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学校信息化规划方案

时间: 08-30 栏目:方案
篇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1244字)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

(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篇二:六安高级技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2737字)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逐步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网上辅导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和书生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整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专业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主要建设内容

学校现建有计算机教室12个,计算机组装操作实训室2个,共有各型完好的计算机818台,按学历教育一、二年级在校生2700人计,生均拥有计算机0.3台。建有多媒体教室8个、学术报告厅2个,均配置有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功放等专业设备,功能齐全,使用效果良好。

学校信息设备配置情况表(见附表1)

虽然现阶段学校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但是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以及软件配套需要,拟进行如下完善和提高。

1、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和工作

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数字信息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管理中心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2、逐步加大软硬件投入,提升校园网带宽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几次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及将学校局域网提升至域管理,在各方面的软硬件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今后关键要解决服务器机房内web服务器以及域控制器的升级,形成web服务器内的资源整合以及校园网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校园带宽,争取达到千兆进校园。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服务教学和管理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站在整个学校内交流平台作用、资源共享的作用。在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的基础上,继续更新扩充学校现有网站,增加服务功能。为了发挥网站的实际作用,拟加强以下工作。

(1)强调宣传培训

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宣传培训,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实际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运行经验的积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加强管理。根据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办公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四、建设的预期目标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系统应用为核心,在校园网与Internet互连后,校园网用户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享受Internet上的Web访问、Email收发、FTP、Telnet、BBS、新闻组、讨论组、个人主页、教学信息发布、提供信息查询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因此,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要求,应用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并为将来的升级扩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总体来说,该校园网要求具有丰富的可应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并实现以下系统目标:

1、网络应具有传递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具备性能优越的资源共享功能;同时能与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进行高速互连,以快速访问Internet。

2、网络应着眼于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应用,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如远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会议电视等。

3、中心系统交换机应采用虚拟网技术,以及对网络用户具有分类控制功能;在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

4、校园网与Internet网相连后应具有“防火墙”过滤功能,具有防止及便于捕杀病毒的功能,以防止网络黑客入侵网络系统和保证网络使用安全。

5、对接入因特网的各网络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同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也须提供完善的权限控制。

篇三: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2300字)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关于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

5.网络管理制度化。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

(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

(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

(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五)不断加大硬件投入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电信光纤接入,100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配备进行教育教学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