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师生冲突案例
云南省鲁甸县教育局一名王姓工作人员近日向记者回忆了事发经过。15日上午早自习时,鲁甸一中教师曾红娟发现学生杨某在打瞌睡,当第三次发现他打瞌睡的时候,她想喊他起来,但杨某一直没反应。于是曾红娟就用右手提了杨某的衣领,让他站起来,左手不小心甩在了他的脸上。杨某予以回击,朝曾红娟的眼睛打了一拳,导致后者直接跌倒在地。
事发后,曾红娟去当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左眼框内壁骨折。
16日下午,该校已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对于涉事学生,学校作出以下处罚:高中4名学生中,有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两名严重警告;而对初中部的杨某则是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
为了妥善地处理这类问题,预防学生伤害老师事件的再度发生,当地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将在全县开展普法教育,多办一些法制方面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暴力行为产生的恶劣后果;另一方面,还要多去走访当地的中小学,时刻掌握老师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了解老师们的诉求。鲁甸一中也表示,今后还将加强对学生尊师重教方面的教育。
本月10日下午2时许,在定安县一所中学校园内,黄老师在教室为学生上物理课。初一年级的小立和初三的小汪、小咏,在楼道里大声喧哗。黄老师走出教室查看情况,发现他们正在嬉笑打闹。因影响到正常教学,黄老师对他们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言辞劝阻。在3名学生依旧故我的情况下,老师将他们3人赶离教学楼。
等到课堂快结束时,3名学生再次回到原处,开始用挑衅语气,喊黄老师的绰号××,并作出下流手势。老师发现后,冲出教室,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并进入另一班级。
小立看到同伴小汪、小咏和黄老师纠缠在一起,就冲过讲台,从卫生角里抓起一只白色铁皮簸箕,窜上讲台,对黄老师头部砸过去。黄老师位于讲台下,被“劝架”的小汪拦腰抱住,来不及闪躲。被小立手中铁簸箕的尖锐后拐角砸破额头,伤口开始往外冒血。
看到黄老师的头被打破,小立发现形势不妙,夺门而出,向教学楼另一侧的楼梯跑去。让人想不到的是,期间,他竟然还转过头来,大声叫嚣:“我还会找人来再打你的。”
流血的结局,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将会形成终身阴影,后来家长和派出所都不得不介入了,可能会形成一些相应的结论,但是,这种类似的冲突能够避免吗?
正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张同学举手向我汇报“老师,林同学用粉笔砸我”。坐在这个女同学身后的林同学是一个小调皮,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比较争强好胜,好狡辩,喜欢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听到张同学的汇报,我还没有说话,林同学就大声狡辩起来“我没有砸,是石同学砸的”我说“人家怎么不说是胡同学砸的呢?”胡同学是坐在林同学边上的一个比较好的女同学。我继续说“你做了错事还不承认,还像一个男子汉呀!”这句话引来了其他同学对他的讥笑,使林同学非常气愤,他气乎乎的看看石同学又愤愤不平的看看我,说了句“有些人才不像男子汉呢”,于是在那又是拍书又是砸笔。课后我很快了解到,今天确实不是他去惹事去砸人家的,而是石同学砸的。由于前面说的一番话使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使我和林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丝不愉快。
分析:从这个案例来看,由于我误解了学生,学生比较委屈,在辩解的同时还闹起了情绪。亏好我的情绪控制的还比较好,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学生从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师生关系。只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才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