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成功案例
套期保值成效显著
2004年,铜陵有色境外期货交易量为14.3万吨,交易额为40275万美元,亏损147.9万美元。这是因为2004年境外铜期货价格不断走高,创近二十年新高,最高达到3170美元/吨。针对铜价市场情况,企业在境外进行了卖期保值操作,由于在保值平仓时,期铜价格上涨,导致期货亏损,而在现货市场上获得超出套期保值利润640万美元,最终现货销售盈利弥补了期货市场的亏损。通过期货操作,企业规避了市场价格风险,锁定了原料成本,实现了预期利润。2004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总额达5.5亿元,较上年增加5.3亿元。借助期货交易成功转移价格风险,利用铜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实现了企业锁定风险、稳定利润的最初构想。
背景追溯
铜陵有色成立于1952年,是一个以铜金属采、选、炼、加工为主,集生产、经营、加工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排名世界铜金属企业4强,为国内第二大铜生产商,系全国300家重点扶持和安徽省重点培育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8年以来,公司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去年生产电解铜37.1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19%;全年工业总产值112.1亿元,实现利润5.5亿元,对铜陵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该公司铜生产及加工原料80%依赖进口,进口铜精砂最高曾接近全国总进口量的50%,进口铜精砂已成为该公司铜冶炼生存的基础。
中国有色金属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在此背景下的铜陵有色尚无市场风险之虞。进入90年代以后,铜陵有色开始经历着开放市场中的风险考验。随着全球经济的起伏跌宕,企业经历了1996—1999年国际铜价低迷和1999—2004年铜价上扬及暴涨的震荡不定的严峻考验。按照国际惯例,进口铜精砂采用的一般是点价制度。所谓点价,即买卖双方只谈数量,不谈价格,而价格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某一天或某一阶段市场价格为准,非常“期货化”。这意味着铜精砂从合同签定之日起就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近三年铜陵有色年均进口铜精砂707吨,货值约5亿多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71%。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推向市场一般需经过两至三个月的生产周期,这中间的价格波动往往很大。回顾国际铜市近十年的走势,可以看出一个极大的牛熊循环周期,如不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企业会面临着发生巨额亏损的风险,从而威胁生存。为回避原材料及铜市价格波动和现货市场资信风险的冲击,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利润,铜陵有色于1992年便开展了境内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经过多年试点运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套保实践经验。由于不能在国际市场直接套保,使其进口原料的保值效率难以实现最优化,故而在国家新政策出台后正式申请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运作,于2003年4月经由国家批准,获准境外期铜套期保值交易资格。
许盛是一位全职期市投资者,今年28岁。凭着刻苦努力,许盛从2003年6月起成功“蜕变”,业绩大幅攀升,总资产从初始的4.5万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1300万元,4年半的时间涨了近290倍。
炒期货是杠杆交易,以小博大。在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资金角逐场,投资之初的4.5万元或许不值一提,但是看到近年来平滑上升的期货投资盈利曲线,就令人不由得赞叹许盛那份超越年龄的睿智和沉稳。日前,许盛接受记者专访,畅谈在期货市场的酸甜苦辣。
五大盈利法宝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盛和股票结缘,13岁便跟随舅舅学习炒股票,18岁高中毕业后毅然踏入期市,做起了全职期市投资者。
许盛的期市投资成绩单中没有大亏,有的只是小亏、小胜以及大胜。而这归结于他的五大盈利宝典:良好的技术、正确的资金管理、好的投资理念、健康的心理素质、刻苦训练。其中,许盛把刻苦训练排在第一位。
“如果刻苦训练的话,其他四项都会非常好,因为心里有底,心理素质会很高。这犹如体育运动员,只有平时刻苦训练,才能拥有比赛场上的辉煌时刻。”许盛如是说。
“即使是奇迹,也会被努力的人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许盛进入期市以后自己独创的座右铭。正是在这种信念支撑下,他一周工作100个小时,博览群书,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来设计自己在各个期货品种上的交易系统。即使是现在,已经身经百战的许盛,每天除了盯盘4个小时,还会花3个小时复盘和整理数据。
除了勤于学习书本上的经验,许盛还非常注重与人沟通,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五大盈利法宝中,最值得称颂的还是许盛的资金管理之道。在代理许盛交易的期货公司,记者看到了他的盈利曲线,这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没有任何的大波澜。原来,每次交易前,许盛都会充分评估风险度,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建仓大小,并严格执行止损原则。
“我把止损当成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一样执行,在这件‘防弹衣’下,我的操作几乎没有大败过。”许盛说。
许盛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在他的投资理念中,失败是成功之母,赔钱也是盈利的一部分。“我一般是小亏,加上小赚或者大赚,往往是一个大赚抵冲无数小亏。有的人则喜欢小赚大亏,这在投资理念上就是错误的。”许盛说。
操作技术上,许盛信奉“长线是金”。他一直坚持进行长线交易。据悉,每次交易前,许盛都会做足功课,把操作计划一一记录在工作手册上,然后照章执行,并不会在盘中突然下决定。
牢牢把握牛市行情
许盛的交易几乎涉及国内所有期货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大幅度盈利的经历。不过,对于1999年5月到7月那一波大豆行情,许盛感到最难忘。
“1999年5月21日我刚刚开了期货账户,那时候已经在炒股票,适值股市‘5•19’行情爆发,我当时觉得股票会涨,但更看好期货,原因是期货价格都处于很低的位置,大豆每吨才2000元,橡胶、铜的价格都非常低。”许盛向记者娓娓道来。
“当时我买入2000年1月份的大豆和约。本来想在2000元/吨附近做多,没想大豆往下走了一波单边市,价格下滑到1800元/吨附近。1999年5月24日,大豆价格破位,完成了两周跌势后,在1800元/吨附近盘整,我试了几笔多单,但价格不涨反跌,我就及时止损了。”
“1999年7月19日,我再次入场,此时买入2000年5月份的大豆和约,买入价在1900/吨元左右。此后,豆价就一路上涨,我很快收获一笔比较可观的盈利,差不多一个涨停板。这时,负责代理交易的期货公司的营业部经理到期货分析师,还有身旁炒期货的朋友,几乎都劝我平仓,但我没有这样做。我觉得当时介入就是为了把握牛市行情,于是坚持把这波行情做到最后,盈利200多点,总资金从5万元涨到8万元,收益率达60%。”
据悉,这是许盛第一次做的大行情,第一次就能一炮打响,令许盛信心倍增,而且越发坚定了坚持自己交易计划的信念。从2003年至今,他的投资收益年增长率都不低于200%。
重新择业还做期货
许盛也曾经困惑过。在步入期市前4年,他一直处于焦灼状态。由于本金太少,即使盈利也是非常有限,加上亏损抵冲了部分盈利,许盛几乎不赚钱。对于专职炒期货的他来说,有时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
“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在市场中的长处。期货投资是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我看到了无数期货散户爆仓、赔钱的事例,而我4年下来还能保住本金,甚至小有盈利,可见我综合素质比较好。”许盛说,“同时我还很客观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第一是由于自己初入期市,经验不够丰富;第二是由于期货市场外部环境不好。初期担任代理的一些期货公司,手续费奇高,有的连个人账户也没有给我申请,以致于在交易中经常发生各种意外。”
许盛把期货投资当作长期的事业,而且坚信自己肯定会获得成功。如今,许盛已经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他并不满足,3000万元是他的下一个盈利目标。
期货投资的成功给许盛带来了财富的增长,但他也因此失去很多。据悉,他在13岁就开始画K线图,钻研股票,学习经济、金融知识,这为他进入期市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
“同龄人拥有的时尚玩意,我都一无所知。由于看盘、交易、做研究,我几乎没有享受过一次舒心的旅行。盈利达到3000万元后,我会给自己放假,但仍不会放弃交易。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职业,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期货。”许盛说。
套保实例一:河南省南召县多年来一直是缺粮县,每年需从外地调入10000多吨小麦。1998年2月,小麦现货价格为1300元/吨,而此时郑州小麦期货价格较低,于是,南召县粮食局就买入1998年11月和1999年1月小麦合约10000吨,平均价为1230元/吨,比当时现货价低70元/吨,即时锁定了价格风险。到了1998年11月,小麦现货价与期货价均为1400元/吨左右。于是该粮食局进行交割提货,不仅大大节约了运输费(因为南召有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而且可以节省9个月的利息约60万元和保管费110万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套保实例二:郑州市第二面粉厂(以下简称二面)是郑州市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日处理小麦300吨左右,年生产能力在8万吨以上。近年来,郑州二面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充分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有效地回避了小麦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1998年年初,小麦现货价格为1320元/吨,郑州二面与兰州代理商签订8?9月的面粉远期供应合同,且面粉供货价格已确定,为1.08元/斤。根据经验,该厂认为到时小麦价格将会上涨,于是当时就以1350元/吨左右的平均价位买进98年7月份的郑州期货小麦5000吨。到了1998年7月,小麦现货价格1400元/吨,期货价格为1450元/吨,该厂在期货市场进行交割接货。不仅有效地锁定了小麦价格上涨风险,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仓储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套保实例三:1999年底和2000年初,一家香港投资的南方一面粉厂拟购买东北产的春小麦1万吨。这家面粉厂曾多次到郑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小麦现货和期货交易的有关情况。经过认真研究,面粉厂发现近年来郑商所小麦期货与我国小麦现货价格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在与东北一家农垦企业签订购买合同时,坚持交货价格参照郑商所期货价格制定。合同数量为1万吨春小麦,2000年10月份交货,价格为郑商所WT007、009、011合约在2000年6月份所有成交合约的加权平均价。该面粉厂之所以选择6月份的价格,是因为经过研究,发现在6月份是历年全国价格最低的时候。随后,该公司又在深圳某期货公司开户,分别买入小麦WT007、009、011小麦合约共1000张(1万吨)。这是国外非常流行的又是非常典型的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例子。面粉厂曾参与过美国小麦期货交易,对这种先进的套期保值方式非常熟悉,坚持用这种方式交易,不管将来小麦价格是上涨或下跌,对该面粉厂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维持其生产正常运行,获得平均加工利润。
套保实例四:在国内众多的粮食企业中,河南粮食储运公司是最早和期货市场结缘的企业之一。从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期货交易起,河南粮储就一直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期现结合、套期保值运作方面进行着长期的富有成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