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投资案例
回顾过去一年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我们发现,2009年无疑是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五粮液虚假陈述被立案调查,董正青内幕交易案最终审结,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们的短线交易被曝光,一批股市“黑嘴”的鼓噪被叫停,迷雾重重的巨额贪污案主角杨彦明被执行死刑……维权,也成了证券市场的主旋律。其中既承载着投资者的愿望,也体现了监管者的努力。在一年一度的3·15来临之际,读者热线特将2009年证券市场上的十大案例汇集于此,并请专业律师逐一点评,希望读者从中获得启发。
案例一
2009年9月9日中午,五粮液(000858)突然发布公告称,其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受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于是,这个被认为是“稀缺资源”而受到市场追捧的公司股价当日下午应声狂跌,在开盘21分钟内即被封至跌停,引发市场一片恐慌,并连累深圳成指从12097点下探至11828点。至收盘时,五粮液股价跌幅高达6。22%,成交金额高达50亿元,不仅五倍于10日均量,也为五粮液上市11年来之天量。据估计,仅当天下午短短2小时,五粮液市值便迅速“蒸发”掉57亿元,中小投资人损失甚巨。其后数日内,五粮液股价依然呈现跌势,抛盘明显,9月9日的开盘价为24。10元,至9月30日的收盘价则为20。91元。同时,涉及五粮液公司立案调查的种种猜测亦充盈市场。
9月23日,中国证监会对调查中的五粮液案之初步调查结论向媒体作了通报。经初步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嫌存在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即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目前,五粮液存在虚假陈述行为从定性上已无悬疑,现在要关注的只是中国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与处罚对象范围了。
点评:
虚假陈述是指单位或个人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陈述,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根据《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之后,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4月24日,资本市场专题第八讲如期举行。道口小院环形阶梯教室灯火通明,同学及相关听众项背相望,希望一睹中国基金业杰出掌门人范勇宏先生的风采。
范勇宏以自身阅历和经验积累,以基金业重大投资事件为主线,梳理了基金经理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2006~2007年大牛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直至今天15年间的重大投资历程。在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基础之上,范勇宏对15年间风云变幻的股市进行了精彩的评述,并与同学们分享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所需要具备的特征和素质。讲座之余,范勇宏还就财富管理、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实用性及券商资管与专业化投资的基金的关系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范勇宏讲授《资本市场投资案例分析》
范勇宏,现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财政部财科所研究生部兼职教授,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金融街商会监事长,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他曾获和讯网评选的“2006年度中国基金业杰出掌门人奖”、“2009年中国最受尊敬基金公司总裁”称号,其执掌的华夏基金作为价值投资的先锋力量在业内也获奖众多,广受赞誉。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6月5日讯,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5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78起,披露金额案例69起,投资总金额达17。69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2,563。00万美元。投资阶段前移趋势明显,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有无线互联网服务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大智慧32。10-0。36-1。11%
光大证券36。30-1。36-3。61%
、网络服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细分领域。
光大证券某投行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自从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之后,整个投资圈对互联网企业投资兴趣大增,投行在做项目上,也有往互联网项目上靠拢的趋势。
长城证券投行人士也表示,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对互联网企业很重要,不排除未来对互联网企业投资会出现高峰。
清科研究中心李澈分析,从投资阶段来讲,种子期和初创期占比上升至62。3%,自2014年1月以来首次超过50。0%,投资阶段前移趋势明显。5月VC/PE对团购网站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美团网、聚美优品及窝窝团分获3。0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5000。00万美元融资。与聚美优品的电商模式不同,美团网、窝窝团更倾向于建立线上消费者与线下商家之间的连接,通过以折扣换市场的行为,使消费者获得优惠的同时,加强了商家的推广营销力度。 清科数据显示,从投资地域上看,2014年5月共发生投资案例78起,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浙江等12个省市。北京地区集中度最高,发生投资案例34起,占投资案例总数的43。6%。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依旧活跃,共发生24起投资案例。从投资金额上看,上海市投资金额力压北京市位居第一,占投资总金额的41。4%;北京市以5。80亿美元屈居第二,占投资总金额的32。8%;其他(香港、新加坡、美国)地区紧随其后位列第三,投资金额1。24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7。0%。前三位累计占比81。2%,由此可见,投资市场依旧集中在北京及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
在几乎所有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可以看到风险资本的踪影。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培育了众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它们已成长为当今美国经济的支柱。下面以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Genetech)的发展历程来说明风险资本市场的运作。
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创建于1976年,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利用DNA重组技术制造人体激素的生物制药公亩。在其创办期和发展初期,风险资本的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过风险资本4年的培育后,该公司叉迸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并在8年后转移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生物制药业有较大影响的企业。
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最初的两位创始人是风险资本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Swanson)和生化学家赫伯·玻伊尔(HerbBoyer)。
1975年,27岁的罗伯特·斯万森不满足于科菜勒·帕金斯(KleinerPerkins)公司(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的职位,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大范围地浏览科技文献,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工程领域。70年代初,加州大学的生化学家赫伯·玻伊尔教授和其他一些基因工程学家在DNA重组技术这一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被。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10年之内,科学家们可以合成激素,20年后,该技术能转化为商品。斯万森认为这个过程可以缩短,他多次致电玻伊尔要求面谈,玻伊尔最终同意安排一个10分钟的会谈。斯万森力陈该研究的商业可行性,他的热诚打动了玻伊尔,10分钟的会谈延长到3个小时,两人最后决定成立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以实现DNA重组技术的商业化。
1976年初,斯万森从科菜勒·帕金斯公司辞职,筹建基因工袒技术公司。作为一位风险投资者,他知道公司能否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取决于公司能否拿出一份具有说服力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斯万森与玻伊尔达成共识,认为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加州大学的研究力量,用最快的速度将玻伊尔的研究成果由试验阶段转入生产阶段,将产品投向市场,救治患者,创造利润。两人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了一份鼓舞人心的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