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物联网成功案例

时间: 08-09 栏目:案例
篇一:时尚品牌玩转大数据物联网的成功案例(1464字)

之前FI中文网已经与大家讨论了不少关于实体零售业拥抱大数据的话题(《零售商拥抱大数据时代的三个成功案例》、《朝阳大悦城从3方面告诉你如何应用大数据拯救实体零售业》),今天FI中文网与大家分享著名时尚品牌通过拥抱大数据物联网来提高商业价值的成功案例。物联网是“大数据”浪潮的一个重要实现,所谓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传统思维。在过去,机场、公路、建筑物等物理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IT基础设施是分开的。但在物联网时代,所有的物品、电缆、芯片、宽带将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

部分时尚品牌已经开始在尝试应用这项技术。

案例一Prada的试衣间

早在2001年,Prada就开始在服装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被印刻在电子衬底材料上,再嵌入塑料或纸制的服装标签内。在PRADA纽约旗舰店,每当顾客拿起产品进入试衣间,RFID就会被自动识别,RFID系统将控制店内的显示器播放模特在米兰T型舞台上展示同款的衣服画面。这一技术的使用极大地增添了消费者购买Prada产品后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数据会传至PRADA总部。每一件衣服在哪个城市哪个旗舰店什么时间被拿进试衣间停留多长时间,数据都被存储并分析。如果有一件产品销量很低,传统的作法往往是将其下架。但如果RFID传回的数据显示这件产品虽然销量低,但进试衣间的次数多,则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案例二Gap的仓库

在将RFID技术应用到库存管理和衣物追踪管理方面,美国时尚品牌Gap公司很有经验。过去几年中,公司致力于围绕整个经营流程(即从最初的生产阶段到辅助销售人员工作的店内跟踪、订购、存货、控制等各个环节)创建一个完整体系。电子芯片以服装标签为载体在制作流程中被安装在每一件服装上。这些标签上储存有服装的款式、尺寸、颜色、既定目的地等电子信息。通过对货品的即时追踪,大大提高了Gap在全球上千家连锁店从制作、流通到库存控制的所有主要方面的管理效率。

除了上述提及的Prada和Gap等时尚服装品牌,物联网在餐饮、金融等行业也得到了很好应用。FI中文网搜集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在此也与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三

泰国有一家能容纳50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其菜单相当厚,就像北京市的黄页,单是中国菜里的川菜就有三个类别。如果在一家小餐馆,顾客点了麻婆豆腐和回锅肉,这两道菜几乎同时端上桌,你不会感到惊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家泰国餐厅,顾客若点了日本料理和麻婆豆腐,依然能做到几乎同时端上桌,味道也相当地道。

在厨房。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很多厨师。每个厨师面前都有一个显示屏幕,告诉厨师现在该做那一道菜。你吃的日本料理和麻婆豆腐是由两个隔得很远的也许根本不相识的两个厨师做出来的。为保证两道菜同时上,系统会自动计算,若日本料理需要1小时,而麻婆豆腐需要10分钟。那系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日本厨师做料理,而在50分钟后通知中国厨师做豆腐。以使两道菜几乎同时出炉。

案例四

有一个银行的呼叫中心。接线员面前有一个电脑屏幕,提示当前连线的顾客是否能为银行带来足额利润。当顾客打来电话说,另外一家银行提供更大的优惠要我成为它的客户。接线员会根据屏幕显示的客户信息,判断是否有必要挽留顾客。

篇二:盘点物联网发展的六大成功案例(2542字)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具体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名词解释

工信部预测中国物联网市场——2020年达万亿级别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2月发布《“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据工信部预测,中国物联网市场市值到2015年时将逾5000亿元,2020年成熟时将启动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0%。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案例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亮点】防止入侵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案例二苏州高铁物联网

技术应用中心

【亮点】购票模式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案例三智能交通系统

【亮点】动态采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

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案例四广州手机物联网

【亮点】比价购物

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这种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手机物联网”的其中一项重要功能。预计2013年手机物联网占物联网的比例将过半,至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手机物联网应用正伴随着电子商务大规模兴起。

案例五无锡西泾智能变电站

【亮点】无人值守

2011年1月3日,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日前投入运行,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

案例六济南园博园

【亮点】路灯控制

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专家声音

物联网最具发展潜力

“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

“中国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已具备基础。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带来巨大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

物联网的发展

重要生产力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物联网的应用

“智慧”状态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的优势

五大优势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篇三:物联网成功案例(1171字)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