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 08-25 栏目:方案
篇一:********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1033字)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责任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责任人:**

项目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施工单位:**

二、项目背景

**村属二半山区,距集镇**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总人口**人,劳动力**人,下辖**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核桃种植**余亩。**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农业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其他农业收入**万元,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核桃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三、项目概要(内容、规模、补助资金环节及简明效益)建设内容及规模:**;资金补助环节:**;简明效益:**。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村村支两委组织实施,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六、操作流程

(一)实施方案公示

村两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的实施方案,与资金项目安排表、管理使用要求等信息一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二)组织实施

村民委员会按照按镇审批复核后的方案,村民代表对资金补助方式及标准无异议后方可组织实施。村民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县、镇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实施监督检查。

(三)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

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等组织考评验收,最后由镇组织考评验收,验收情况向全村公示。验收考评结果将作为该村绩效评价依据。

(四)补助标准

资金补助标准将按照**村**种植户实际种植情况,按照每坑**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五)资金结算方式

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经村民委员会、种植户签字确认后,根据村民实际打坑数量造册直接兑付在农户卡上,严禁无手续大额现金支付项目资金,做到实事求是,专款专用。

(六)资料收集归档

资金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拨付,对竣工验收后项目资料仍不齐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待项目资料补齐后方可拨付。收集整理的所有项目资料,镇、村分别归档保存。

七、项目收益分析

将加快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种需求量大的水果,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项目实施后,**村核桃种植将更具规模,将有效促进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大的调整,土地单位产值有望成数倍增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稳步增收。

篇二:朵卜陇乡新坝村财政扶贫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3125字)

一、项目名称:财政扶贫蔬菜产业发展项目

二、项目实施地点:朵卜陇乡新坝村

三、项目实施单位:朵卜陇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施工单位:镇宁县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项目实施时间:20XX年3月起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资金来源:财政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00万元)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与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

1、固定资产投入(设备、基础设施)

在新坝村修建单体温室育苗大棚4个,共1280平方米(规格为40×8米,顶高3米,骨架采用热浸镀锌圆管或钢塑复合管,12丝长寿无滴膜,配40目防虫网,棚内含水泵仪表控制阀、PVC支管、雾化喷头、自吸压力泵等喷灌设施)。需建设投入资金6.00万元。

育苗中心配备育苗盘3.5万个,规格530㎜×365㎜×40㎜、120孔,需项目资金3.50万元。

育苗架(镀锌圆管2m×10m)24个,需建设投入资金2.70万元。

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0盏。需建设投入资金6.50万元。

2、基础设施

基地桥头左边至长洞取水点450米,宽2.5米。需建设投入资9.00万元。

基地桥头右边至汪行祥户的田边360米,宽2.5米。需建设投入资7.200万元。

输电线路建设长1000米,需投资1.00万元。

饮水灌溉系统(高位水池、水泵、进出水管),7.6万元。

在新坝村新建中转站一处(含地坪硬化1000平米,钢棚等共需建设资金12万元。

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建设需资金共计伍拾伍万伍仟圆(55.5元)。

项目建设规模:蔬菜种植500亩。

七、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村监督小组

1、乡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蔬菜产业发展化扶贫项目的要求,为加快我乡新坝村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规范合理分配利润和持续滚动发展,使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乡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骆桂(朵卜陇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杨恩文(朵卜陇乡党委委、人民政府乡长)

成员:杨宗柏(朵卜陇乡党委委、党委副委书记)

王洪(朵卜陇乡党委委、乡人大主席)

勾清超(朵卜陇乡党委委、乡纪委书记)

杨洪礼(朵卜陇乡党委委、乡人武部部长)

杨坤(朵卜陇乡党委委、人民政府副乡长)

卢辉(朵卜陇乡党委委、人民政府副乡长)

伍大兵(朵卜陇乡党委委)

李昕(朵卜陇乡党委委)

韦艳(朵卜陇乡科技副乡长)

汪朝益(朵卜陇乡财政分局局长)

刘贤仲(朵卜陇乡党政办负责人)

刘克瑶(朵卜陇乡农业服务中心)

杨支勇(朵卜陇乡移民工作站工作员)

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人民政府乡长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乡分管项目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抓好落实。下设办公室在乡社会经济发展办,李昕为同志办公室主任,负责整理有关资料规范归档。

2、村成立监督小组

为了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大家的利益,由项目实施点涉及的农户成立3-5人为监督小组如下:

组长:姚诗福

副组长:吴应海

成员:吴天华、吴天益、徐国华

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运作、账务监督、利润分红及滚动持续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等工作。

运作管理办法

根据蔬菜产业发展化扶贫项目的要求,为加快我乡新坝村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规范合理分配利润和持续滚动发展,使贫困农户增收,结合我乡实际,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乡人民政府进行实施和监管、群众监督,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管理和运作。

1、固定资产投入建设部分由朵卜陇乡政府组织实施,村支两委、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工作。

2、按照财政扶贫项目的精神,将44.5万元作为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蔬菜种植业滚动发展资金,壮大规模帮助带动贫困户可持续发展。

运作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由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集中流转土地,实施无公害蔬菜种植。

管理办法:由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投入收成后,对年对月合作社必须先将滚动发展资金44.5万元交还给乡政府作为下一年的滚动发展资金。可继续用于该合作社下年的滚动发展,也可用于其他种植合作社的滚动发展。同样按时交回滚动发展资金作为持续滚动发展。

市场风险:由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承担,必须保证农户每亩每年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

利润分红:除滚动发展资金外,每年产生总利润的80%作为合作社下一年的种植发展资金;其余的20%作为合作社与流转土地农户和村委提成进行分配(按4:4:2的比例与农户和村委提成进行分配,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占4成、农户占4成、村委占2成,农户以流转的土地亩分进行计算分利),村委分得的资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利润分成按一年兑现一次。

账务管理:由合作社聘请1名财务公司人员兼职管理账务,并对蔬菜种植业滚动发展资金每年总投入、总收入和产生的利润进行账务公开,接受村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

账务监督:为确保下一年持续滚动发展,除滚动发展资金外,每年产生的总利润资金由村项目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存入“合作社”的账务。

发展计划:将上年预留滚动持续发展资金全部作为当年蔬菜种植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利润按第条分红并持续发展,带动农户发展致富。

设备、设施管理:设备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和使用,有损坏或丢失由合作社负责。

用工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雇用土地流转户,贫困户,独生子女户,计生户。

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XX年3月-20XX年4月:由焱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进行规划,同时进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20XX年4月-20XX年5月:采购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所需设备和物资,并完善建设内容,同时整地下种。

3、20XX年5月20XX年6月:全面完成蔬菜移苗定植,进入常规管理期。

4、项目全部建设完工,完备相关项目竣工资料,申请县、市、省级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5、每年产生的有关资料进行规范归档管理,以备后查。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辣椒每亩产1600公斤,每公斤壹3.6元算,平均每亩产值5760元,投入资金3260元,每亩纯收入为2500元,150亩纯收入为37.5万元;2、西红柿每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以2.2元算,平均每亩产值8800元,投入资金6600元,每亩纯收入为2200元,200亩可纯收入为44万元;3、黄瓜每亩产4100公斤,每公斤以1.4元算,平均每亩产值5740元,投入资金3800元,每亩纯收入为20XX元,150亩可纯收入为29.1万元。年平均效益按500亩纯收入为110.6万元。

(二)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产业化扶贫规划项目的的实施,可有效加快项目区种植业的规模化,带动周边乡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拉动地方交通运输、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户种植业投入困难的问题,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加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产业带的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南北盘江流域低海拔富热区,特别是朵卜陇乡的错季节早熟蔬菜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与周边乡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可有效带动我县南片区种植业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达到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通过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或降低土壤有害物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项目区水质,改善产品品质,大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四)扶贫效益

实施500亩蔬菜种植项目可覆盖我乡306户1377人,其中,贫困农户122户551人。实现年纯收入89.5万元,可以带动我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624元。扶贫效益十分明显。

篇三:黔江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2237字)

为支持引导黔江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真正做到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实施,切实解决搬迁农户的“菜园地”问题,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搬迁农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渝财农〔20XX〕14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黔江区位于渝东南武陵山腹地,面积2398.7平方公里,人口5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9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4个,涉及约5万人。目前,黔江区以生猪、蚕桑、烤烟、猕猴桃、蔬菜等产业发展为主,特色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也有相当的基础,农民发展产业意愿也较为强烈,许多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掌握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具备较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鉴于黔江区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集中安置点的具体情况,每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所在村安排农业产业发展市级补助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市公布的搬迁安置规模在100人以上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助:优质品种及良种引进、繁育等;

(二)基地建设补助:新建或扩建种养殖基地,种苗购置和农田、农业生产作业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购置等;

(三)产业链建设补助:农产品整选、冷链、包装、初加工等直接设施设备。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产业发展补助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办公费、接待费、会议费和“三公”支出,不得用于建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的支出以及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产业发展无关的其它支出。

三、组织实施

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扶持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条件、支持主体、支持环节、补贴范围、补助标准、实施目标、绩效管理等。

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将本单位扶持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和汇总表报区农委,同时报送经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的纸质件,各单位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按要求及时拨付到位资金,做好项目实施的日常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并将相关总结于20XX年3月10日前报送区农委。区上相关部门将根据报送情况进行抽查,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补助资金,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全区用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新建或扩建种养殖基地,种苗购置和农田、农业生产作业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购置等;农产品整选、冷链、包装、初级工等直接设施设备等。

经测算,20XX年度拟计划投资380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发展市级补助资金150万元,地方补助及农民自筹230万元。

五、实施时间及步骤

(一)建设时间为:20XX年10月---20XX年3月

(二)建设步骤

20XX年10月,规划扶持产业,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搞好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11月--20XX年2月,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20XX年3月,总结验收阶段。

六、组织领导及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作推进

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由农委牵头、会同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安置点产业扶持项目的监管,对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建设进度等进行不定期督查,确定专人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二)明确职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1、区农委职责:作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牵头部门,要做好各安置点产业配套指导工作,按“一事一议”“一乡一品”“一村一业” 原则规划好配套产业发展;选择适宜当地实情的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积极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致富地方百姓,巩固搬迁成果,稳定安置农民(全区安置点产业规划见附表1)。

2、财政局:参与产业规划和实施、指导产业发展和产业后续支持,做好资金管理,按要求及时拨付到位资金,充分发挥产业输血功能。

3、建立监管机制,各乡镇安置点配套产业,必须一业一套实施方案,对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条件、支持主体、支持环节、补贴范围、补助标准、实施目标、绩效管理等一一明确;全区安置点产业监管确定专人负责,产业建设情况进度有跟踪、绩效要考核,经验要总结,确保目标的实现。

七、项目效益分析

(一)产业基地建设:选好适于当地发展的产业,特别是规模发展可以为社区增加就业机会,为居民获取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带动社区乃至周边产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品种就是最大的农业科技,选好优良品种,必然为农业增收、产业增效、农民致富带来在更好经济效益,在促进搬迁农民搬下来、稳得住、能致富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彻底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更加调动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极积性。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生存条件,促进社会稳定。使党的 “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加深入人心。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文明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八、后期管理

(一)由区农委负责做好项目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理,完善项目档案资料,妥善保管好项目建设档案。

(二)加强项目建设的后期技术支持和市场服务。联系技术人员,搞好农户的技术和现场管理培训,确保产业发展顺利实施。

篇四:高粱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638字)

为加快高粱产业发展,根据泸州市财政局(20XX)92号文件“关于下达20XX年高粱发展建设资金的通知”的要求,经过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计划在金胡示范片的金龙乡、胡市镇、双加镇等和濑溪河示范片的长安乡实施高粱产业成片推进示范片2个,建立常规糯高粱示范片5.0亩,在长安乡建立杂交糯高粱1.0万亩示范片,全区集中连片种植酿酒糯高粱6.0万亩,建设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攻关片3个。全区高粱新品种及集成技术推广率达到100%,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实现农民亩平增收300元。集中打造幸福村-慈竹村杂交高粱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

1、百亩攻关:在金龙乡金龙社区7组、胡市镇来寺村14组、长安乡慈竹村9组规划建设3个面积100亩以上的百亩攻关示范点,常规高粱目标单产达到350公斤,杂交高粱目标单产500公斤。

2、千亩展示:在金龙乡金坛金坝、双加镇颜坪村、胡市镇来寺村、长安乡幸福-慈竹村建立千亩标准化生产展示园区4个,在长安乡村新建示范基地1个,完善基础设施。常规高粱目标单产达到320公斤,杂交高粱亩产头季460公斤。

3、万亩示范:在综胡路、石胡路公路沿线建立集中连片5万亩示范片,常规高粱目标单产达到300公斤,杂交高粱头季亩产达到450公斤。全区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

二、建设内容

(一)高产创建

结合省级高粱高产创建项目,按照集中连片原则,建立酿酒高粱高产创建示范片6.0万亩,其中在金龙、胡市、双加等乡镇巩固建设金胡示范片5.0万亩,包括金龙乡2.0万亩、胡市镇2.0万亩和双加镇1.0万亩。长安乡建设杂交高粱示范片1.0万亩。示范内容主要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模式展示、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推广等(资金补助见附表):

1、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在长安幸福、慈竹村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300亩,推广杂交高粱泸糯8号,蓄留再生高粱等;重点集中展示芋-粱-粱、芋-粱-菜等种植模式。

2、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主推良种、适时播种、适时早栽、合理密植、病虫综合防治等高粱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在金坛、官渡、颜坪、敦河等建立有机高粱核心示范片5000亩(每个点1000亩),重点推广良种、小苗移栽、“15.25”规范化栽插、生物有机肥、病虫统防统治、合理密植,套作5000—6000株,净作每亩7000-8000株,大力提高高粱产量水平、产品质量。

3、测产验收和绩效考评。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会议等方式,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在高梁收获前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逐个组织理论测产,并及时与市(州)农业局和省农业厅衔接组织现场测产验收;搞好项目资料档案整理和绩效考评。

(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在长安乡幸福-慈竹村建设杂交高粱示范基地3000亩,在现有基础条件下,新建石板路2.5公里,蓄水池10口。

三、资金安排

按上级文件要求,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示范片基础建设、物资补助、新技术模式展示等,整合各级项目资金,计划总额73万元,其中市级50万元,自筹23万元,资金使用环节和标准如下:

(一)高产创建投资项目补贴15万元。

1、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中展示建设补助8万元。资金用于新模式购洋芋种、蔬菜种子、肥料、农膜、专业队劳务等配套物资补助和标志标牌设立。

2、绩效考核及培训、测产验收等补助7万元。用于示范区农民田间培训,并开展绩效评价、田间测产、项目总结、资料整理及归档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35万元。

资金主要用于长安乡幸福高粱基地基础建设,建设生产便道2.5公里,每公里投资10万元,项目补助20万元;新建蓄水池3口,规格50立方米,项目补助15万元;补助金额共35万元。

五、工作进度安排

今年项目资金下达较迟,高粱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20XX年高粱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分月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一)20XX年10-12月,实施高粱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部署小春生产。

(二)20XX年1-3月开展基地有机高粱栽培技术培训及品种引进和高产技术研究示范规划落实和开展高粱集中育苗。

(三)四月高粱规范化栽插、肥料供应。

(四)五—六月高粱生产管理、病虫防治。

(五)七月完成高粱收割、测产。

(六)八至十月完成高粱收储,总结高粱生产工作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确保高粱产业发展建设顺利推进,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区农林局建立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保障技术落实;区水务局做好示范园区社道、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村社道路管护,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机械;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基地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抓好面积、技术、资金、人员落实。各基地乡镇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责任,指定专人负责。产业基地各村(社区)要全力抓好产业建设各项内容落实。

(二)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区政府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安全饮水、龙眼科技、支农资金、省级高产创建等项目资金,打造金龙乡金坛、胡市来市村、长安幸福村等核心示范园。重点加大示范园区的生产便道和入户道路、排灌沟、蓄水池、杀虫灯、机耕道、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基地的生产条件,从而带动全区酿酒高粱产业全面发展。区、乡镇财政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整合力度,保障生产技术示范投入,对标准化生产示范、种子种苗、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病虫设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进行扶持,保障建设顺利实施。

(三)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增产增收

区乡农业部门要将高产高效科技示范作为重心,大力建设高产创建样板,加强示范带动。常规高粱主推冬洋芋/高粱/红苕,或冬洋芋/高粱/蔬菜等种植模式,强化小春“双二O”预留行技术、高粱适期早播、适时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几个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提倡采用拱地膜保温育苗,培育壮苗。大力推广“15.25”规范化带状种植技术,规格(2.5+1.5)×0.8-1.0尺,亩栽7000-8000株,促进高粱产量提升。

(四)加大培训引进力度,培养产业发展人才

主要措施:一是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再就业培训、农业开发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二是产业基地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能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政府帮扶、企业带动、能人引领、协会帮助的新型农民教育培养机制;三是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向产业基地农村选派科技特派员,解决农村人才不足的矛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