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

时间: 10-05 栏目:方案
篇一: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4137字)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面对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发挥南京科技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无害化和可持续化道路,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争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可能性与必要性

南京地区具有很强的农业科技优势。拥有部、省及市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2所、科研教学人员6450,其中高级科教人员2850名,两院院士16名,博导393名;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45 个;博士后和博士点83个;20XX年获部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87项,发明专利53项,论文SCI发表数253项。南京农业科技的这种综合实力国内一流,且地域集中程度更是全国各大城市所罕见,南京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市依托地区科技优势,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56个(其中省市级农业科技园10个),总面积34万亩,累计投入4.3亿元。共引繁农业优良品种(品系)600多个,示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0多项,为郊县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这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够、运行机制不活、技术创新不足、产业优势不强等问题。

为更好地发挥南京农业的科技优势和集聚效应,把科技优势变为农业综合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在目前新的发展阶段,整合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做大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因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程度,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大平台,建设一个既能集中体现南京科技聚集优势、又能覆盖南京农业主导产业导向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十六大精神,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提升南京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从而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这对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农业劳动者素质,推动南京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长远效应。

二、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既要体现南京农业科技优势的集聚效应,又要体现功能的多样性和地域覆盖面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市现有基础,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分核心区、专(产)业园和辐射区三个层次进行开发建设。核心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源头,既能不断提供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又能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导向,这个层面将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精华和创新能力;专业园作为核心区研发成果转化的基地,实现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农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这个层面将充分体现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区域来实现建园的最终目的,这个层面将充分体现科技农业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核心区

1、建核心区的作用

核心区应是能体现南京农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集中区域,是可提供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和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的交汇场所。核心区是整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其确立和建设,将对各专业园起到技术辐射源和先导示范作用。

2、核心区选择

核心区选择在东郊从卫岗至柳营一条街包括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及孝陵卫街道仓波余良等村约5平方公里面积内。

3、规划要点

(1)功能定位。根据核心区现有优势基础和目标要求,该区功能定位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孵化转化、技术交易、科普展示和培训教育。

(2)功能规划。该区域初步规划有5大功能: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功能

利用和整合省农科院、南农大等单位现有研发力量和资源,重点进行符合南京地区农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创业中心(园中园)和博士后工作站,同时就近利用大学、研究单位的开放实验室,吸引国内外各类农业研发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入驻创新创业。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功能

在孝陵卫仓波、余良村适当地块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行集中转化示范。建设智能温室、组培中心、胚胎工程中心、优特农畜品种繁育中心及珍贵苗木、花卉等示范区。

——高新精农产品深加工功能

在孝陵卫仓波、余良村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筛选建设不需农业原料大进大出,无三废污染(或通过治理可安全达标)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制药、营养保健品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农业科技成果及产品交易功能

主要沿省农科院至柳营老宁杭公路南侧建设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包括技术贸易大楼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和农畜良种交易市场、农化交易市场、动物保健品交易市场、园艺花卉交易市场和无公害(有机)食品交易市场建设等。

——农业科普教育与培训功能

利用和整合省农科院、南农大等单位现有科普场馆(如昆虫生活史标本馆、农业博物馆等)和教育培训场所,面向全国组织科普教育和培训,并与观光旅游结合,利用仓波余良等地的岗冲地形建设山水交融、与中山陵相呼应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包括结合展示区,建设观赏花卉、经济林果(樱、梅、桃、葡萄)园休闲农庄及培训接待中心等。

(二)专(产)业园

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在郊县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产业特色的园区,做为一区多园的专(产)业园。专业园是对核心区的完善和补充,是核心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孵化后产业化生产的基地,是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集中区和农业旅游观光的重要景区。专(产)业园区初步确定9个,总面积约20万亩:

1、南郊现代园艺园。含雨花南郊科技园、横溪园艺科技园、陶吴科技园、南京蔬菜科技园、铜山林果示范园等共9320亩。该园主要体现现代园艺产业特色。

2、溧水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科技园。建设傅家边、永阳、白马等丘陵山区农业科

技园,总面积约20XX0亩。该园主要体现丘陵山区综合发展和有机农业的特色。

3、高淳水产生态科技园。重点建设永胜圩420XX亩水面。该园主要体现水体生态养殖产业特色。

4、浦口林果苗木科技园。包括浦口汤泉大吉千亩苗木科技园、市属汤泉农场部分、五里农业科技园、帅旗农庄等共36500亩。该园主要体现林果苗木的产业特色。

5、六合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包括超大集团千亩蔬菜大棚和省植物所花卉中药材基地共20XX0亩。该园主要体现无公害蔬菜等产业特色。

6、东南郊奶牛科技园。包括淳化、禄口、上峰、汤山、麒麟、靖安、龙潭、栖霞、尧化等奶牛小区,共2万余头存栏奶牛。该园主要体现奶牛养殖产业特色。

7、近郊都市农业观光园。包括江心洲千亩葡萄园、八卦洲万亩芦蒿及其林锁石千亩设施农业基地等共620XX亩。该园主要体现都市型农业的特色。

8、江宁农副产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包括一批落户江宁开发区的市奶业集团、光明乳业、旺旺食品、通用磨坊、川田乳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该园主要体现农产品规模化加工的特色。

9、市属水产家禽科技园。包括落户江宁区的江苏水产科技园和南京畜禽良种科技园,规划建成全市水产家禽的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

(三)辐射区

规划在各专业园区的中远期规划区域内和更大范围形成产(专)业园区的辐射区。初步设想以规划中的核心区和9个产业园约20万亩的建设,带动周边约80万亩的农田实现增产、增收。

三、机制与政策

机制:

园区建设采用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为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政府通过创新机制、放活经营,鼓励国内外企业以竞争方式参与科技园各项建设。同时通过扩大招商引资,争取有一大批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建设初期政府以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资金进行引导和扶持。

政策:

1、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享受乡镇企业重点园区政策。

2、凡在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享受政策优惠,其待遇按照国办发〔1999〕29号、宁政发〔20XX〕133号文执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与技术转让有关的四技活动,其税收享受国财税字〔1999〕273号、国税发〔1994〕 001号、苏财税〔20XX〕6号文给予的政策待遇。

3、凡进入园区的国内外研发机构及其高级技术人员,可按照宁政发〔20XX〕278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4、凡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注册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按高新技术开发区认定标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享受所在区县比照高新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5、凡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享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

6、凡在各产业园区创业的农业企业,其林业用地享受绿色南京面上退耕还林政策。

7、多渠道筹集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市政府在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盘子中每年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具体项目与用途由市里统一研究确定。园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资金投入。

8、南京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财政出资部分的30%,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企业的创新创业,由南京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选择确定投资项目。

四、组织管理与运作

(一)成立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陈家宝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副市长盛金隆和许慧玲任副组长,负责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总体协调。成员单位由市有关部门及核心区所在地政府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多园”实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市园区领导小组负责园区总体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各专业园按分级(口)负责,分别运作的原则,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相应管理机构,负责本专业园区的组织、协调、服务。

(三)核心区的建设管理由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委托玄武区政府与市科技局共同负责,成立核心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玄武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四)园区建设采用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企业须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和各功能规划的范围内运作。要引入竞争机制,对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和具体建设项目,均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

(五)在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内共建项目,以本单位运作为主,吸纳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投资。政府资金选择部分公共平台建设和公益项目适当介入。

篇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3240字)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市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市场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一是坚持效益率先原则。建立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园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科技领先原则。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农业样板与示范窗口。

二、建设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努力使现代农业园区达到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的建设目标,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从今年开始,全市每年建设以粮油、蔬菜、茶叶、果品、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水产、畜禽、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5年建成100个。

三、建设标准

㈠园区规划

1.选址合理。园区选址要与当地交通、水利条件和生态环境相适应。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还要与周边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畜牧类园区须距交通要道、学校、居民区1公里以上,离城市规划区、其他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2公里以上。

2.规划科学。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内容符合循环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功能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3.体现特色。园区建设要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出发,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性强,示范作用明显。

4.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

㈡建设规模

1.种植类和水产类:核心区面积连片集中300亩以上(花卉苗木200亩以上,食用菌标准大棚30亩以上)。

2.畜牧类:核心区生猪、羊存栏1万头以上;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兔存栏2万头以上;种、蛋禽存栏分别为1万羽和3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0万羽以上。

3.休闲观光类:以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基础产业的园区,核心区面积连片集中300亩以上,生态型园区核心区面积在1000亩以上。

4.综合类:核心区面积连片集中500亩以上,且有1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的70%以上,或两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均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面积标准的50%以上。

㈢基础设施

1.种植类

一是沟、渠、路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

二是有采后处理场地等配套设施。其中,茶叶园区有标准茶厂,并达到《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省地方标准要求。

三是核心区内生产设施齐全;病虫综合防治、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产销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蔬菜、花卉类园区核心区标准大棚面积达50%以上。

2.水产类

一是核心区按照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建设,塘堤、塘底、护坡和塘深达到市定老鱼塘改造建设标准。

二是进排水系统完善,水源水质良好,配套设施齐全。

三是园区交通便利,单个鱼塘面积适中、布局合理、形状规整。

3.畜禽类

一是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二是畜舍排列整齐,结构科学合理,生产工艺先进,实现粪尿、雨污分离,牧场周围有绿化隔离带。

三是兽医室、饲料仓贮和畜禽粪尿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奶牛园区有配套挤奶设备和青贮窖,生猪园区有隔离舍和肉猪出售台。

4.休闲观光类

一是园区内外道路平整硬化,园区连接公路的道路宽度在两车道以上;

二是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达到相应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观赏功能和游客参与功能强;

三是接待设施配套,同时接待能力在200人以上;

5.综合类

一是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养殖区块还应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二是主导产业区块配套设施、设备标准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

三是核心区种养类产业区块生产工艺、处理场地等标准符合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要求。

㈣质量品牌。

1.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技术。

2.农业投入品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生产的农产品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3.加强品牌建设,主导产品要有注册商标或拟创品牌。

㈤科技水平。

1.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农技人员。建立农民信箱,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2.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能力,积极引进、转化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优良新品种和适用先进设施。核心区良种覆盖率96%以上。

3.主要从业人员持有绿色证书,或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比率达60%以上。

4.充分利用园区的技术集聚区效应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对周边农民培训,发挥农民现代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的作用。

㈥机制与管理

1.组织实施主体明确,生产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

2.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措施。

3.园区与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规范。

4.有产前、产中、产后自我服务功能,多生产经营主体的园区要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水产园区有主管部门核发的养殖证。

6.土地承包机制完善,承包期在15年以上,并建立长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㈦园区效益

1.经济效益好。粮油、畜牧园区单位面积产值比周边同类产业区高20%以上,其它类型园区亩产值5000元以上。

2.社会效益好。园区建设有效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地农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农业功能拓展和现代农业发展。

3.带动作用强。能指导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项目申报与管理

1.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选择生产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科技含量较高、区域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申报,以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实施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明确,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

3.项目申报须填写《湖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表》,申报材料必须明确项目起止时间,管理和实施责任单位、责任人,详细地点,具体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和资金用途,具体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等要素。并附其他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等资料。

4.项目于建设年份上一年12月底前以当地农业(林)局文件并附正式文本形式送市农业局,市属部门建设的项目由实施部门申报。各县(区)园区建设项目原则上每年上报4-5个,市属部门视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项目数量,由市农业局组织专家论证,择优确定。

5.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各地要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效益充分发挥,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完工后,由市、县(区)农业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报请市人民政府认定,由各地设立“湖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志牌。今后凡申报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必须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择优推荐。

篇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5880字)

20XX年是我县实施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第一年,为起好步、开好局,切实加快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17号)精神,按照“园区实现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较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现特制定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0XX年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园区规划建设地点与规模

荔波县20XX年重点启动规划建设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877.89平方公里,地处荔波县中部风光秀丽的荔波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位于地球东经107°37′~108°00′、北纬25°10′~25°35′,共涉及7个乡镇,分别为荔波县人民政府玉屏街道办事处、朝阳、瑶山、水利、水尧、永康、小七孔等乡镇。根据园区涉及乡镇的区位及区域总体局势,结合地形地貌,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分布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城镇发展需要,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园区分为核心示范区和拓展区。其中,核心区包括:荔波县人民政府玉屏街道办事处、朝阳、瑶山3个乡镇,区域面积426.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7.5万亩,规划建设年限5年。区域内以精品水果产业为主导产业,果园禽畜养殖、果畜加工及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为配套产业。园区建成后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出栏生猪5万头鸡200万羽;以生产特色果梅、风味食品、特色旅游艺术商品、纸品、木材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仓储企业5个;新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6个,从事休闲观光农业服务的农户达600余家。拓展区包括:水利、水尧、永康、小七孔4个乡镇,区域面积451.19平方公里。

二、园区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情况

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有以樟江蜜柚、荔波血桃、荔波酸梅、荔波土枇杷为主的优质精品水果种植业,配套产业有以规模养猪和鸡为主的优质生态畜牧养殖业和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业。

1、优质精品水果种植业发展现状

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利用优越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发展了以“樟江蜜柚”、“荔波血桃”为主的优质精品水果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XX年园区内优质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4.3万亩,其中结果园面积3.03万亩,实现年产优质水果1.8万吨,年产值5400万元。园区内的精品水果种类有樟江蜜柚、荔波血桃、荔波青梅、荔波枇杷以及各类梨、李、桔橙、葡萄、杨梅等,基本建成了拉岜蜜柚、驼背树血桃、新寨枇杷3个万亩产业化示范基地。果品除销往省内各地州市外,还远销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甘肃等省。

2、以规模养猪和鸡为主的优质生态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不断加强,我县的畜牧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园区内以规模养猪和鸡为主的优质生态畜牧养殖业发展较为突出。园区内猪年存栏4.85万头,年出栏数6.3万头,年产值12500万元;鸡年存栏39.6万只,年出栏数105.7万只,年产值3171万元。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3个,年出栏10万羽商品鸡的规模养鸡场3个,年提供10万羽脱温鸡苗的育雏场1个。产品除销往省内各地州市外,还远销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3、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荔波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我县独荔公路沿线和大小七孔风景区、樟江田园风光带、地莪大河风光带、茂兰景区周边形成的生态观光杨梅园、柚子园、枇杷园、提子园和民族风情农家乐正逐步成为观光旅游和接待的重要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园区内开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经营活动的有10个自然村、经营户达600多家,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总收入3000多万元。依托旅游业增加收益的有3000多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已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和农业亮点。

(二)企业发展情况

园区内有果品加工型企业2个,主要是利用园区内荔波特色水果樟江柚和青梅生产系列果酒、果汁、果脯以及利用园区内其他农产品生产地方特色风味食品和旅游产品;有大、中、小生态畜牧企业7个,主要是利用园区内的资源从事禽畜的规模养殖;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主要是利用园区内的资源从事果蔬种植、禽畜饲养、农产品贮运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等。

20XX年底,园区内的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17000万元,实现总产值6400万元,带动就业4万余人、促成土地流转20XX余亩。

三、园区总体目标、功能、主题定位及20XX年建设目标与效益预期

(一)园区总体目标、功能及主题定位

园区总体目标定位:生态环境友好、功能设施完善、产能技术先进、综合效益明显、能够引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总体功能定位:喀斯特地区现代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化示范与带动。

园区建设主题定位:原始自然生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高效农业。

(二)园区20XX年建设目标与预期效益

1、园区20XX年建设目标

全面启动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建设园区主要基础设施,打造园区生产基地、培育园区经营主体,销售园区生产商品,园区效益逐步显现。

——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建设符合产业要求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精品水果生产基地4000亩以上,改造老果园20XX亩以上,建设果园生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个以上。

——商品化生产目标。水果商品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启动园区以水果为主的农产品储藏、加工、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产品实现分级包装和商标注册,开拓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商品率达到80%以上。

——经营主体培育目标。农业示范园区有企业入驻,成为产业化经营主体和核心。培育或引入1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有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园经营,组建2家以上农民合作社,促进“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生产经营效益目标。农业示范园区有产品品牌和一定规模的产品销售。争取培育1个以上优质农产品品牌,并争取获得地理标识和原产地认证; 争取使农业示范园区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20XX年农业示范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以上,销售利润5000万元以上。

2、园区20XX年建设预期效益

(1)、完成园区规划,形成园区雏形。

(2)、主导产业优质精品水果及果园禽畜产品种养殖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到47000亩,新技术推广普及率80%以上,优果率达85%以上,实现水果生产年产值7000万元以上,从业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XX元以上;扶持现有百头猪场3个,新建成千羽瑶山鸡养殖小区(场、户)2个,园区内畜禽养殖业供计实现产品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从业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全县培育精品水果和特色畜禽产品生产、保鲜、贮运、加工龙头企业2个;建成特色农畜(禽)产品集散物流中心一个;选择6个左右乡村旅游条件较好的村寨启动建设的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有花、有果、有景、可看、可吃、可体验和参与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四、园区20XX年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及投资计划

为推进园区产业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20XX年,园区计划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形式,在园区内积极开展产业基础及水、电、路、环保、村庄整治等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其中:

(一)新建高标准精品水果种植基地6500亩

1、实施主体: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瑶山乡人民政府、朝阳镇人民政府

2、内容及规模:在朝阳镇八烂村新建枇杷示范基地500亩;新建蜜柚示范基地4300亩;改造老果园2200亩。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6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6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扶贫工作局、水利局、林业局、妇联、农村工作局、玉屏街道办事处、朝阳镇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 10个月。

(二)启动园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设

1、实施主体:荔波县朝阳镇人民政府

2、内容及规模:园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建设占地50亩,拟建设交易场棚、仓库、冷库配套设施。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地方自筹10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扶贫工作局、朝阳镇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8个月。

(三)拓展园区连接道路建设

1、实施主体:荔波县朝阳镇人民政府、瑶山乡人民政府

2、内容及规模:进行新寨果园--新寨、更坡,新寨果园--鲁翁,八烂村桥头--寨省通组道路硬化,硬化道路长4300米,宽4.5米,砼厚0.15米,总面积19950平方米;进行11个组的寨内人行步道硬化,硬化道路长5510米,宽1.5米,砼厚0.10米,总面积8325平方米。进行拉片—红光通村水泥路建设,硬化道路长10000米,宽4.5米,砼厚0.15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61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59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财政局、交通局、朝阳镇人民政府、瑶山乡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2个月。

(四)拓展园区水利设施建设

1、实施主体:荔波县水利局

2、内容及规模:开展寨笋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山塘大坝砌筑6米;开展岜马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蓄水池37口,沉沙池37个,截水沟925米,机耕道20XX米,作业便道7000米,宣传碑2块,封育治理10887亩;进行洞阳坝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建设渠道2.3千米,山塘1座;开展以渠道、小山塘和提灌为主的“小农水”建设和2处樟江河道治理。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40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40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水利局、玉屏街道办事处、朝阳镇人民政府、瑶山乡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6个月。

(五)开展园区村庄整治建设

1、实施主体:荔波县朝阳镇人民政府

2、内容及规模: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建设4台套;长42米,宽32米,总面积1344平方米篮球场地硬化;6个(3mx2mx1.5m)移动垃圾箱;3座(5mx3mx3m)公厕建设;53盏太阳能路灯建设;长45米,宽3.5米民族长廊建设;宽4米,高7米寨门牌建设;长4米,宽4米,高4米凉亭建设;长35米,宽1.5米,高0.3米步梯建设;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路径工程,供体育器材,组建文艺表演队伍,并配置所需器乐设备;民族文化表演场地建设;塘上房屋立面改造65户,寨省房屋立面改造50户。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85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财政补助6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8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拆资1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财政局、住建设局、农村工作局、城管局、民宗局、文体广播电视局、朝阳镇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12个月。

(六)启动建设玉朝大道

1、实施主体:荔波县交通局

2、内容及规模:启动建设玉朝大道,全长8.45公里、宽40米。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入10000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交通局、玉屏街道办事处、朝阳镇人民政府。

5、建设工期:12个月。

(七)、构建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1、实施主体:园区内17个村

2、内容及规模:培训园区农业从业人员3000名以上

3、投入及资金:总投资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财政补助1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拆资1万元。

4、责任单位:荔波县团县委、文体广播电视局、旅游局、科协、总工会、农村工作局。

5、建设工期:12个月。

综上所述,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0XX年项目建设总投资172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7059万元,招商引资10000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61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园区涉及乡镇及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各涉及乡(镇)及县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组建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管委会为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副县级机构,园区管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内设机构3个科室,各配备正职1名、副职1名。核定事业编制20名。人员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二)制定优惠政策。参照执行《荔波县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等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资金投入保障。

1、将产业园区建设投入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建设开发专项扶持资金。从20XX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配套等各项工作。

2、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县级为主、省市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和“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发改、财政、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科技、环保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结合现有的投资政策和渠道,综合考虑建设主体,分别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产业园区的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

3、实施财税信贷优惠政策。凡与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建设有关的生产、流通、经营环节的相关税收按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流通、经营规费按低限执行。放宽条件、简化手续,扩大面向生产经营者的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和贷款额度,加大金融支持。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信用意识,充分利用和引导民间资金进行樟江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探索樟江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由地方财政、企业、农户共同出资的风险保障基金,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产业政策性保险业务。

(四)强化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把产业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列入园区涉及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考核力度。根据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由产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园区建设开展综合评定、验收、考核、奖励。县农、林、水、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指导,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篇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3306字)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范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XX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范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先进科技示范区和安全生产展示区

3、打造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已建肥东白龙长王、肥西官亭马河湾、丰祥、肥西严店苏小、西郑岗、长丰造甲宋岗,在建的肥东八斗大张、长丰杨庙十井、长丰朱巷庞孤堆、梁圩七个万亩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项目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包河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产业园、包河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观光园,肥东陈集乡陈集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肥东民族乡万亩亩设施栽培产业园、元疃镇丰宝万亩食用菌产业园、撮镇镇建华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长丰以水湖为核心万亩设施草莓产业园、吴山车左、桥冲万亩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园,肥西以高刘为核心万亩大葱种植产业园、三河以西湖为核心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发展:将大圩镇东大圩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与烟墩丙子渔场、万亩湿地生态保护区和牛角大圩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融为一体,打造环巢湖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立足庐阳、蜀山区生态区位优势,将庐阳蓝斯凯、禾润农业园区、千亩设施栽培园区和千亩早西瓜基地,与蜀山区汤氏园艺、林艺园艺、蜀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串联成珠,打造环北城15公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园区;以马鞍山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养殖园区、民族乡万亩设施栽培基地为核心,新安、健达、旺盛、宏峰、桂和、鑫华、鑫顺、发忠众多养殖园区,及丰宝、福泉、金色大地、汇景农业、新世野等众多种植园区星罗棋布,打造全省一流店白路20公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低碳农业,与肥东新城农产品加工园区遥相呼应;将三岗苗木产业园、严店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园、三河万亩水生蔬菜产业园链接成带,两侧一公里分布着存安苗圃、山河园林、湖光葡萄、田野菌业、景南农业、西湖莲藕、丰隆莲藕、昌隆莲藕等众多农业园区,着力打造合铜路15公里高效农业产业园区 四、工作重点 1、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2、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3、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

6 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5、加强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推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抓好园区规划,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事项。积极搭建园区建设产业载体平台、产业融资平台、产业培训平台、产业政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各类园区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认真落实XX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整合高效设施农业、规模高效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领域。各地配套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园区建设向优

7 势产业带集聚发展。 3、加强认定管理。市、县(区)要认定一批市、县(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快速发展,为加强市级园区建设,市农委将配套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和考核评比办法,实行申报认定制,动态管理、能进能退,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目标考核,授予“X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予以认定授牌。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篇五: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3745字)

根据XX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和的通知》(黔农发[20XX]51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府办发[20XX]17号)及市农业委员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快XX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和XX县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制定XX县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在政府的引导下,坚持“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创新思路,转变方式,结合马铃薯产业、精品苹果产业现状,着力打造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到园区建设中,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注重标准化生产,提高园区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水平,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园区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及水果产业不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调整,促进全县经济进步。

县直各部门、园区涉及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协调统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土地征用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前期园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马铃薯产业园区、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建设园区主要基础设施,夯实园区生产基地,培育园区经营主体,开拓园区产品市场,园区效益逐步显现。按照《毕节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初步完善省级重点园区—XX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的配套设施、生产功能、建立产业体系,至20XX年年底完成工程量的30%以上,使园区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出来。

(一)生产基地建设目标

围绕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核心区的目标,整合XX县现有马铃薯产业资源及生产要素,建设总体面积34000亩的省级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和总体面积30000亩的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在每个园区建设符合产业要求的高标准生产基地,省级园区建成高标准生产基地12.5万亩以上。

(二)商品化生产目标

促进马铃薯商品化生产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启动马铃薯产品贮藏、加工、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实现马铃薯产品分级包装,开拓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使马铃薯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

(三)经营主体培育目标

引进企业入驻园区,成为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和核心。引进并培育5家以上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经营,组建1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形成。

(四)生产经营效益目标

各个园区实现种植业单位面积产值比全县平均产值高30%以上,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高50%以上。

省级重点—XX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销售利润1200万元以上。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科学化发展

科学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坚持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成熟,园区规划严格按照《XX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和《XX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执行,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要同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要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突出马铃薯产业和精品苹果产业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强化监管,确保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和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健康运行。

(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坚持政府参与,强化扶持引导,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突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产业链条,开拓马铃薯产品和精品苹果产品市场。

(三)功能突出,多面化发展

在突出马铃薯和精品苹果产业园区为全县马铃薯生产起示范带动、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发挥XX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和XX县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的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农技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促进马铃薯产业园区和精品苹果产业功能多样化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

结合我县实际,由县委政府牵头,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制定出台推进马铃薯产业园区和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及指导性文件。细化落实关于园区建设优惠政策,如园区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提供有利、宽松的环境气氛。

责任单位:县委人民政府、县农牧局、县电力局、县水利局、草海镇人民政府、双龙乡人民政府、雪山镇人民政府。

(二)完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

尽快完成《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和《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并将规划报上级部门评审。待规划评审通过后,需修改完善的,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修改完善后的规划,开展园区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县委人民政府、县农牧局、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电力局。

(三)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依据园区规划,进行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园区核心区办公室大楼、组培中心、原原种生产中心等的同时,完善XX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和XX县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内水、电、道路、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县委人民政府、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住建局、草海镇人民政府、小海镇人民政府、双龙乡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县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会展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开展园区招商活动。县农牧局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园区专题推介会,强化园区产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

责任单位:县委人民政府、县招商局、县农牧局、县投促局、县发改局。

(五)构建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物流设施,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销衔接。积极引进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最新科技成果,推动信息化技术运用,提升和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XX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配备农技服务人员100名以上,培训园区农业人员1000人以上,建立病虫害监测防治点10个以上,建设小气候自动观测站1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气象局。

(六)加强园区建设指导工作

举办园区创建管理培训班,围绕园区规划、园区建设标准与园区项目等方面内容开展培训;县农牧局会同各有关单位专门组织园区进度和规划落实情况。加大园区建设宣传力度,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科技局、县文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抓好XX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波为领导小组组长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在农牧局,由政协副主席、农牧局局长罗永宽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基础设施建设组、招商引资组、技术服务组三个只能组,分别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技术服务工作。

积极争取成立由县编委办公室核定编制的园区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园区建设、园区建成后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分工

县农牧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气象局、县电力局等有关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在农业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紧密配合、同心协力,为园区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加大财税支持

通过竞争立项或建立绩效目标考核评估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园区建设。各级有关单位要积极调整支持结构,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合力支持园区建设,进入园区的企业享受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扶持政策和当地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四)保障建设用地

大力推进园区土地流转,坚决杜绝强制性流转农民土地,应当通过各种优惠措施,让农民得到实惠,如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园区用工优先考虑被流转了土地的农民等,让农民自愿并乐意参与到园区建设当中。凡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加工的场地、温室大棚等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管理用房、农资仓库、农机(具)库房、晒(堆)场等临时配套设施用地,应当简化审批手续或者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向园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加工项目倾斜。

(五)强化人才支撑

每个园区聘请1所以上大中专院校或1个科研院所为园区技术依托单位,至少聘请1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为园区首席专家并明确1名以上技术指导员负责园区技术工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引XX本地生源大中专、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回乡工作支持家乡园区建设;同时面向社会引进各类人才;分层、分级开展园区农户和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兴办技术经济实体;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项目的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实际研究开发生产所急需的适用技术。

(六)严格考核奖惩

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和考核体系,把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逐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园区建设进度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