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伦理学案例
案例1:
南京冠生园事件
一、良心的“霉变”通过央视2001年9月3日的节目,观众有幸看到以下画面:卖不出去的月饼拉回厂里,刮皮去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再送上月饼生产线,年年出炉新月饼,周而复始陈馅料。在月饼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据从事质监工作的人后来说,对厂家的此等下作之事早就见怪不怪,央视的报道还能让他感受震惊,无非是此回的坑人者竟是南京冠生园。
冠生园是一家百年老号,素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作为经商的理念。其原本所生产的各类食品、糕点不但享誉中华,在整个东南亚、日、韩等国都很有口碑。南京广东路的一条小巷里,冠生园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小巷居民也是一声叹息:“效益好的时候,提货的车一辆接一辆。如今,说败也就这么败了曝光之后,不只是月饼,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销不动了。南京冠生园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的理由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隐情被揭露后,冠生园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工商部门进厂调查,卫生防疫部门再三检测,“南冠”月饼在全国范围内被撤柜。南京分布最广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的营销人士介绍说,虽然撤柜后商家又接到通知说“南冠”的月饼陈馅在菌群卫生指标方面均为合格,可以恢复面市,但当时顾客一听说是“南冠”的产品,避之惟恐不及。
二、“南京冠生园事件”事件对月饼市场的影响“南京冠生园事件”影响了6成多消费者2001年购买月饼的意愿;有14%的消费者表示今年不会买月饼。这是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透露的信息。并有学者提出,要警惕短视的商业行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负面影响。
“应景调查”表明,31%的消费者表示,听说“南京冠生园事件”后十分气愤。他们认为相关月饼厂家实在是太可恶了,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40%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当规范月饼市场;
25%的消费者表示,这种事时下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大不了以后不买月饼就是了。
现在月饼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调查表明,近5%的消费者不再认为“月饼是中秋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示“今年不会买月饼”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想找一些新的方式去过节。任何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恢复起来就艰难。附:冠生园资料冠生园品牌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1934年,其品牌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打出广告词“惟中国有此明星,惟冠生园有此月饼”,产品一时名倾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前身。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总部“一分为三”,各地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目前,重庆、南京等近十家冠生园均有冼冠生的历史痕迹。在上海也有工业冠生园和商业冠生园之分,1996年在上海市经委支持下,上海工业冠生园与商业冠生园合并,实现上海冠生园字号的统一,成立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但在全国范围,仍有多家冠生园未统一字号。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缴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消息,举国震惊。当年,各地冠以“冠生园”的企业更深受连累,减产量均在50%以上。其中,上海冠生园所受影响最大。2002年春节刚过,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破产。
思考题1.
如何看待管理伦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企业不符合伦理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
2012年1月28日,网民罗迪在微博上反映,其与朋友高先生在三亚消费时一“被宰”,“三个菜价格4000,由此引发了三亚旅游宰客的大曝光。2012年1月28日,微博实名认证用户罗迪发布微博称:“朋友一家3口前天在三亚吃海鲜,3个普通的菜被宰涉事海鲜排档老板亲手挂上整顿牌子近4000元。他说是被出租车推荐的。邻座一哥们指着池里一条大鱼刚问价,店家手脚麻利将鱼捞出摔晕,一称11斤,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那哥们刚想说理,出来几个大汉,只好收声认栽”然而1月29日下午,三亚市政府在官方微博声称:“今年春节黄金周三亚没有接到一个投诉、举报电话,说明整个旅游市场秩序稳定、良好。”1月31日,三亚通报春节期间旅游情况,当地政府恳请之前称“被宰”的当事人出面协助调查。有关官员表示:“对三亚恶意攻击的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三亚工商、物价、公安、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先后介入调查此事。29日上午,三亚市工商局得知此微博后,立即联系当事人高某(罗迪的朋友),获知涉事宰客海鲜排档的具体位置和名称,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并由办案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开展查处工作,封存了该店近期的销售台账,依据春节前工商所与该店签订的责任状,督促该店立即自行停业,进行内部整顿。下午6时,三亚湾路富林渔村海鲜排档的几家股东商定,决定停业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挂出“停业整顿”的牌子。三亚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富林渔村海鲜排档确实存在欺客宰客的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将吊销其营业执照,对该店实行“一次性死亡”。
29日下午,三亚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称,地税部门也正在对该海鲜排档的税务情况进行调查。29日下午,富林渔村海鲜排档的老板说,投诉中说有几个东北大汉涉嫌恐吓,而他是江苏南京人,服务员是海南人。另外,在事发当天的点菜单中也并没有看到4000多元的消费记录。该老板说,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他将当天的所有销售台账送到了工商局,销售台账中并没有这么大金额的消费记录,可能是有人恶意诬陷。自微博曝出游客“三亚吃饭被宰4000元”的丑闻后,三亚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连续发布微博公开回应,到立即要求涉及的企业自行停业听后处理,再到追查证据无果,“对三亚恶意攻击的人,将依法追究责任。”且不说三亚市政府新闻办的几条微博内容是否欠妥,其公开透明的进行危机公关、与网民互动的行为却值得肯定。但随着事件的发展,疑问也逐渐浮出出水面。富林渔村海鲜店目前被停止营业,官方又说无确凿的证据,无证据为何要求富林渔村“立即自行停止营业,听候处理”?不禁让人想到两个可能,一是迅速平息众怒,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该店早有“前科”,三亚工商局也心知肚明,所以迅速采取了措施,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官员还说“对三亚恶意攻击的人,将依法追究责任”或许因当事人联系不上没有证据,在饭店也查不到任何的消费单据,案件陷入一个谜团,让人开始怀疑是否有人恶意投诉,但“海南旅游要被宰”已成游客心中一个普遍的印象,对其旅游乱象的治理多年也未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无论是否该事件是否存在“恶意”行为,都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对于游客来讲,是一件好事,对于政府部门在事件中暴露的危机公关问题,想来也应不是一件坏事,三亚旅游的未来发展,也更不会受到所谓“恶意攻击”的影响。2月1日上午10时,三亚市委市政府于举行媒体见面会,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对于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游客反映的海鲜排挡、出租车及个别景区“宰客”现象向大家表示歉意。姜斯宪在见面会上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向国内外优秀旅游目的地学习,实实在在做好市场监管,真正把三亚打造成高品质的度假家园。他还表示,三亚市委市政府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游客,以及许多参与到宰客事件评论的媒体、网友,对三亚这座独特的旅游城市的期待。我们将组织力量,认真消化这些批评意见,并且举一反三。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还是奉公守法的,但是即使有少数害群之马,也足以使我们城市受到很大的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对于少数的害群之马,还是表达一种零容忍的态度。
姜斯宪称,我们节日期间接到的投诉,反映出我们旅游市场存在的薄弱环节,但是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投诉所反映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实际上这个问题存在的严重程度,要高于我们接到的投诉所反映的情况。还是要在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方面要下功夫。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完善投诉系统。短短几天三亚市政府对此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方式让人质疑,处理该公共危机事件的方法有失水准,同时一留给我们对十政府公共管理伦理无尽的思考
管理伦理学是研究管理理论、行为、制度及方式中的伦理问题的学科。它以管理学为经,伦理学为纬,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管理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上来帮助人们进一步对管理思想和行为作出思考,并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行为趋向于更加符合道德,以此来促进社会进步。
管理伦理学的形成和兴起是理论界对社会和实业界普遍重视企业伦理问题所作出的积极反应,同时也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管理伦理已经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重视管理伦理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地MBA培养中的一大趋势。美国90%以上的管理学院开设了这类课程。所有申请报考哈佛MBA的学生都必须写一篇有关伦理方面的文章,全体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课程,便是学习“管理决策与伦理价值”这门课程。企业界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财富》排名前1000家企业中,80%的企业制订了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企业甚至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职位:伦理主管。以至于有管理学家认为,21世纪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焦点论题就是管理伦理学;21世纪成功的企业是讲求伦理的企业。
应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96年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管理伦理学课程。1999年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MBA《管理伦理学》教学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教学、科研的全面启动。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通过理论讲授的形式来阐释,会流于空洞的道德说教。要对管理伦理有深刻的认识,必须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将读者、学员置身于一个现实的环境中,运用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对真实的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加以判别、分析。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出版这样一本案例集。
本书的很多案例,已经在复旦大学MBA课堂上广泛使用,学生反映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有关文献与部分研究成果,在此谨表谢意。同时也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其他所有帮助、鼓励过我们的社会各界同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