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铺设施工方案
网球场可以采用人造草坪铺设,其施工方案如下:
一、 施工准备
1、组织验收草皮的数量、外观质量、粘接带、胶粘剂、小型工具及相关证书单据,并做好验收纪录。
2、检查验收基础质量,铺设场所需清洁,表面应干燥、光滑、无杂物、无油质,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
二、 测量放线
1、按设计图核实基础部分的基准线、图形相对尺寸,发现有误或不清楚的地方,应停止施工,通知技术部门核查。放线标记应清楚准确,不易丢失。放线完毕后,须由技术负责人、项目工程师复核后方可进行施工。
2、放线,放线基准点须使用不褪色材料进行标记,以圆心点,放出球场的中心线,然后利用中心线,垂直的放出需铺设草皮的面积的边线,以此确定铺设尺寸无误,足球场的横向坡度不得大于1:100。
三、 草皮铺装
依照放线基准,铺设底材,使用2寸钢钉固定于基础面上,固定钉应确实钉合,不可突起,作为足球场的放线标示。选定一条基准线作为铺设的基准边,先进行缓冲区的铺设,然后结合白色标线,确定足球场有效比赛区域,进行比赛区的铺设,铺设时须注意,草皮结合部分切边一定要直,粘接带表层涂布胶水时需清理干净,不得有渣滓,胶水在涂上后应自然的晾晒一会(具体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方可进行草皮的粘接。草皮粘接后,可对结合部分适当加压,以确保粘接牢固。对于所粘接的每一条边,在胶水固化后,均应仔细检查,保证每一结合处均粘接牢固。
四、 区域线安装
依照设计图和足球运动比赛规则放线,确定各区域的白色标线位置,仔细复查后按标线位置切开草皮,用白色标线草皮进行粘接,粘接方法同上。铺设完成后,对于所粘接的每一条边,在胶水固化后,均应仔细检查,保证每一结合处均粘接牢固,并检查所标区域线是否准确平齐。
五、 草皮填充
1、人工草皮安装完成后填充石英砂。
2、石英砂充填量24kg/m2+1kg。铺设前需对石英砂进行验收,石英砂应采用颗粒直径为40—60目,圆形,清洁干净,并且干燥的沙粒。禁止采用含杂质多或不干燥的沙粒进行充填。
3、采用机械充砂,充填后应用硬毛刷来回揉刷草毛,使石英砂下落密实,便于草丝直立。充砂后需检查是否平整充足,草根部不应见底,草丝应直立,不足之处,人工酌量进行添补。
4、石英砂填充后,应仔细检查,发现杂质即使去除,以便于下一道工序保质保量。
5、填充橡胶粒10kg/m2+1kg。填充前需对橡胶粒验收,保证胶粒清洁无杂质,并且胶粒应干燥。禁止采用含杂质多或不干燥的胶粒进行充填。
6、采用机械充填胶粒,充填后也应用硬毛刷来回揉刷草毛,使胶粒下落密实,便于草丝直立。充填胶粒后需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充足,草丝应直立,不足之处,人工酌量进行添补。确保铺设质量。
7、在草皮充填的过程中,应保证每道工序所使用材料及场地均保持干燥,以利于充填物的流动填充。
六、 草皮施工技术验收
人工草皮铺设完成后,整体外观应为:
1、草皮颜色一致,无明显接缝,无明显高低差。
2、草皮接缝粘接牢固,无开裂、翘曲、起褶。
3、填充效果均匀,草丝略高于填充面5—8mm。
4、所有尺寸、标线均符合图纸要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七、 清场
施工完毕后,仔细清理场地(包括材料堆放点及周围环境)。拆除临时设施并及时退场。
八、 注意事项
对于每一层的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均应做到层层把关,严格做好质量监督,控制好高程及坡向,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充分准备。
一、准备工作
(一)基础验收
A、基础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现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B、基础不能产生裂缝和冰冻引起的起皮或起沙。
C、基础的平整度,3米直尺误差小于4mm,具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为3-5%,以便于雨天排水。
D、在冰冻地区,应采用防冻技术,一般在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加一层土工布加以缓冲,沿水沟槽的基础应做特殊aaaa防水处理。
E、基础表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沥青基础完工后应保证30天左右的保养期,以便使沥青表面低沸点成份挥发掉,保aaa证基础面层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F、混凝土基础也要有30天左右的保养期,大面积使用需考虑预留伸缩缝,面层要进行光洁处理。
G、沥青混凝土基础技术指标
a、基础碾压后密实度大于95%
b、路基级配砂石层压实密度达2.3kg/cm2以上,表面平整,坚实无砂窝、梅花现象。
c、沥青面层应无油污,无裂缝,无压缝,无阻水积水现象。
(二)验收程序
a、先校验场地平整度和坡度,对不合格部分进行修正。
b、对照资料检查验收,由施工单位提供竣工资料。
c、编制施工方案,并报业主审核。
d、按工程用量编制材料计划,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e、清理现场,对需铺设草坪的场地进行清理,清除油污、杂物、泥土等垃圾。
f、场地四周应保持清洁,严禁垃圾入场。
g、对修建时间较长的旧场地,必须清理伸缩缝,填入新材料。
二、底层布铺设
(一)无纺布铺设
1、单层顺向排列,每幅无纺布之间必须拼接完整。
2、底层无纺布必须铺设平整,不能有皱起现象。
3、无纺布两头必须固定好。
(二)草坪铺设
1、铺设步骤
a、草坪运抵施工现场,按照图纸计算下料。
b、用专用工具对草坪进行铺设、拉平、切边对缝,草苗方向必须一致,否则易产生视觉色差。
c、用专用结缝防水胶和粘结带使草坪接缝处连接好,待胶水产生粘结力后再压实。
d、铺设粘接后应检查是否平整牢固。
e、按图纸要求对面层划线,拼接并进行校验。
f、检查校验后,方可以充砂和充橡胶颗粒。
三、橡胶颗粒及石英砂规格标准
(一)橡胶颗粒
规格为0.5-2mm,用量为5-6kg/m2(30-40mm草)
(二)石英砂
规格0.2-0.8mm,用量为18-20kg/m2(30-40mm草)
四、验收标准
1、人工草坪铺设充砂后应标线准确。
2、场地面层应平整,无明显高差。
3、草坪接缝处应牢固,填充物要均匀、平整。
4、场地标线要准确。
1、清理垃圾:对种植区内表面20cm厚的所有杂草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及小石子、杂物、杂草等进行一次性清理。
2、填土、填泥:清理现场后应注意充分利用原有优质土壤,避免破坏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在缺少表土或厚度不足的表土层上种植植物时,应铺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土壤,土方调拨应遵循“先内部调整、后外部调拨”原则,使土壤厚度达到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最低土层厚,请见下表:
种 别 植物生存的最小厚度(cm)
种 草 30
3、场地平整:按图纸的设计和现场监理要求。一般而言,在现有场地翻挖15公分深表土,清除有碍植物生长的石块,塑料废品等杂物,并将土块细碎化,将表面整理成符合要求的平面或优美曲面,而填土部分则按要求平整及造坡。特殊情况者,与甲方共同商定处理。
4、地被植物(马尼拉草)的铺植:
A、先依施工图纸要求度(至少15厘米深)对场地进行松土挖掘,清除有碍植物生长的建筑垃圾如石块、塑料、水泥石灰淤块以及残存的残根杂草。将基肥按要求施于已松表土上,再对松土中的泥块敲碎并与基肥混匀,按设计坡度整理成符合栽植草类的地面。一般要求地表面凹凸保持在6厘米以内,排水坡在0.5%以上。
B、草类铺种1小时内,现场施工员应监督对已铺种草类灌一次中量的定根水,铺种草皮除此之外,还应铺植后立即实施打压,使之与所在表土完全接触。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时对草皮生长特性的了解,本工程草类铺种采用有缝铺种法,各块草皮之间留有1-2cm宽度的缝进行铺种。
5、植后清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在施工运作中所形成垃圾及时掩埋或外运,自始自终保持绿地及附近地面清洁。
6、草坪的保养:
保持草坪整齐美观,四季常绿,覆盖率达到98%以上,杂草率低于3% ,做好排水设施,无坑尘积水,不裸露出地面。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
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会审,做出平面布置图。
2、与学校协调,办理开工有关手续,开展技术质量交底工作。
3、施工用水用电,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现场基础验收
1、 基础进行实地测量、检查,对照校方基础验收资料核实, 达 到施工要求时,方可施工。对于基础有不合格的,及时向校方提出修补方案。
2、现场清理,清除基础上所有杂物,以保证人造草铺装时,底布铺装平整和粘贴牢固。
第三阶段:人造草铺装施工阶段
为保证人造草铺装质量及平整度,符合国际足联颁发的规则要求。同时保证今后人造草的使用质量及观感,人造草的铺装顺序如下:
1、按图纸要求放线。将场地纵横两轴找出,定出场的中心位置。定好场地四周界线位置。
2、基础上铺设无纺布垫层,然后将草卷依照图纸,顺序排列于场地。接头处搭接10厘米。接缝处搭接5厘米。无纺布必须拉平拉直、无破损、无露基础或起皱现象。
3、把人造草摊铺开,停放一天使其伸缩到自然位置后,按照操场的长边开始从一边往另一边进行接缝处分草皮割开并清理碎料,一定要注意接缝带的正反情况,保证方向一致。用专用切割刀具将相邻重叠部分草皮割开并清理碎料,同时制作边界白线备用。
4、在草皮之间的地基上铺设专用粘接胶带,涂胶过程中,一定要均匀涂刷,待干后进行粘合,粘合接缝准许间隙1~2mm范围同。如若超出范围过大,就会出现明显的接缝痕迹。依次粘接完全部绿色草坪部分。
第四阶段:画线工作阶段
绿色草皮铺设完成后,切开草皮留出位置镶嵌白色界线,将两边的草并齐,粘接在胶带上,重物压平接缝,然后整合接缝部位,将草皮粘合。在整个接缝工程完工后再进行操场的划线工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的标准进行画线工程,画线在进行切割时要注意切割草的宽度和白色草宽度间缝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mm,还要注意切割的直线性。在粘合白线时,一定要将胶水均匀涂刷,使其粘贴稳合。
第五阶段:注砂,注胶粒施工阶段
1、在划线工程全部结束后,开始进行注砂工程,一定要注意注砂的均匀度,注入方法为纵横方向注入。注砂时要控制机器前进速度及出砂速度,使注砂均匀。
2、注砂完工后需要注胶粒,注入胶粒时一定要均匀分页,不能堆积成块,否则影响运动时的弹力和表面美观程度。
第六阶段:级配碎层施工
碎石底层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运输和摊铺未筛分块石→洒水使块石湿润→运输和撒布石屑→拌和并补充洒水→整形→碾压
准备工作
(1)准备下承层
基层的下承层是原夯实基土。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用12T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或碾压检验)和弯沉侧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达到标准。
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底基层上的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承层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2)材料用量
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段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干集料数量。再根据现场块石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
第七阶段:工程收尾阶段
1、 绘制竣工图,整理施工资料,作出施工总结,汇编好验收资料。
清理现场,与校方协商验收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