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项目投资失败案例

时间: 07-27 栏目:案例
篇一:项目投资失败案例(2354字)

一、安彩集团的项目投资

(一)安彩简介。

安彩集团是1999年以安阳玻壳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的。安彩集团的前身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厂是1985年国家正式批准立项兴建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彩色显像管玻壳、显示管玻壳、照明产品、信息产品、新型显示器件及与之配套的元器件、原材料的生产销售和开发研究。安彩集团核心企业安玻公司现有职工2860名,资产总值60亿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年产37-73厘米各种规格型号的彩管玻壳2000万套。产品为国内各大彩管厂配套并出口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截止到2003年拥有成员企业19个,职工1万多名,资产总值74亿元,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22.6亿元,创造利税45.6亿元,已成为国内电子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首位彩玻生产企业,在全世界已居第三位。2003年的安彩集团是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重点扶持的l2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02年还被国家确定为“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十六家中国企业”之一。

(二)安彩项目投资失败过程。

2000年到2003年间,市场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方面,行业大举洗牌,彩电企业以四天一家的速度死掉,市场萎缩,传统的CRT玻壳利润下降;另一方面,高科技的数字新一代产品在迅速萌芽、蔓延。2002年从美国考察归来的李留恩兴致勃勃地召集中层干部会议,有人小心翼翼地建议“可否开始系列产品的研制”,这在后来被看作是最为适时的一次建议,被否决了。他觉得CRT电视至少还有10年的市场!安彩信益工程计划投资11亿元,设计建造屏炉2座、锥炉1座,年产25英寸以上玻壳600万套,投产达标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6亿元,年利润2.8亿元。2003年5月安玻公司和美国康宁公司达成协议,以4990万美元整体收购的方式,收购了美国康宁公司在宾州大学城的9条可生产63厘米到86厘米的各种规格的大屏幕玻壳生产线。然而信益工程带给安彩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当初收购九条生产线,安彩表面上只付出4990万美元,但这并不包括运输、安装、调试等费用,有人估计,将所有的费用算上,安彩至少需要付出1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2004年到2005年,平板电视开始成为市场的主角,并迅猛地将传统CRT电视市场吞食。2005年,CRT玻壳也随之出现大规模的积压,当年行业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降价幅度达到了35%。此时刚坐上世界“玻壳之王”宝座的安彩,自有资金已然告罄。汹涌而来的降价浩劫,像洪水猛兽一样刮走了安彩殊为珍贵的那一点可以流动的资金,这直接导致了各大分厂大面积停产。2005年安彩高科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仅23亿元。2006年,安彩高科公司更是出现了巨幅亏损,每股亏损1.91元,亏损额高达8.4亿元。至此,该公司的股票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戴上了ST的帽子。2007年中期,这个多灾多难的企业三次被无情地推上了拍卖的手术台。

二、安彩集团项目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必要的投资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项目的产出必须能满足市场需要才可能获得投资回报。2003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平板电视市场发展论坛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消费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平稳。有关专家统计,平板电视消费在经历了启动期和快速增长期的三年发展后,从今年开始已经进入普及期。”然而安彩集团在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单凭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判断来决定集团的发展战略,认为CRT电视至少还有10年的市场,在整个市场向平板电视发展的时期,逆产品周期而动,大搞项目投资,上马信益工程。翻开安彩高科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发现该公司在总结巨额亏损的原因时,并未深刻认识到玻壳产品急速衰退的现实,而是仍将亏损归结为炉子大修而减少了生产规模,对笨重而体积硕大的传统玻壳产品仍抱有幻想,没有认识到市场已经发生改变,需求也已改变。

(二)缺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关键的因素是合理确定其现金流和经济寿命。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各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它们之间的差额为现金净流量。具体估量项目投资方案形成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及时间,以及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得的现金净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数据;是计算项目投资评价方案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之一,是正确评价投资效益的必要条件。经济寿命也称为经济年限,指一项投资项目预期能引起的现金流入的年数,在经济寿命的终点,该项项目投资的现金流入也将终止。因此,在进行投资方案分析评估时,除了要正确确定投资方案的现金净流量外,还必须正确计算资产的使用寿命。此次安彩的信益工程在实施前既没有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也没有对其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和经济寿命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以至于对于所购买的美国康宁公司的9条生产线,表面上只付出4990万美元,但实际至少付出1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严重地超出了预先的资金规划,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购买的9条生产线中除了一条线勉强能生产出产品外,两条生产出的全是次品外,其他剩下的六条生产线连用都没有用,其经济寿命也远远地短于其期望。

(三)盲目决策。盲目决策在投资决策中表现为投资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和独断性。盲目决策将导致投资失败。安彩集团2004年10月的宣传资料中曾这样写到:玻壳产量达到5500万套,产品国内覆盖率达46%,品种国内覆盖率达95%,出口创汇1。7亿美元,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当时正是为了争得世界第一,安彩在传统的CRT玻壳市场衰退之时,在集团领导人的独断专行下贸然决定投资信益工程,从而开始了安彩的不归路。

篇二:项目投资失败案例(1597字)

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中国几大门户用最好的位置免费给苹果新产品做直播。早上醒来,发现微信朋友圈大部分是关于苹果智能手表的信息,可以看出苹果电子产品的巨大的号召力。但,这仅是一款普通的电子产品,无新意可言,以致于产品公布后,苹果股价应声下跌。

失败的产品

苹果智能手表是一款失败的产品。这不是要否认苹果手表的工艺,相反,在电子产品的工艺上,苹果是首屈一指的,能跟其媲美的仅黑莓、索尼等少数几家,但黑莓、索尼都因为不懂消费者玩砸了。

乔布斯时代,苹果是靠创新驱动前进的,在后乔布斯时代(库克时代),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弱。虽然苹果的产品依然畅销,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但我认为,苹果在吃乔布斯时代的老本。

苹果手表一再推迟发布,却乏善可陈,其功能跟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差异并不大。不要说苹果手机的健康功能,所有可穿戴设备的健康功能,都是鸡肋,噱头而已。如果你真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亲人的健康,就不应该去买类似苹果手表一样的穿戴设备。去京东上买一个200多元的欧姆龙电子血压计吧,能测血压和心率,它比苹果手表可靠得多。

苹果手表的失败,在续航能力上可以体现。18个小时的续航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硬伤。好比我们在浴室洗澡时,当身体上涂抹了沐浴露,头上抹了洗发水,突然停水了,心情之糟糕是可想而知的。买苹果手表,说不定就买了一个糟糕的心情。

在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说,“苹果手表不仅可看时间,还可以打电话,接发邮件和短信,听音乐,上传下载照片,登录社交网站等。此外,它还可以成为登机牌,酒店房卡,购物支付卡。”但这些功能,哪一样入门级的智能手机不具备?傻子才会这么小的屏幕上倒腾这些功能。

窃以为,真正的智能手表,可以替代智能手机。然而,现在智能手表却成了一个负累。消费者花较高的价钱,戴在手上,还不敢下水。试想,当你看到戴机械表的人,在深水中肆意畅游,而自己的苹果表,竟然连洗手时都得脱下,心里定不是滋味。

我不知道苹果手表在消费者表达什么?难道仅仅是时尚感吗?在今天,智能手表已经不时尚。更何况,比苹果手表时尚的同类产品,不在少数。

成功的商品

尽管我们可以罗列苹果智能手表一大堆失败的地方,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它将会是成功的商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定会引发轰动。从网络上的消息来看,很多中国消费者迫不及待要尝鲜。

在中国,苹果任何一款产品,都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没有什么理由可讲,惯性使然。在苹果文化的洗脑下,国人对苹果产品顶礼膜拜。以致于网友们说,东莞的小姐们(失足妇女)几乎人手一部苹果手机。

苹果手机系统的流畅性,领先安卓手机,这一点不容置疑。但,苹果手机真一览众山小吗?不见得。尤其是大屏的iPhone6没有推出之前,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体验,简直就是糟糕透底,甚至还不如千元智能机。

但,中国市场较为特殊,消费者的虚荣心强,攀比心强,哪怕他们花6000元买的苹果手机,跟2000元的国产手机没区别,他们心里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或者说,他们明明知道这个事实,还必须去花钱买一份委屈,仅为自己的面子可以安放。

从“土豪金”在中国流行,再到苹果推出售价超过12万元的黄金版智能手表,苹果对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十分透切。有西方媒体说,苹果此次公布的黄金手表,相当程度上是为中国土豪们量身定制。苹果黄金版预计利润超过500%,如果能卖出几十万台,苹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从苹果官网公布的价格来看,苹果手表价格从2588元起,最高售价达126800元。其中,2000多元的3款,4000多元的5款,5000多元的4款,7000多元的3款,8000多元的1款,70000元以上的5款。苹果手表的定价谙熟消费哲学,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相互攀比,激发消费者购买更贵的产品。我想,如果苹果智能手表售价在千元左右,定价单一,大部分中国的果粉都会避而远之,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价位会让自己蒙羞。

苹果手表,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但也会是成功的商品。

篇三:项目投资失败案例(2411字)

岳家嘴职工住宅小区二期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21.83万平方米,框架结构,包括三个标段共十七栋单体住宅以及一个综合型地下人防车库组成,工程设计概算5.034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3.71亿元。2008年2月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招投标程序,由湖北省成套招标有限公司主持编制了该期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总金额为3.18亿元。公司审计人员共八人用八天时间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审核。

一、审计人员发现的主要问题:

1、由于业主提供的审核时间紧,审计人员采用技术经济指标横向比较法,通过对同类工程相关技术经济指标横向比较,发现第二组团的每平方米工程造价偏高超过正常范围。经审核发现:

1)对高层垂直运输及增加费计算规则理解错误,导致多计金额292万元,比正常值高出23.2%。

2)清单项目下对应工序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多计金额404.43万元。如10#、11#楼外墙面砖清单项目中所含外墙保温工作内容,其保温板的数量、单位计算错误,直接导致该项单价比正常单价高出8倍。

2、对照图纸及业主要求,对同一设计标准及业主同一要求的工程内容,审计人员按照计量计价标准统一的原则,对三个标段进行了统一调整。又对照清单计价规则,对单价计取逐项审核;采用重点抽查法对金额大及指标偏高的工程量进行了审核。经审核此类问题共计金额824.64万元。如:

1)各组团中内墙涂料设计一致但计价不一致;业主指定品牌的材料如地砖、墙砖、外墙涂料、塑钢门窗、防火门等在各标段中套价不一致;全部以包干价形式进入清单的项目,在计取相应管理费和税金时处理方法不一致等。

2)部分清单工程量计算有误。如门窗工程量原计算者在统计数量时采用的是设计图纸上统计的数量、规格和型号,经过审计人员复核,此数量与施工详图中的数量、规格和型号出入较大,应予以纠正。

3)掉项、重复列项、将项目中已含内容错误单列、将项目中应列内容漏列。如变形缝、电缆沟掉项;楼梯栏杆油漆重复列项;墙面清扫已含在墙面粉刷工序中不应单列子项;外墙面砖项目描述中应含外墙保温做法而漏列。

4)清单项目内容描述不准确,清单编码未按规范要求套用。如塑钢窗项目的描述为固定窗,而图纸设计为部分固定窗,部分推拉窗等。由于描述不准确,直接影响投标单价的确定。由于不同的编码对应着不同的计算规则,同样的工作内容套用不同的编码将引起计算规则的争议。

3、对照取费文件及招标文件规定,发现部分工程取费及材料价格未按规定计算等,导致少计金额493.41万元。如在第一标段中,未按湖北省建设厅鄂建[2007]302号文计取安全保护费和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费;在第二标段中塑钢门窗未按取费标准规定计取相应费率;部分工程项目的机械人工未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调整。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材料价格应执行2008年1月份《武汉市城区工程材料市场信息价》,而实际计算时均参照2007年12月份的《武汉市价格信息》。

4、发现设计不合常规,导致工程造价增高的现象。如图纸设计的阳台栏杆为40×30实心方钢,经过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认为实际应为40×30方钢管;楼梯踏步面层为地砖,不可能配置金刚砂防滑条。实际计算时对以上图纸设计错误予以了纠正。

5、规费、税金等相应多计金额207.42万元。

审核后的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总金额为3.06亿元,净核减金额为1,235.00万元。

二、审核效果分析

在房屋建筑施工招标过程中采用清单拦标价形式,是国家及湖北省房屋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自2003年来的一次较大的改革。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用拦标价替代过去通行的标底,一是为了防止标底泄漏对工程建设投资的重大影响,二是引进投标报价竞争机制,鼓励承包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在工程量相同、总价不高于拦标价的前提下自主报价,以体现政府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量、竞争价、指导费的宏观管理要求。

由于房屋工程建设通常采用总价包干的工程结算方式,即投标人报价在拦标价范围内,经过评标打分中标后,中标人以投标总价作为包干价,在没有招标文件约定的可调价情况发生的前提下,无论中标价计算是否准确,都作为包干价,结算不再调整。即中标人在图纸规定的工程范围内以投标总价包干承担投资风险。由于投标人所报投标价中的工程量统一按业主发布的工程量清单计算,各项单价虽可自主报价,但投标总价受业主发布的拦标价限制,因此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清单拦标价如果工程量计算出入大,单价计取不合理,工作内容描述不完整,取费不准确,材料取定价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等,则会导致拦标总价与合理造价偏差大。如果拦标价过高,一是有可能为人为操纵投标结果留出空间,二是抬高投标人整体报价水平,产生水涨船高的效应;如果拦标价过低,一是影响投标人正常赢利,客观上迫使承包商通过不当变更谋利或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易引发合同纠纷,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无论拦标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将直接误导业主对工程投资的控制。

具体到本项目,由于在施工招标前对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进行了审核,对工程施工范围、图纸对应的工作内容作了合理统一的约定,对多计、重计、少计的工程量进行了调整,对单价计取的技术错误予以了纠正,对材料取定价、取费的准确性进行了核查。在进行调增调减各项金额之后,净降低工程造价56.57元/平方米,降造率3.88%。

同时本着合理、经济的原则,公司审计人员还向业主提出合理划分标段、降低工程类别、科学节约工程造价的建议。由于各单项工程中的单位工程相对独立,以单位工程进行招标,既符合实际施工组织要求,又降低了工程类别,可相应降低施工管理费,节约工程造价108万元,审计效果显著。

本项目的审计成效,不仅体现在对节约工程造价的直接经济效益上,由于采用了跟踪审计方式,且在施工招标工作开始时提前介入,从工程实施阶段的源头控制工程造价。虽然投入的审计力量相对不多,但却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益,为如何针对项目具体特点开展效益审计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