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合并案例
在对澳大利亚两家产能40多万吨的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7月份,中粮以1。4亿澳元的高价战胜国际巨头邦吉公司完成对澳大利亚Tully糖厂的收购,而在澳大利亚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中粮的对手是抢先一步提出收购价格的丰益国际。
为了成功将澳大利亚这两家糖厂已经下属的甘蔗种植园一起收入中粮的旗下,从而提高中粮在农产品领域的控制力,中粮对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价格在高出对手500万澳元后继续加价,在此前的1亿澳元债务再融资金额后,大幅加价3000万澳元,以1。3亿澳元的价码来提高中粮的吸引力。
为了完成对这家糖厂的收购,中粮还在收购方案中对财务安排和资金来源等做了细致的安排。据悉,当前在农产品竞争领域,中粮集团农产品板块的利润率受制原材料供应不足,从2008年的5。95%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96%。为了提高农产品板块的利润,加大对海外原材料供应的掌控力是中粮走向海外的必修课。
例如,汽车制造公司合并橡胶轮胎企业或汽车零配件厂,可保证汽车零配件的供应。又如199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收购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可以使前者制作的娱乐节目通过后者传播给公众,而后者则可提高收视率。
优缺点
这类合并的结果,往往形成一个新的供产销一条龙或集娱乐制作和传播于一身的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实力。
不过,大而全的企业集团的形成,可能会因管理能力不足而丧失原有的灵活性和效率,这是合并前所必需考虑的。
理论分析
纵向合并的初衷在于将市场行为内部化,即通过纵向并购将不同企业的交易化为同一企业内部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从而减少价格资料收集、签约、收取货款、广告等方面的支出并降低生产协调成本。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纵向并购的关键问题是资产的特定性。资产特定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当资产特定性达到一定高度,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就会阻止企业继续依赖市场,这时纵向兼并就会出现。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多年来,海尔集团通过并购重组进行扩张重组,实现了跨领域、跨行业的专业性公司。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底海尔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了16家国内企业,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