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时间: 10-09 栏目:方案
篇一:大竹县20XX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796字)

为加快推进我县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确保城乡居民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达市府发〔20XX〕5号)和《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20XX年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达市府办函〔20XX〕42号)精神,特制定我县20XX年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城乡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为目的,通过改造老基地,拓展新基地,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蔬菜综合生产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本地蔬菜市场占有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县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

按照“改造提升、扩大规模、夯实基础、打造永久基地”的总要求,20XX年全县新建常年蔬菜基地1500亩、总面积达到1.15万亩,总产达到6.6万吨。建设集约化育苗基地;培植一批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业主大户;健全蔬菜市场营销网络,减少流通中间环节,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确保城镇居民蔬菜供给和蔬菜价格基本稳定。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常年蔬菜基地11500亩,其中新发展1500亩。去年已完成10000亩(竹北乡20XX亩,城西乡20XX亩,清水镇1000亩,莲印乡500亩,牌坊乡1500亩,人和乡800亩,月华乡500亩,黄家乡1000亩,高穴镇700亩)。今年新发展规划在:杨家镇500亩、姚市乡600亩、城西乡100亩、竹北乡100亩、莲印乡100亩、月华乡100亩。新建设的常年蔬菜基地要达到:1.道路畅通,运输方便;2.土地肥沃平整,生产潜力较大;3.集中连片,规模发展;4.沟、渠、池配套,能排能灌;5.田间道路规划合理,平整硬化;6.绿色防控设施设备齐全,防控面达到100%;7.有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能开展产地检测;8.建档立卡,设立统一标牌。

(二)建立集约化集中育苗基地。在姚市乡建设一个与蔬菜产业相配套的集约化集中育苗基地,巩固人和乡英雄村、城西乡垭角铺村及竹北乡双马村育苗基地。蔬菜育苗基地要达到:每个育苗基地面积5亩以上,且棚型(钢架、钢混)标准、设施配套、温湿度可调、管理规范、技术先进。

(三)培植一批运行规范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1.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一年以上,组织机构健全,有组织章程,运转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2.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3.拥有会员100户以上,集中连片基地200亩以上;4.服务能力强,生产技术统一培训指导,生产资料统一购买供应;5.有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无公害。

(四)培植一批蔬菜专业大户。建设标准:1.拥有蔬菜基地30亩以上;2.四季生产,周年供应;3.有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无公害。

(五)市场开拓。1.蔬菜基地在农贸批发市场设立直销门市;2.实行农超对接,积极参加融入西安、重庆市场推介会,菜博会,加强大竹蔬菜宣传;3.培育营销大户,销售大竹常年蔬菜。

四、加大投入

(一)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县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补助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1.现有常年蔬菜基地1万亩提档升级投入50万元,每亩以奖代补50元。

2.新建常年蔬菜基地1500亩投入30万元,每亩以奖代补200元。

3.以奖代补常年蔬菜优秀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00户以上,常年蔬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200亩以上,产量1000吨以上,有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无公害的专业合作社5个。每个以奖代补3万元,计15万元。

4.奖励常年蔬菜优秀种植大户。拥有常年蔬菜基地30亩以上,产量150吨以上,四季生产、周年供应、有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无公害的种植大户30户,每户以奖代补1万元,计30万元。

5.育苗基地投入15万元。巩固和完善姚市乡建福村育苗基地以奖代补6万元;以奖代补人和乡英雄村和城西乡垭角铺村及竹北乡双马村育苗基地各3万元。

6.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经费补助10万元。主要用于县经作站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检查等工作开展。

7.县经作站对常年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经费20万元。主要用于名优蔬菜品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和展示。

8.市场营销30万元。(1)奖励营销大户,对销售我县常年蔬菜基地所产的蔬菜达100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实行奖励。奖励10户,每户2万元,计20万元。(2)参加省、市农超对接,融入西安、重庆市场,菜博会等费用10万元。

(二)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将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到常年蔬菜基地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各常年蔬菜基地乡(镇)要按照《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达市府发〔20XX〕5号)和《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竹府发〔20XX〕16号)文件精神,选择在有一定种植基础、交通方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组作为常年蔬菜基地,划定基本菜地、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设立标牌。

(二)加强基础建设。县级各部门、及相关乡镇要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向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倾斜,优先安排用于基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旱涝保收。

(三)强化机制创新。各常年蔬菜基地建设乡镇,要不断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协作;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按股分红”;推进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基地建设模式。

(四)强化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加大“三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种植大户、农民专合社成员的科技水平;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实行标准化生产,做到初级产品生产者有农事作业档案,逐步推行市场准入,推进蔬菜产业向优质安全的更高水平迈进,切实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六、强化领导、严格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规划乡镇要按照《大竹县20XX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保障工作经费,落实好配套政策。

(二)严格检查验收,兑现奖惩。由县农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参与,将不定期到相关乡镇检查常年蔬菜生产工作。在20XX年10月底前,采取常年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市场营销大户按照《大竹县20XX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自愿申报,经所在乡镇初审后,上报县农业局、财政局进行评比考核,考核达标的给予资金补助。

篇二:镇远县20XX年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343字)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打造镇远县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为加快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稳产、优质、品牌、高效的原则,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措施,实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严格质量控制,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逐步达到土地平整,沟、渠、路硬化,排灌与农田设施配套,能排能灌,道路畅通,完善农田联网,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基地逐步配套田头检测室、农资供应点。20XX年,在全县建成完善高标准化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0XX亩,主要选址在沿舞阳河、龙江河等低海拔区域实施,具体为涌溪乡芽溪坝1000亩,舞阳镇沿河村200亩,都坪镇龙江河沿岸300亩,羊坪镇龙塘坝300亩,青溪镇上河坝200亩,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和发展。

1、经济效益目标主采取反季节周年栽培模式,早春以茄子、番茄、辣椒、豆类、瓜类等为主,以温室大棚育苗提早生育期;夏季以反季节小白菜、芹菜、葱、韭菜、芫荽、马铃薯、姜、竹笋、莴笋等叶菜、茎菜类为主;秋冬季以萝卜、胡萝卜、大头菜、芥菜(青菜)、结球甘蓝(莲花白)、大白菜、结球莴苣、葱、大蒜等为主。全县20XX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平均亩产蔬菜5000公斤,单价1.00元/公斤,亩均实现产值5000元。蔬菜产量达到1万吨,增加收入1000万元。

2、社会效益目标项目实施后,可积极推进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促进蔬菜科技进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远县20XX年蔬菜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扶贫办、科技局、水利局、农办、农机、供销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组织引导广大农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二)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加大蔬菜种植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会议、横幅、标语等形式让广大群众认识发展蔬菜生产、提高土地生产效益的重要意义,营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部门服务。财政局负责资金调拨和监督,农业局搞好蔬菜种子调度和供应,加强办点示范、技术培训和指导;水利局、农办组织好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机部门做好农机服务,供销社做好肥料、农药的贮备和供应。

(四)坚持示范带动。各生产基地坚持办示范点,重点办好蔬菜基地高产规范化栽培示范,以蔬菜反季节栽培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机械耕作、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平衡发展。示范点要树立标牌标志,明确示范目标和责任人。

(五)强化技术服务。

1、推广蔬菜优良新品种。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等情况,以适宜反季节生产为主的品种,辅以适当的常规品种。

2、利用蔬菜大棚保温,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早春茄子、番茄、辣椒、豆类、瓜类等以大棚育苗为主,解决反季节苗期低温问题,提早育苗,及时移栽,保证错季时间在1个月以上。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蔬菜生长不同时期、不同需肥量及对微量元素需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增加有机复合肥、生物复合肥、缓释肥等的使用量,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控制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生态指标。

4、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配合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确保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蔬菜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蝉、小菜蛾等,尽量利用害虫天敌等生物、物理防治措施,不用或少用有机残留农药。

5、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以农业局和乡镇农推站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蔬菜栽培的各项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将蔬菜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一是重点对蔬菜技术骨干、科技带头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二是组织县乡两级技术骨干对主要蔬菜基地的菜农进行全面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科学种菜水平。

6、搞好社会化服务要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抓好产前、产中服务,为菜农提供产后销售服务,包括提供蔬菜需求种类、数量、价格等信息,解决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20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包括育苗大棚建设;种子、肥料、农药投入;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技术培训和指导等。

(一)蔬菜育苗标准大棚:20XX亩蔬菜生产基地需要建100亩育苗大棚。每亩600㎡,每48元/㎡,需资金:100×600×48万元=288万元;

(二)蔬菜基地种子、肥料、农药投入:20XX亩平均每亩每季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土壤化验等投入800元,共需资金160万元。

(三)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1、机耕道:长10公里,宽3米,需资金150万元;其中涌溪乡芽溪坝机耕道3公里,需资金45万元;舞阳镇沿河坝1公里。需资金15万元;都坪镇对河坝2公里,需资金30万元;羊坪镇龙塘坝2公里,需资金30万元;青溪镇上河坝2公里,需资金30万元。

2、基地耕作机械:每个点建机耕队1个,共建机耕队5个,农机具100台(套)。需资金75万元。

3、基地灌排渠道建设:根据各实施坝区具体情况,需建灌溉和排洪渠道5公里,每公里需投入资金8.5万元,共需投入资金42.5万元。

4、喷灌设施及管道:共需20公里,每公里需资金6万元,共需资金12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共需资金387.5万元。

(四)配套检测仪器:配置蔬菜无公害速效检测仪和土壤快速测定仪各1套,需资金25万元。

(五)技术培训:整个项目需要技术培训经费20万元。以上各项投资预算合计880.5万元。详细投资见后表。

篇三:常宁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599字)

20XX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为切实履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蔬菜产品稳定供给与质量安全,现就如何全面完成今年“菜篮子”工程建设目标管理任务,切实解决谁来种菜的问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突出规模、注重标准、优化服务、提高产能、亮点鲜明”的原则,力争发展城镇蔬菜基地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其中新建城镇蔬菜基地1500亩,蔬菜大棚1200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个,城镇居民人平菜地最低保有量标准达到0.03亩。

二、工作重点

(一)集中建好兰江乡1000亩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尤其要打造好兰江乡合群村400亩核心区蔬菜大棚设施基地示范样板。

(二)继续完成城区蔬菜基地宜潭乡乌联村200亩、大屋村200亩扩面任务。

(三)抓好柏坊镇兰田村200亩大棚礼品西瓜和大棚草莓的生产示范。

(四)抓好宜阳办事处万寿村500亩、水口办蔬菜村300亩、松柏镇大渔村200亩,荫田镇上浯村300亩、白沙镇茅坪村300亩、胜桥镇官坡村200亩、胜江村200亩、西岭镇上安村200亩、庙前镇庙前村200亩、塔山乡板角村200亩等城镇蔬菜基地的升级改造和高产创建。

三、基地建设要求

今年全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以城区兰江乡为重点,同时要大力发展其它新的城镇蔬菜基地。

(一)新发展的城镇蔬菜基地必须达到:交通运输方便,生产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夯实,品种结构合理,周年均衡生产。在选择基地时,必须通过市农业局审查认定、备案建档和可行性论证。

(二)新发展的蔬菜基地设施要求标准高、质量好。大棚设施材料原则上由相关技术部门从湖南省农业厅指定的生产厂家统一订购,指导安装(农业厅指定的生产厂家可享受国家农机补贴)。

(三)新发展的蔬菜基地全部实行土地流转,由战略能人、资深老板或专业合作组织租凭承包,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四、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蔬菜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李涛市长为组长,副市长谢阳当为副组长,市政府办、农办、农业局、物价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农业局局长郭文锋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末有考核、季季有汇报。各乡镇也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基地所在村包村乡镇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镇农技站站长负责日常工作。

(二)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

根据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衡政发〔20XX〕40号),市委、市政府出台如下扶持政策。

1、城镇蔬菜基地连片种植50亩以上,每亩补助200元。

2、新发展的钢架蔬菜大棚连片10栋以上,每个标准棚(宽8米,长30米,下同)补助1000元。新发展的联体钢架蔬菜大棚(标准:3000-4000平方米)每个补助1万元

3、新发展的竹木蔬菜大棚连片60栋以上,每个标准棚补助300元。

4、为全面完成“菜篮子”目标管理工作任务,财政预算追加蔬菜工作经费10万元。

(三)强化各项措施的到位力度。

1、根据省、市(县)相关惠农强农政策,尽快制定本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资金补助办法。

2、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组织政策解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面迅速准确宣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努力扩大政策效应,提高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3、加强生产服务。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驻村到组,延伸到户,服务到人,深入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全市重点建设基地全面实施“市长(副市长)+局长(副局长)+乡镇长(副乡镇长)+专业技术干部”直通车责任模式。

4、开展专项督查,完善台帐管理。以市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市农办、市农业局、市物价局等蔬菜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年进行三次专项督查,督查结果予以通报和领导点评,建立“市-乡-经纪人”生产台帐,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