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股权激励失败案例

时间: 07-26 栏目:案例
篇一:股权激励失败案例(719字)

“竟然是我们败诉,这个结果无论如何都想不到!”5月末,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在线(ZOL)与员工股权纠纷案判决一出,七名原告立即表示将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这次股权纠纷从2004年10月开始——美国网络公司CNET以1500万美元收购中关村在线。中关村在线成立于1999年7月,主要从事科技消费产品的报价和在线交易。创业初期,由于与公司老板赵雷在经营思路和权利方面的冲突,一名副总率领一批核心员工跳到chinabyte。

2000年3月,ZOL与一些技术骨干分别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一份合同中有备受争议的“条款”:“乙方工作满12个月后,可以获得甲方分配的股权8万股:自乙方获得第一笔股权之日起,乙方每工作满一年可以获得甲方分配的股权8万股。如果甲方在乙方获得第一笔股权期满之前上市,乙方可以提前获得第一笔甲方分配的股权。”

“股权激励”的效果显著,签订合同的员工都继续留在公司,ZOL进入平稳发展期。2001年3月,签合同的骨干员工陆续离开了ZOL。想到曾签订的劳动合同有关于股权分配的约定,当事人吴小姐请ZOL出具了“股权分配证明”。从该股权分配证明看,ZOL当时承认吴小姐在ZOL工作满一年并且无偿获得8万股股权,只是待公司股权分配体系建成后向其本人补发《股权分配合同》。

2004年10月,得知CNET要收购ZOL,几位当事人一直在和ZOL联系,要求兑现当初签订的合同承诺。但赵雷等一直在回避。无奈之下,同年11月,他们向海淀区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请求。

篇二:股权激励失败案例(379字)

上市公司高管辞职抛股的事近来时有耳闻,已经有十余家公司的高管“主动请辞”,其中几位原高管在辞职后已经实现了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套现,亿万富翁也从中显露身影。更绝的是有个别高管在辞职抛股后又重新得到公司聘用,“官”复原职。曾经被一些人鼓吹得天花乱坠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成为上市公司高管们大发不义之财的工具,成为一些人争相掘金的温床。笔者有一个朋友辞掉了原本很不错的工作,跳槽到一家拟上创业板的小公司当了高管,获得了数量不菲的公司股票。他放言,一旦公司成功上市,他将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第一个辞职的高管,抛掉股票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如法炮制。如此看来,一些人津津乐道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存在极大的副作用,隐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一旦这些高管人员惟利是图,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对其制约的,而对股市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篇三:股权激励失败案例(311字)

眼看住宅销售冠军的光环又将垂青万科(万科A(10.18,-0.17,-1.64%):00002),这即将到来的辉煌,却与万科为期3年的股权激励计划以“业绩未达标”落寞宣告失败显得格格不入。

1月6日,万科发布的2009年全年销售情况公告显示,其全年累计销售额达634.2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额突破600亿的地产企业,但“三年股权激励两次成空”的落寞背后,也凸显出万科在近两年的增速放缓。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含蓄指出:“万科不比速度,比的是长远的发展。”面对其他房企的竞争,万科的快速发展模式面临“改革”的可能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