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考试方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的比较规范,特别是近几年评价方式的改变,更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作为总结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许多学校没有具体的考试模式,也不组织考试,或随便考,给个分就行。这不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促进教师到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改革。进而形成了下面的问题:
(1)学校无法评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只注重是否开足课时。
(2)信息技术教师上课随意性大,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差。
(3)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学习没目标、没动力,信息技术成了休息课、聊天课。并且,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现在正逐步摆脱零起点,如果我们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就无法实现小学、初中的正常衔接。而“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是综合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所以,信息技术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等。考试也不仅仅是作为给学生总结性评定的手段,还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是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的过程。
二、考试内容与时间:
考试内容根据每学期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考试试题应包括三部分。
技能测试(30分):是为考查学生的键盘输入能力;
基础题(30分):重在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用一个半成品的作品出示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如能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创作,可有不超过10分的加分。
作品考试(40分):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放性、长作业形式的试题,学生自选主题,搜集资料完成作品。此部分考试,教师可提前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将作品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告诉学生。
说明:基础题和作品考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项完成。
考试时间安排在语、数考试前1-2个周,在网络机房内随堂测试。
三、考试前准备
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的上机考试为主,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开放的考试环境,以让学生有创新和张扬个性的空间。
1.出示考题和评价标准
出题时间至少在考前一星期,这样便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公布考试内容、形式、要求、评分标准,让学生作好考前准备。对于学习过程中,已完成自创作品,并且质量较高的学生,宣布免考通知(学期初应和学生达成协议),学生将作品上交。这也有利于考试时,单人单机的实现。出题形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1)本校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自主命题。
(2)信息技术教师提前将试题(并附评价表)上传交流,可以自主选择。
2.师生准备
教师应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另外,考虑到有的学生课外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教师可给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以便于学生选择性使用,保证考试任务的完成。
四、考场管理
1.考场组织
考试以上机实践的形式进行,要求单人单机,以面向全体学生。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在考试中,学生可以事先自己准备资料、可以查看参考书和笔记,也可以相互讨论,但必须独立完成,作品不能相同。
2.考试过程
技能测试:时间一般为5分钟,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
基础题: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室将试题和素材分发给学生,学生可边阅读试题边完成任务。
作品考试:学生已基本完成的作品,修改后上交。
五、评价标准与方法
基本题的任务要明确,让学生的操作有的放矢。评价时,只要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至于学生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作具体要求。
作品考试:对学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仅作原则性的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自选主题、搜集资料并完成的作品,不能以完美要求学生,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评价结果的应用:
1.用于学生的学期总评
期末考试成绩是学期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期总评=期末考试+作业完成+平时上课表现。
2.用于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教师将学生作品和考试成绩上交学校,学校可组织教研组和相关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作品和成绩,以考查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学校也可随着考试的进行,对每位老师的任课班级进行抽考。
组织合理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考试,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通过组织考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考试范围: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状况进行考试。
二.教学目标: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养成学生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还有我校开设信息课的情况,把我校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细为以下几个模块:(以下的教学模块分两类,基本模块和带*号的拓展模块。)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份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基本使用。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模块二操作系统的简单操作。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2、学会对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图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汉字输入。
2、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3、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四.考核办法: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奖励加分(5分)
备注:
成绩等级分类:
优:90分以上
良:75—89分
合格:60—74分
不合格:60分以下
一、试卷评价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查学生联系课堂讲的主要内容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
二、试题分析
1、从整个试题来看,学生对于六年级该掌握的word、excel表格学习熟练度还不错。
2、学生能够通过老师上课讲的主要内容,上机实践及熟练操作。
3、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4、考试内容:
1、用word、excel表格所讲的知识,来分别制作值日表,课程表(20分钟50分)
2、用演示文稿做一个毕业PPT要求不少于6张(20分钟50分)
三、考试时间40分钟
上机操作
四、要求:
1、学生自主上机操作答题
2、独立完成
3、知识灵活用运
一、信息技术考试指导思想
通过信息技术考试,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本着“以考促学,以考促用,以考促配”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学校新课程实施,促进学生信息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
二、考试组织形式:笔试为主。
三、考试对象:三至四年级学生
四、考试范围、内容:
五、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考试是中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以考促配,以考促管,以考促用”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受教育者信息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在高一级学段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试对象
全县三至九年级学生。
三、考试时间
20XX年1月14日至1月25日,具体时间参见郧教函【20XX】63号《教育局关于组织20XX至20XX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的通知》附件3《20XX至20XX上学期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年级、时间安排表》。
四、考试范围
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教材为依据,考试内容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两大部分。
五、工作程序
1、考生报名。
2、考前测试。考前一周,县装备站开放考试服务器,各考点进行设备和考试软件的测试。
3、考试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内,考生采用上机操作方式参加考试。开考前5分钟,考生进入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到指定机位入座,用准考证号登陆后即可开始考试,每场试题从计算机考试系统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时间为30分钟。
4、每个考点要制订详细的考务细则,每场安排一名监考教师,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只负责考试系统调试管理。考点巡视员由各乡镇中心学校安排人员担任。考试过程由学校组织。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县直相关学校、乡镇中心学校要成立信息技术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考点工作的领导。考试期间装备站将组织人员对各考点进行巡视,督查各校考试组织实施情况。
2、明确职责。各县直相关学校、乡镇中心学校要做好考务及相关工作。
3、精心组织。各单位要认真落实郧教函【20XX】63号《教育局关于组织20XX至20XX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的通知》中提出的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备考工作,落实好相关机构和专职人员,特别在硬件设施设备及信息技术常规教学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4、严肃考纪。各单位要严肃考风考纪,加强监督,周密安排,严格遵守考试工作纪律,为考生提供一个严肃和谐的考试环境。
七、巡视要点
1、查看各乡镇、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考试工作是否重视,是否安排专人负责。
2、查看学校是否制定信息技术考试考试工作方案,召开考务工作会议部署考试工作,责任是否明确。
3、查看学校考试组织是否充分是否落实县文件规定要求,组织是否、规范有序,考风是否端正。
4、查看学校考前系统环境准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