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社区文化室实施方案

时间: 08-13 栏目:方案
篇一: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实施方案(1575字)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市“文化五城”建设,通过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重心下移,全面推进社区基础公共文化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逐步实现社区文化活动室全天候、零门槛向社会免费开放,让百姓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保障我区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全区完成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长丰街、古田街、韩家墩街、宗关街、汉水桥街、宝丰街、荣华街、汉中街、六角亭街、汉正街各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

二、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成立硚口区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文体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文体局、区财政局和街道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文体局、区文化馆、区图书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体局文化科。

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市、区财政配套经费和文化设备配置的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工作。

区文体局:负责协调、指导和督促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并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设备配置的统一编制、购置和配发。

街道综合文化站:负责本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室硬件建设和配套资金落实,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室硬件建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月末向区文体局报送进展情况。

三、创建标准

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验收标准:

1、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达到100㎡,其中图书阅览室20㎡,电子阅览室20㎡,文化活动培训室60㎡。

2、电子阅览室必须具备不低于2M带宽的互联网络接入、电视宽带接入和5套电脑桌椅;图书阅览室配有能容纳不少于20XX册图书的书架和可供10人以上同时阅读的桌椅;文化活动培训室至少要配备20套桌椅。

3、社区文化活动室配有专人管理,常年坚持开展文化活动且成绩突出,文化活动工作有记载,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6场。

四、创建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任务,签定20XX年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街道上报提档升级文化活动室名单。

2、创建达标阶段(20XX年4月—7月)各街道按照创建标准指导社区有计划地开展创建工作,7月前完成自查验收,达到规定标准。

3、计划采购阶段(20XX年4月)区文体局根据市、区下达的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专项资金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标准制定采购计划,报区财政局实施政府采购。

4、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7月)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5、设备配发阶段(20XX年8月)对验收合格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区文体局集中统一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电子器材类设备等文化设备。(配置标准:文化设备配置总额为5万元。其中: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2。5万元,电子、文艺器材类设备2。5万元)。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街道综合文化站为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责任单位,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和对提档升级工作进行督办检查(每月要向区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工作进度),确保提档升级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2、因地制宜。社区文化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管理。社区文化活动室对配发的文化设备要健全完善资产登记制度、使用登记制度、进出库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损坏。

4、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阵地、文化设备作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惠民文化服务活动,使之成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

篇二:阳新县社区文化室建设实施方案(1292字)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黄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黄办发〔20XX〕29号)和《阳新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阳办文〔20XX〕52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结构合理、设施完备、网络健全、运行有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文化强县,促进全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要求,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共建成462个村(社区)文化室。新建成的村级文化室要功能齐备、设施完善、队伍整齐、管理有序,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设标准

我县村级文化活动室主要依托社区、行政村、大队组织场所,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但建设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两室一厅)。

(一)图书室:图书室活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5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20种。

(二)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电脑终端不少于5台。

(三)多功能活动厅:多功能活动厅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有电视机、影碟机、音响等视听设备。

(四)其他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可设立文娱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科技培训室,室外建设文体活动广场等。

四、建设方法

我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以市、县相关单位帮扶和当地自建来完成全县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任务。

(一)根据黄石市关于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补充通知(黄迎创发〔20XX〕10号)中“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的工作要求,市直单位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点和城乡互联点共58个村的文化室帮扶建设。

(二)县直单位开展驻村对口帮扶文化室建设工作(以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分配情况为基准,见附表)。

(三)镇(区)和村、社区、大队指导、协调和自建一批村级文化室(每个镇区辖区内市、县未作安排的村、社区、大队,为本辖区自建项目)。

五、建设措施

(一)县文体局负责图书室的图书、书柜的备置工作。

(二)县对口驻点帮扶的单位负责添置电子阅览室的电脑。

(三)村、社区、大队负责建设文化室场地,购置图书室阅读桌椅、电脑桌椅,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四)镇(区)综合文化站负责指导和协助文化室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文化室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保证村级文化室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20XX年对初步建成的文化室进行完善,安排部署未建设的文化室的改建、扩建、新建等工作,20XX年5月前完成全县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任务。

(三)县政府督办室定期检查督办文化室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建设工作得以具体落实。

篇三:樊城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2157字)

为了加强基层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全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现根据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文化立市,建设文化襄阳的意见》(襄发【20XX】1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樊城区镇(街)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着眼于保障居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樊城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基本现状及目标任务

樊城区现有2个乡镇,89个行政村,8个街道办事处,68个社区。太平店镇、牛首镇按照要求,站舍面积已经达标。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和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选址、站舍面积均未达标。今年年底,省文化厅将对我区太平店镇、牛首镇、定中门办事处、柿铺办事处、米公办事处的基层文化站以及已经配送文化器材的4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场地落实情况,文化活动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安装和运行情况,图书室管理及发挥作用情况,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各镇、街道办事处必须在11月底落实好文化站和各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检查验收顺利通过。其它5个办事处、20个社区、2个乡镇的89个行政村、将于20XX年以前全面完成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XX年底实行全覆盖。

三、建设标准

(一)文化站建设标准

根据街道文化站性质、功能和工作任务,综合考虑街道的经济发展状况、覆盖人口数等因素,新建文化站项目建设规模应按照襄发【20XX】14号文件要求,乡镇(街道)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进行规划建设。街道文化站应建到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地方,不得建设在街道办公场所内。街道文化站可根据实际单独建设,也可建到社区内。

(二)文化活动室建设标准

根据文化活动室功能和工作任务,辖区居民数量,建设规模应按照襄发【20XX】14号文件要求,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进行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室应建到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地方。

四、工作职能

(一)镇(街)文化站职能

1、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放映活动;

3、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4、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6、指导和辅导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居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7、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职能

1、对村民、辖区居民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2、组织村民、辖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放映活动;

3、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享受文化成果;

4、利用村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5、指导和辅导俱乐部和文化中心户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6、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工作。

五、队伍建设

(一)镇、街道文化站人员配备

镇(街)文化站应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镇(街)文化工作并指导所辖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并依托辖区内的社会文化资源组建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文艺团队,充分吸纳各类文化人才为群众服务。各镇、办事处在文化站站长的配备上,应选配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热爱文化事业的同志充实到这个岗位,以便更好的把中央、省、市的文化惠民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到基层。各镇、街道办事处在调整、招聘文化站干部时应征求文化主管部门意见。

(二)社区文化活动室人员配备

村(社区)应有主任分管社区文化工作,配备1—2名村(社区)文化辅导员。文化辅导员以社会志愿者、离退休人员为主,要求在村(社区)内生活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专长,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每个村(社区)应有2支以上的业余文艺团队,有团队活动计划,能够定期经常开展活动。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建设规划

各镇、办事处要把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乡镇(街道)建设总体规划,要成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镇、办事处的主导作用,认真解决在场所建设、设施配置、业务经费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问题,保证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实施、严格建设标准

各镇、街道办事处要对照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各自的现状和能力,制定具体建设规划,争取在20XX年底之前完成建设任务。在站(室)阵地建设中,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面积,二是统一制度,三是统一标牌,四是统一管理。

(三)坚持建、管、用并重、确保工作实效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建、管、用并重。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投入、共同享受,确保我区镇(街)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