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案例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爱心是师生关系的溶解剂。夏丏尊先生说的好:“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名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的满足,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夯实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投入的感情是不求回报的,但往往,教师付出一分爱,却可以得到学生十分的回报。
二、改变教师自身观念和形象。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需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应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是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三、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就好比给学生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信任而变得信心倍增,精神饱满,积极主动,会加速促进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记得我刚接任一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时,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暂且称他为A同学吧),课堂上总是不能注意听讲,时常走神,不勤于动脑,不勤于动笔,补考的名单上也时常出现他的名字。他个子高高,虽上课不积极,但是不扰乱课堂纪律,每次找谈话,态度很好,也能主动认识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学习主动性意识比较淡薄。在历次谈话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利用一次补考的机会,强有力地改变了他学习历史的态度,事情是这样的:每次补考,学生们都会自觉地到办公室补考,连续有两次,A同学都没有出现,等到他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充满热情的对同学说:“哎呀,A,你总算来了,我天天盼着你过来啊,每次别人来补考的时候我都望穿秋水般,想‘A怎么还不来呢’。”A同学听到我说的话,立刻不好意思起来。我趁机接着说:“咱俩握握手吧,庆祝你成功来这里补考。”握完手,他脸上更是透露出羞涩的表情。补考之后,成绩不错,我就借势鼓励了他,并希望他以后都能有这样的成绩。就在他即将离开之时,转机出现了,他又转身回来对我说:“老师,考下个单元试题的时候,叫我到黑板上写吧。”我一听,顿时欣喜万分,“,没有问题吗?”“没问题”,A同学回答到。事实证明他真的成功地做到了,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到大吃一惊,我也因此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此以后,A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彻底发生了改变。通过这件事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重要性,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学习观念,健康发展,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发展。
四、师生间要民主平等地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不再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更理解你,信任你,才能更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愿每一个教师都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人心的感动,最美丽的环境是和谐的环境。和谐出效益,和谐出成绩,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对学生教育孜孜以求的教学中,用真诚的心构建和谐,应是每一位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素质教育的职业追求。成功的教学更是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的信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努力。
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呢?从工作实践中我得知“平等信任”,“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是架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事件:我班的邱猛同学上英语总是开小差,不守纪律,和同学交头接耳,为这我曾无数次批评他,但收效甚微,他仍然是我行我素,一不留神就又捣乱。因此我决定改变方法,当他又一次捣乱时,我没有像原来那样批评他,而是和气的与他谈心,“你认为你今天英语课上向同学扔纸条,对吗?”他说“不对”,“错在哪?”“上课应该认真听课”,看来,在他的内心还知道对与错,是与非,而且我发现他经常帮助同学们,对于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双手,这是他的优点。我接下来又表扬他:“你是个很棒的学生,品质高尚,能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很喜欢你,而且你很聪明,只要上课认真,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听完我说的话,他很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个好孩子,面对表扬,他掩饰不住露出了喜悦,并告诉我说:“我一定会努力。”随后,我面对全体同学又表扬了他,并且我对同学们说:“邱猛是我们的小雷锋,我们相信邱猛同学从明天开始会彻底改变自己。”然后,让大家鼓掌鼓励,邱猛看到了同学们都在鼓励他,看到老师的期望的目光,红着脸低下了头,不过我可以看出他已经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改变自己了。
下课后,他偷偷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你”。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地,我发现邱猛变了,不再是原来那个好动、捣乱的邱猛了,现在他对学习更加积极了,他的成绩也明显提高了,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各科老师都很惊讶他的转变。
体会:通过邱猛的例子,我明白了,批评不是好办法,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学会用心去沟通才能将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的气氛,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
感悟:一句真诚的关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不经意的赞扬,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很大的激励。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只有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锁;只有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赞赏,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动力,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我的价值。这一切都源于沟通,源于和谐。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演奏出和谐的上进乐章。只要作为“园丁”的老师用爱呵护,用心沟通,用真诚的赞扬作为雨露精心培育,那么祖国的每支“花朵”都会散发出各自的芳香与魅力,竞相开放,祖国这个大花园将被装扮的更加绚丽,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在教学生涯中我获得的一点体会是:只有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只有付出你真诚的爱,才会达到心灵上的默契!
有一次,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一个男生走了神,做起了小动作,我发现后立即有了气,疾步走了过去,一气之下就想处理,但走到跟前后我的火气又逐渐压下了。我注视着他,没有说什么,他一开始还没有站起来,昂着头,但在我的注视下逐渐地低下了头,慢慢的站起来,等待我的处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坐下,说了一句:“下了课到办公室来一下,现在好好听课。”等下了课,他找到了我,直接对我说:“老师,您原谅我吧,我错了,我保证以后决不再犯。“我笑着对他说:“很好,既然你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做了保证,老师就相信你一次。”自那以后,他真的没有再犯。当时我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处理他,看当时的情形,很可能会造成顶撞,处理效果将会很差。后来,我多次和他谈心,使他进步很快。
体会: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时我也常常不能容忍学生犯错误。学生一旦有犯错,我宁可小题大做,猛药强攻,因为我始终坚信,小错一定是大错的先兆,小小的蚁洞一定会毁掉千里长堤。这种武断的认识使我们今天的教育缺少大气、缺少宽容和爱心,因而也缺少人性,缺少教育本应当具有的艺术魅力。一位老师曾对我说,教育往往就不能一针见血,教育往往就要眼睛里揉沙子,我想他说的就是教育需要宽容,需要等待,需要爱心。如何把握宽容的度是一门艺术。学生犯错误就像人患感冒,不是每次感冒都会引发脑炎肺炎,导致痴呆甚至丧命。要相信人的免疫功能,相信人能产生抗体,相信人能够自愈。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教师都不要去管。得病是要看医生的,但看医生并不是说马上就要打针吃药,用医生的术语来讲,先观察一下,等待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或教育过程。教师对犯错的学生是要做工作的,问题是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是否注意地保护了学生的尊严。你越是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就越视你为知己,你的教育就越有效。教育就是要唤醒人的自觉。自觉就是人的免疫力。教师的任务是“唤醒”。有不少学生,特别是遇到挫折或是有一些错误的学生常常愿意去找老师诉说,老师要及时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老师不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还是做一位洞察甚至是把控学生心理活动的行家。
感悟:
中国的未来一定是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对此我坚信不疑。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灾区,在一户受灾群众的家门口问这家主人,我能不能进你家看看?我能想象出他那种俯下身来同一位普通公民平等甚至谦卑地谈话的情景,这使我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文化正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形成。我想,作为今天的教师,在把教科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将民主、和谐、宽容、尊重、爱心、自信、自立的思想与品质也一同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以今天这样的眼光和价值观来审视以往的教育,难道我们没有感到有太多的值得自省的地方吗?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对学生真诚,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