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违纪学生教育案例

时间: 07-28 栏目:案例
篇一:违纪学生教育案例(1020字)

案例背景: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活泼好动,但责任感却有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却还未成熟。容易发生逃课等问题,其自身却认识不到事件的重要性!

案例详述:

2011年五月,五一假期结束后,学生小A却没有按照学校要求按时返校,班长与宿舍舍友多次与其联系,却联系不上。发现这一情况后辅导员迅速与其家长联系,与家长达成共识,一起解决问题,次日,小A家长来校与辅导员、班长见面。与小A取得了联系,并督促其返校。原来小A在假期中自己到天津旅游,却没有通知家长,时间超过学校假期后没有向校方请假,电话关机,同学与其也失去了联系。

解决办法:

与家长见面后,了解了小A在家中的平常表现,并和其家长说明了该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与问题,共同协商后决定让小A本人作深刻检讨,在班级内做相应处分,并通报班级,以起到警示其他同学的作用。还与其家长共同建立消息共享机制,有问题辅导员、家长、班长随时联系,以保证不在发生类似事件。

案例反思:

(1)大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是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从小受家庭的宠爱和呵护,加之大部分家庭只重视子女文化知识的教育,忽略了伦理道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加上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生活,缺乏对社会必要的认识和了解等;具有自我意识比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思想道德文明和良好行为习惯滞后、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弱、虚荣心比较强、侥幸心理比较重、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处理事情比较简单、好感情用事等特点。

(2)社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社会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有人说:“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两步,到了社会就退三步。”这句话虽有些抱怨和夸张,但却说明了当前社会(包括家庭)的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危害是万万不能低估的。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容易受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各种基本需要尚处于低层次,而高层次的需要则刚刚开始,尚未定型;他们的社会阅历浅,有人称为“是没有历史的一代”,对社会和人生各种价值(如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职业、生活等)的判断、选择能力和价值取向,正处于“试误”和引导中的形成阶段。因此,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以钱买权、日渐“开放”的伦理道德观、恋爱观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产生“三信危机”(三信即信仰、信任、信守)。

针对大学生的以上特点,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思想道德,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篇二:违纪学生教育案例(3080字)

一、案例简介

李某某,女,湖北人,王某,女,云南人,两人同为为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学校组织的某考试中因违反考场纪律,被学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据两人自述以及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得知,两名同学均是未按要求将与考试相关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李某某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放在了考试座位旁边的抽屉里,王某则更“冤”,把一个双肩大书包放在了自己考试座位旁边隔了一个座位上面,两名同学的行为均被巡视老师以违反考场纪律为由上报只学校。事发后,两人均泣不成声,在辅导员面前也表现出强烈的“我很冤枉”的观点。待处分文件下发后,两名同学更是感觉“晴天霹雳”,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从而造成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沉默寡言,不参加班级和院系组织的任何活动的消极情绪。

二、案例分析

考试违纪、作弊学生,一旦被处分,心理就会处在应激状态,产生挫折感,出现焦虑、低落情绪,通常会出现内罚行为,将受挫的原因归于自己,自己惩罚自己,如自我孤立、逃避现实,出现消极情绪,甚至自寻短见。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就应该实时对作违纪、作弊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帮助违纪、作弊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定位。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打开心结,正视违纪事实

因两名同学都感觉所受处分着实“冤枉”,我就给他们进行问题剖析:“虽然你们没有作弊既定事实的发生,但是的确违反了考试纪律。”并拿出学生手册的相应条款给他们看,而且也向他们说明巡视老师也是严格遵守考试规则,按原则办事。学校所下发的处分也是对应违纪事实进行的,并没有过重惩罚,而且严重警告虽然是处分的一种,但是按照规定并不影响毕业拿学位。通过这样的分析,两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确犯了错误,的确违反了考场纪律,正视了违纪事实。

2、心理疏导,走出心理误区

王某,在受到处分之前性格开朗,曾担任学生会干部,是一个阳光热情的小姑娘,考试违纪事件发生后她便辞去了学生会的工作,对各项活动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经常找她谈话聊天,列举名人、有成就者也曾犯过错误的事例,以理服人,让她认识到犯错误并不可怕,改正就好。渐渐地,王某在我面前打开心扉,她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子,最不能接受的是作为一个学生会干部却背着学校的处分,同学、老师将会如何看待她。我告诉她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应该接受现实,勇敢地去面对,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努力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用实力说话。经过几次心理疏导,王某在第二年的团学代会中她一举竞选成为学生会秘书长,在班级竞选成功学习委员,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工作认真负责。

3、同学关爱,走出处分阴霾

针对这两名同学的具体情况,发动学生干部、寝室同学共同进行帮助。同寝室的同学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适时给予关爱,班干部重点鼓励动员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安排联络员,有什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

4、平等对待,适时加以鼓励

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帮助受处分的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通过对李某某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后,她展现出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脸上的微笑也绽放出来了,她跟我说她要尽快让大家忘记她是一个受到处分的学生,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中,李某某的成绩跨入了班级前十名,并且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虽然因为处分的原因不能参加评优评先,但是我对她的成绩及时加以肯定,并在全班通报表扬,适时的鼓励和称赞,有效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5、树立自信,准确自我定位

在两位同学正视自身错误,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后,我便经常肯定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引导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自信心。通过不断的心理辅导,王某逐渐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学习刻苦努力,工作认真负责。李某某虽然没有担任学生干部,但是她学习认真,热心助人,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于她们的种种表现,我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她们肯定和表扬,帮助她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她们在大三的时候便开始做了考研的准备。

三、案例效果

通过对王某、李某某两名同学经过长期关怀和帮助,她们均呈现出较好的精神状态,不再因为背负着处分而自卑消沉。王某热衷于学生工作,后来成为班级学习委员、院学生会秘书长、学生会主席,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后考取昆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某某学习刻苦努力,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大学生、优秀团员称号,毕业后考入汕头医学院。

四、经验与启示

(一)分析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的心理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态极其复杂。在各种不同类型考试中作弊的学生,通常抱有以下作弊心理。

1、侥幸心理。作弊的学生通常认为,只要自己手段高明、方法隐蔽,或许不会被发现,于是铤而走险。

2、过关心理。一部分平时不努力学习、学习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或因突发的客观原因耽误了学业的学生,为了摆脱挂科的困扰,而不惜投机取巧,孤注一掷。

3、虚荣心理。一部分学生过关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为了获得理想的分数和名次,为了获取奖学金,而准备了应急方案,最后为高分不惜铤而走险。

4、从众心理。一些学生因看见某些作弊者屡屡得手,于是盲从作弊。

5、逆反心理。学生一入学,学校就把考试纪律告诉了学生,每次考试前,学校都要强调考试纪律,学生也知道处罚作弊者的细则,也有前车之鉴,但作弊者却明知故犯。

6、补偿心理。部分考试作弊者,未被发现处罚,使之尝到了作弊的甜头,获得补偿心理体验,从而强化了以后的作弊行为,并希望再次通过作弊,求得更大、更多的补偿。

7、习惯心理。由于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平时不愿动脑筋,养成了抄作业、考试作弊的习惯。作弊成为准备考试的一部分,就像准备笔和纸那样,兜里揣着夹带,心里才会觉得有种安慰感。

(二)对于考试违纪受处分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于违纪受处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了解受处分学生的心态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从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及时分辨出存在异常表现的学生,并给予不同程度的专门辅导。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学生,对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爱的教育,用真情和友爱去温暖他们,消除心理隔阂,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真挚爱心,才会向教师投以信任的目光,吐露真情,才会把严格的要求看作是爱的表现,而乐于接受。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违纪受处分学生进行辅导

结合违纪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分期分步提出要求。先提出容易实现的较低目标,唤起他们的上进心,为进一步提更高层次的希望铺路奠基。或将一些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子目标,让他们不断地获取成功,激发其“更上一层楼”的动机与力量,以便实现最终教育目标。

3、适时鼓励增强违纪受处分学生的自信心

受处分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卑情绪产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之外,对其进行适时地鼓励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教育和引导这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曾经的失败要客观正确地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运用归因理论,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坦然地面对现实,积极地悦纳自己。教师惟有以平等、善爱的态度去扶持受处分学生,带着寻找的眼光捕捉受处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做好违纪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4、建立系统的受处分学生教育体系。

针对受处分学生要有一支教育帮抚队伍,主要由主管领导、辅导员、班干部、学生党员等组成。还要有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按步骤实施,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写实档案,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要从受处分学生的心理、情绪、身体健康、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观察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篇三:违纪学生教育案例(1101字)

【事情经过】

2012年10月16日下午晚饭时间,朱**、崔**、王**、王**四人相邀去校外吃饭。经过当事人自述到,朱**、崔**均为住校生,由于本大周时间较长,二人没有带足伙食费,饭卡里早就没有钱了,身上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本来朱**、崔**二人想让王*请吃饭,正在这时,朱**的一个朋友(本校初中部的学生)来通知他,他之前的一个老同学过生日,想请他吃饭,于是,朱**就把几个玩的好的崔*、王*和王**三个人一起叫上,本来想请假,后来考虑到班主任不会同意,所以四人于当日下午吃晚饭时间,从初中部翻墙头离开校园,在返校时被校门卫抓到。

【处理过程与方法】

我在综合楼艺术办公室参加音乐组集体备课的时候接到*主任电话,我立刻赶往高一年级德育办公室,发现四名学生已经蹲在那里。经过赵主任的协助,分别与四名学生逐一谈话,谈话过程中,四人态度较好。同时,从四人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如事情经过所述)。然后,根据事情的影响与事情的严重程度,对学生现予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

一、不请假,私自外出是对自己、对老师、对学校的一种不负责任。现在是相安无事回来了,万一有个什么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二、翻墙头出校园,严重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以及学校制定的校规校纪。

三、违纪行为学校不仅给予学生相应的处分,事情的严重度对班级、对学校都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犯了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根据《**高级中学学生违纪处理规定》应给予四名学生停学反思处理,以及相应的处分并通知各自家长。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悔过态度比较好,所以给予四名学生“回家停学3天”的处罚。并接受学部研究后所给予的处分决定。如果再有违纪现象,直接给予劝退处理。反思期间写好检讨书及反思材料。并于晚上开班会的时候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检讨,并针对此事件展开一次班会,告诫学生一定不要触犯学校的规定。

本次事件家长都比较通情达理,对于事情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双方家长都表示配合、理解和支持,并要求老师对学生能够严加管教。事情发生后这几天,课间和课堂上我经常到班级转转,观察几位同学是否有什么异常举动,并找部分学生询问情况,结果比较正常!

【案情总结

针对这次事件,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学生犯了这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我有很大的失职。在强调纪律方面我没有做到十分严格,让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这在事后我多次找了班上同学进行谈话交流,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并能引以为戒。做好检讨和反思以及保证。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为学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好预防工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更好的管理好班级,极力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篇四:违纪学生教育案例(1726字)

一。事情大致经过

11月29日,周日,图书馆闭馆时间,下午4:31至4:38,初一级学生:L等三人,合力撞开图书馆一楼中间玻璃门,之后进入六楼英文阅览室,使用电脑。下午5:13左右,小学六年级学生:R等四名同学入馆,5:17,又两名六一班同学入馆。R等小学同学入馆后,先后进入六楼英文阅览室,七楼电子阅览室,使用电脑,破坏电脑及相关设备,并恶意摔坏键盘和鼠标。

由于5:30以后,天色已经暗下来,馆内监控上显示了同学的破坏行为,但却也并不十分清楚。到目前为止,从C老师和Z老师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初一L等三名同学对撞门入馆已有清晰说明,六一班R等六名同学,对破坏相关设备也做了部分说明。

笔者周日晚七点左右回馆,发现情况后,于周一上午向部门主任做了汇报,开始着手了解。C老师和Z老师积极调查。

二.关于电子阅览室的相关情况说明

根据学校对七楼电子阅览室的统畴安排,本学期将更换新设备、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学运动会开始,图书馆暂停电子阅览室的开放,以供学校对原有设备进行检查和回收。期间,我们除了口头书面通告同学以外,相继采取了加锁电源箱、电子阅览室加锁、断电、凭证入馆、开放时间加强巡查等相关措施,以期安全运行。

然而部分同学对此并不理解和支持,他们趁管理员稍不留意,溜进馆内,刻意躲避巡查,甚至刻意避开监控录相,破锁、拆机、拆鼠标、拆消防设备等等。根据我们的巡查以及馆内监控录相来看,参与破坏的同学集中于初一级几个男生、六一班学生以及几个小学四年级同学,时间集中于上周四和周日下午。

三.家长疑问及解答

1。初一L等三人的家长,非常积极配合年级调查,主动和学校沟通,本周周三下午,在X校长的陪同下,主动来校来馆,了解情况,并参与制订小孩的下一步教育计划。

2。小学部分同学家长,极其不理解Z老师电话反映的情况,并通过电话,提出几大疑问:

1)学生在那个时候为什么没人监管?

拟答:小学生集中返校时间,周日下午大致3:30-6:30。这段时间内,早些返校的高段年级同学,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小学高段同学的自由活动时间,还包括每天下午下课晚自习前时间。

小学高段同学,主要指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参照民法通则: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学生破坏公物,有何证据?

拟答:从同学自己书写的情况说明里,大部分同学写到自己拆了一个鼠标(学生错别字“折”)。但时间,地点,人物都互相发生严重错位。也就是说,同学的情况说明里,为躲避责任,存在着不实之言。

管理人员从监控录相里,看到的是同学恶意摔坏一批键盘和鼠标,以及其他设备。但由于天时已晚,录相并不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只可辨别出来是小学同学,其中,R同学,可以清晰直接认出。

3)家长认为赔偿是没问题的,但处分是不能接受。

拟答:我们认为,鉴于这批电脑属于学校公物,赔偿是肯定应当的,但这却次要;而让同学认识到,恶意损坏公物,是错误的,会挨学校老师、家长甚至社会批评处分的,而且必须得承担责任的,这才更为重要。

而于同学手书说明中的撒谎行为,也是错误的。可能有部分家长护犊心切,认为没被逮住的谎言,便不成为谎言。但我们认为,做人,应当诚实。我们认为,要成材,先要成人,而不是反之。

但我们也需考虑小学同学的特殊性,所以原则上小范围处理,如班里或年级。

4)据小孩反映,周二和周四也有破坏情况发生,那时学校为何没有处理?

拟答:馆内工作人员,在周二和周四确有发现同学的破坏行为,并马上制止,但同学迅速逃走,管理人员甚至没法追得上。其中,周四特别过分,管理人员从五楼巡查到六楼,听到同学搬运电脑的声音,赶上前去,同学扔掉电脑就跑;管理人员去追,倒不敢追得太急,怕同学下楼梯摔跤啊。后查看,电脑是从七楼电子阅览室搬下来的,机箱已经打开。并且同学是在楼梯口拆封电脑,没有监控可看。

也就是说管理人员一直在努力尽到应有注意义务,尽职尽责。但于破坏同学,却一时并无直接证据,因此而推迟了相关处理。

5)如果要对学生进行通报批评,那么我们希望看到学校对相关老师的处分。

拟答:我们认为,在此案例中,相关老师都已经完全尽到注意义务,没有失责。而且,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批评处分,不能以处分老师做为充分条件。逻辑不成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