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成功案例
中国经济网8月20日讯(董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并不单纯是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访谈栏目时以TCL为例,强调以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重,通过增资的方式也能完成国有企业改制。
TCL改制是惠州市政府做出的决定。96年TCL净资产3个亿,但是经营不好。97年4月,惠州市政府决定把TCL变为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也就是3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所有。于是TCL做出了增量奖股方案,即3个亿资产归惠州市政府,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能低于10%。张春晓解读这个数字时说:“当时定这个10%的时候是有思考的。定高了,工作都够不着,就没动力去干了。
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张春晓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每年净资产回报率不低于10%,如果增加的话,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这个跟税收的累进是一样的,管理层可以获得其中的30%,你经营得非常棒了,这个管理层就获得45%,所以这个时候,增量奖股是非常好的。老百姓关注的是,有形的怎么就变成你的呢?惠州市政府说这全是市政府的,你做好了,我会奖你的。
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资产归属的矛盾。所以说“TCL是非常成功的。
改制方案中,“增量要体现一种公平性和社会都能接受的概念“。张春晓介绍:“李东升提出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对大股东、国家有利。如果对大股东、国家不利,那就是在蚕食国家。第二,必须对企业发展有利。对企业发展没有利,即使政府给了很多好的条件,我们做不到有什么用?最后你改制肯定是昙花一现。第三,企业发展之后,要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明显的。
张春晓说,李东升在提出目标的时候考虑了社会的概念,这与雨润祝义才的民营企业家的理念又是不同的。
中国经济网8月20日讯(董琳)国有资产转为民营之后究竟改如何定义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访谈栏目时提到江苏省第一例民营企业收购国企的例子,他表示,雨润的成功就是国有资产盘活。
作为江苏省第一例民营企业收购国企的案例,为什么雨润能够成功?张春晓指出,关键在于处理好了矛盾,盘活了国有资产。在收购初期,因为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员工很愤怒,静坐、谩骂、拉横幅都有。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才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放了一个子弹。但他做了三个保证,第一是绝不拿走厂里的一草一木,如果投产后的利润也不带走,而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第二原厂的职工全部接受,绝不裁员,每一个职工保,并且保证工资高于南京国有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第三,原厂拖欠的职工的工资和医药费全额照补,企业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分期报销,今年明年一点点把钱拿回去。
祝义才先拿出一个亿投入南京罐头厂的改造,仅仅用了5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9600万。张春晓高度评价了雨润的成功,称祝义才实现了三赢,国有资产盘活了。“96年,这个小厂已经亏到超总资产的七千万。解散,把企业卖了,钱还不够把职工早期的欠的工资垫上。南京市政府安置职工的成本就很高。“雨润收购成功,“第一不用安置成本,第二原来那个要死的那块成本,因为他的投入发展激活了,这是经济学一个非常好的结果,这就是一个资源的有效配置。“雨润还得到了全部技术熟练的工人,“用低成本,获得了高收益,而且职工也获得了高收益“。
最后张春晓总结评价说:“这个成功的典范,就是站的角度好,要站在职工的角度、国有资产的角度。
湖南省长沙市1999-2000年的国有企业“改制”,是“界定式私有化”的典型。“界定式私有化”是秦晖赋予的名称,指的是政府有关当局以“界定产权”的名义,下发文件实施行政性的划拨,将国有财产无偿地授予私人,特别是授予原公有企业的个别领导。
1999年11月30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29号文件),要求“界定产权”,实行“两个置换”——通过产权转让,“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通过一次性补偿,“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让职工走向市场。2000年1月29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沙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简称3号文件),就上述转制原则具体明确了政策。在这两份文件的催动下,新一轮国企改革在长沙轰然启动。
2000年四五月间,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通大有限公司、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宣告成立,它们从原来的“国有独资”,“置换”成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仅仅相对控股:国有股依次仅占6%、21%、32%。此举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典型的“靓女先嫁”:这是三家效益好、规模大,通常被认为“没有改革必要性”的大型企业。“通大”是国家1000户重点企业、全国最大500家机械工业企业、长沙市重点扶持的10户优势企业之一;“湘江涂料”连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其效益连年位居长沙市前列;“友谊阿波罗”是超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员工5000多人,1999年公司销售额居全国第六位,经济效益居全国第七位。
而此次转制来势之迅猛也极为罕见。“通大”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便走完了“置换”的全部关键程序:员工购股、身份“置换”、召开首届股东会、员工重新招聘。“湘江涂料”、“友谊阿波罗”也“以相似的速度驶过了这条股改快车道”。此举迅即引起连锁反应:包括上市公司“九芝堂”、公用事业市自来水公司在内的11家企业,又向政府提出了“两个置换“的改制申请。
据认为,此次转制最惊人的突破在于它确立的产权“界定”原则。长沙市的文件中所说的“置换”就是把国有企业真正地卖出去。按1999年期末会计报表,这三家企业剔除土地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后的账面净资产均超过1亿元,如果将这些净资产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置换”当然就极其之难。长沙市绕过这个难题的办法竟然是规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原则是“谁投资谁所有,谁积累谁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