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时间: 08-27 栏目:方案
篇一: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1070字)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由于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学科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其他多方面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该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

中央教研所张家全教授对评价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评价要与人为善,立足一个‘帮’字” 。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就是“评价的核心目的为改善过程” 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这就是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的功能。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创新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二、评价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公平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过程中遵循“公平原则”。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后一般由学生开始上机操作,不管是谁,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优先原则”。同时采取谁完成的又好又快,通过同学互检确认,在评价表中表扬一项加分。用于激励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互帮原则”。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有的学生完成操作有困难,提倡互相帮助,对被帮助的学生,如果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同样可以得满分,帮助的学生可以在评价表中帮助一项加分。互相帮助,互助互利。这个原则调动了后进学生和先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求根据当堂现实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不允许当堂不评课后补评。

“诚信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虽然是当堂自我评价,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但是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事实求是,不要虚报成绩。

“全面原则” 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不仅对每一项计算机操作进行评价,学生每一堂课结束前对自己的本堂课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进行自评。

篇二: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742字)

一、评价目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

《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

表一: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录表

表二:学生《信息技术》阶段性评价表

篇三: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考核评价方案(1809字)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使考试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打破以往死记硬背,单一的考试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等得至于真正的体现,感到成功的快乐。

二、测试目的及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结合信息技术书中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在计算机上体现自己的所能、所会,学会现代技术。

三、内容形式

考试主要以上机实践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展示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及技巧。在评价时,让学生自己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评价方法。学生完成作品后自己说创作说明(高年级要打出来;低年级要自己口述)。

四、期末考核测试内容

(一)一年级:计算机画图软件绘画

期末测试:计算机小画家绘画大赛

题目:以《可爱的冬天》或《快乐的元旦》为主题,创作一幅主题画。

要求:1、正确合理使用画图软件的工具和菜单命令进行绘画创作;

2、围绕主题进行构思、绘画创作。

(二)二年级:计算机文字输入

期末测试:计算机小能手英文输入大赛

题目: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按规定时间输入完成指定英文短文内容。

要求:1、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

2、输入的正确率最低应在80%以上。

(三)三年级:计算机画图软件绘画

期末测试:计算机小画家绘画大赛

题目:以迎接元旦、新年为内容,设计一份贺卡。

要求:1、合理灵活使用画图软件的工具和菜单命令进行绘画创作;

2、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可使用图片素材进行处理绘画创作;

3、针对作品主题配以适当的文字,表达心愿。

(四)四年级:计算机画图软件绘画

期末测试:计算机小画家绘画大赛

题目:以迎接元旦、新年为内容,设计一份贺卡。

要求:1、合理灵活使用画图软件的工具和菜单命令进行绘画创作;

2、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可使用图片素材进行处理绘画创作;

3、针对作品主题配以适当的文字,表达心愿。

(五)五年级:计算机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

期末测试:环保,公益设计大赛

题目:制作一个关于学校、班级、个人或环保、公益为主题的幻灯片。

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PPT办公软件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围绕主题进行构思,体现出个人的设计风格。

(六)六年级:运用网络技术能力

期末测试:网络运用小能手

题目:学生到学校的网站上注册,并在校园论谈中发贴(主要是网络的应用能力)。

要求:1、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2、掌握利用网络发布论谈的过程。

3、学会将自己的贴子发到网络上。

五、期末考核测试评价

一年级评分标准为:

1、创意分,指选材与构图,占50%。

2、艺术分,指使用工具与色彩的能力,占30%。

3、效果分,指作品的整体搭配,占20%。

二年级评分标准为:

1、指法占10%;

2、速度和正确率占90%。

三年级评分标准为:

1、创意分,指选材与构图及配文,占50%。

2、艺术分,指使用工具与色彩的能力,占30%。

3、效果分,指适当使用特殊效果及图文的整体搭配,占20%。

四年级评分标准为:

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占40%。

2、掌握画图软件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占30%。

3、艺术创作及色彩的使用,占30%。

五年级评分标准为:

1、创意分,指选材与构思,占60%。

2、艺术分,指使用图片与现代意识的能力,占20%。

3、效果分,指作品的整体搭配,占20%。

六年级评分标准为:

1、掌握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占40%。

2、应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占30%。

3、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占30%。

一等:(100分-90分)

1、选材突出主题,构图精美,有创意;配文结合主题,语句优美有情趣;

2、能综合灵活运用各种画图工具,色彩搭配巧妙;

3、能巧妙地使用几种特殊效果,作品整体效果佳。

二等:(89分-70分)

1、选材符合主题,有一定的构图技能,;配文能结合主题,语句流畅有一定情趣;

2、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有一定的色彩搭配能力;

3、能合理地使用特殊效果,作品整体效果较好。

三等:(69分-60分)

1、选材符合主题,有一定的构图技能,;配文符合主题,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

2、能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绘画,色彩搭配合理;

3、能使用特殊效果,作品整体效果好

六、总结

学生在测试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测试的过程中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都表现了出来。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目的性。这种测试的方法加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两个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能自主学习,减少了学习的压力。取得了良好的评价及激励作用。

七、测试:随堂考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