒宫里,玉兔趴在嫦娥的腿上,而嫦娥正梳着齐腰的秀发;

有时,就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也能幻想到我拥有着夸父那巨大无比的身材呢……而这些幻想只是书给我的一点见面礼。上了幼儿园,我开始对妈妈每天只给我念一个故事而感到不满了。于是,妈妈买了一本有插图的《西游记》让我自己看。那时,我认识的字并不多,但故事里的情节我还是看得一知半解。不过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妈妈问我看到哪了?

我便回答:“我看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青(精)’了。”妈妈又问我,他们在哪儿遇到了白骨精?“他们在树下喝(歇)着的时候。”我天真地答道。听罢,妈妈哈哈大笑,我不好意思极了。待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西游记》我看完了,但生动、有趣的《西游记》却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棒的书。

直到上了二年级,我在学校看到了一本《同桌冤家》,才发现其实好看的书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冤家》这本书使我一直沉迷在了书的世界里,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有认识了现代作家杨红樱、伍美珍、郑渊洁等作家的作品……小学三年级,我无意间,看到了姐姐桌子上的一本书《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又让我爱上了世界名著,每当我拿到一本名著,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的人情事故。而我的喜怒哀乐都随着书里的情节所变化,不能自已。然而书里带给我最多的是快乐。

这又是书送给我的礼物。光阴似箭,现在的我已经五年级了,现在我不只是看世界名著,有时也会看看天文地理、军事方面的书,这大大的开阔我的视野,使我在知识的天空飞翔着。这是书这位朋友给我的第三个礼物。书是我的好朋友,它给予了我丰富的想象;它给我带来了游乐场里所找不到的快乐;它让我增长了知识。我想,我这辈子一定离不开书!我一辈子更离不开母亲,感谢母亲领我走进书的海洋,虽然她现在已去了,可每当我读着书便能感觉到她的存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