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政府决策失误案例

时间: 07-29 栏目:案例
篇一:政府决策失误案例(1016字)

现实中决策失败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下面一组案例可以揭示这一事实:

川东天然气氯碱国家工程是与三峡工程配套的最大移民开发项目,工程概算近30亿,于1994年开工,1997年底因资金缺乏停建,1998年工程下马,但已耗资13。2亿,清债还需4。5亿。更让人痛心的是,难以解决离开了土地的3000多三峡移民生计问题。

被珠海市列为一号“政绩工程”、曾经号称“全国最大最先进最新潮”的珠海机场“仅基建拖欠就达17亿元”,该机场建成后每月客流量四五万人次,只相当于广州白云机场一天的客流量。机场设计客流量是1年1200万人次,2000年只有57万人次,利用率不过1/24。

绵阳机场于2001年竣工通航,当年就亏损3800多万元。机场虽然竣工已有两年多,但还有一亿多元工程款没付清。据审计部门审计调查,绵阳机场目前未发挥或未完全发挥投资效益的资产高达2。2亿多元。

2001年6月以来,沪深股市的暴跌。由于决策失当,国有股减持只收回了几十亿元的资金,但股市暴跌却使1。8万亿元的市值被蒸发了。如果按2001年10月底的股本结构来计算,那么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6200多亿元,非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1。18万亿元,其中,国家股的市值损失大致为8300多亿元,法人股的市值损失大致为3300多亿元。由于法人股的绝大部分都具有国有性质,因而在这轮股市暴跌中,国有资产的市值损失实际上已大大超过1万亿元。为了阻止股市继续暴跌,中国证监会不得不暂停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实施。

1991年开工建设,1994年投产,总投资达7。8亿元的冶钢170毫米无缝钢管厂,投产四年不仅未赚一分钱,反而亏损4。3亿元。时任湖北冶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新称,市场预测不准、决策严重失误是这一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

案例六:黄河中游重要支流渭河变成悬河,多次发生水灾,沿岸民众受害不浅。学界早已公认其祸首就是三门峡水库,由于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水库发电和上游泥沙淤积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近年,政府开始承认在三门峡建设中存在重大的决策失误,然而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早已超出了经济所能涵盖的范围。

三年不上大型电力建设项目的决策失误,导致2003年以来,电力供应日趋紧张,到今天为止,全国已有21个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电力供应。因为电力的供应不足,导致全国范围内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还没有具体数据,但应该是一个相当吓人的数字。

篇二:政府决策失误案例(1719字)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说,领导干部因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浪费,比装进个人腰包更严重。他还说,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元被查处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子就损失十几亿、几十个亿,比贪污受贿更可怕。陕西省榆林市一位副市长在他的题为《一个副市长眼中的基层行政十弊》这一篇影响广泛的文章中,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

当然,这样说,不是说贪污受贿等腐败的危害不严重,而是说,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害更加触目惊心。确实,如果我们细加剖析,就会发现,一些工程项目之所以令人匪夷所思,往往就是决策失误造成的,它给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审计署报告披露,2002年全国审计机关查出由于违规担保等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了72。3亿元的损失;2004年,在他们对10家中央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这些企业转移挪用、贪污受贿等涉及经济犯罪的金额为16亿元,而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却高达145亿元,竟是9倍之多。2005年的审计报告又指出,当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金额2900多亿元,揭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也达150多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损失浪费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同时,据世界银行估计,从“七五”到“九五”的15年间,我国的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至5000亿元。确实耐人寻味而又触目惊心!谁能承受得起如此沉重的“失误”?群众有一句顺口溜,说决策失误是“票子全花了,工程白搭了,领导高升了,百姓遭罪了”。

新中国成立,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决策的失误,到大炼钢铁、围湖造田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当然,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这里,我们主要就经济领域发生的决策失误现象进行观察。不堪承受的决策失误政策决策失误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政府掌握了全部的经济决策权。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但是,仍然有相当大的经济决策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一些领导干部不懂经济,不循规律,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好恶行事,不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结果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严重的重复建设,并由此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最典型的是开发区的一哄而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出现了开发区建设热,不少地方罔顾实际、不顾规律,从省到市到省到乡甚至村一级,都纷纷建设开发区。粗略估计,这一时期各地上马的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开发区多达一万个。结果则是事与愿违,不少开发区既荒芜了大片土地,又损失了巨额资金。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借债建开发区,结果欠下了一亿多元债务,按照该镇的经济实力,还清债务得要100年。属于政策性决策失误的,还有由于对产业导向的把握不准,对市场消费能力的估计失当,一度使相当一些产业盲目建设、急速扩张,造成了在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问题突出。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2月10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不少行业和地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比如钢铁业,有关人士就忧虑地指出,新的“大炼钢铁”趋势已现,近几年来的增幅之大已破世界历史纪录,全国人均产钢达到14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过热趋势有增无减的当然不仅仅是钢铁产业,其他如电力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内蒙古就是由于对宏观调控的全局性、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认识,片面追求电站建设规模,在电力建设上做出了错误决策。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对内蒙古新丰热电公司违规建设问题和重大施工事故相关责任人员做出严肃处理,并责成对项目违规建设负有领导责任的自治区政府正副三位主席向国务院做出书面检查。据调查,新丰电厂建设规模为两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工程总投资达28。88亿元。而且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还越权审批、违规批地、虚假申报、突击建设。尤其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将其确定为违规项目、明令停工后,电站建设施工仍未得到制止。更严重的是,内蒙古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严重背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篇三:政府决策失误案例(1635字)

阿斯旺水坝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水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是,阿斯旺水坝的建设却产生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影响:严重威胁到岸边的历史文物,有不少古迹神殿沉入湖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发动了一连串救援活动,虽然抢救回部分古迹,但仍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灭顶。由于大坝设计的时候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大坝建成后在对埃及的经济起了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水坝使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现在沙丁鱼已经绝迹了。建坝以后下游地区开始蔓延血吸虫病,变成了血吸虫病的高发区。

阿斯旺水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失败的水利工程之一,这对此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水坝建设的决策起到了警示作用。阿斯旺水坝建设违反了行政决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科学预测原则、信息原则、可行性原则、满意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2某城市繁华地段有一个食品厂,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该市政府领导拟将其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破产后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又方便了附近居民。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市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

在这种情况下,该市政府盲目做出决定,将该食品厂厂房所在地建成一居民小区,由开发商进行开发,但对原食品厂职工没能作出有效的赔偿,使该厂职工陷入长期上访不能解决赔偿问题,对该市的稳定造成了隐患。案例分析:该市领导解决问题时是出于好心,既要解决企业生产不景气的问题,又要为城市居民解决购物问题,对企业职工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安排,但作出决策比较仓促,没能充分考虑清楚问题涉及的各种因素,在决策失误时又进一步决策失误,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工作局面,也给企业职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用领导科学来分析,该决策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此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该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晶批发市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

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2)此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该市领导在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时,没能认真分析,而是仓促作出新的决策,在追踪决策上存在失误。(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续兴建。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行转向经营。该市领导在没有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的情况下,对该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带有很大的随意性。(4)没能把人的问题放在首要地位。领导者作出决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而处理好人的问题是领导决策得以实现的关键。如果仅从经济效益上考虑问题,而忽略了人的问题的解决,全然不顾人的思想工作,那么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等可能会让政府付出更大的代价。

篇四:政府决策失误案例(916字)

辽宁省葫芦岛市在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耗资1。4亿元,先后建了3个长途汽车站。前不久,记者在实地调查中看到,这3个汽车站有的资源闲置,有的手续不全,有的选址不当。(4月10日《新华网》)

在一个日均客流量只有2万人次,高峰期间才达到3万人次的城市,10年内竟然耗资1。4亿元,建了三个长途汽车站,葫芦岛市政府有“魄力”、有“胆量”。

1996年开建,1998年竣工的老客运站,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分裙楼和12层高楼两部分,裙楼候车、售票,高楼集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为一体,客运容量每天3万人次也足以满足葫芦岛市的客运需要,但据客运站职工介绍,高楼自建成之日起就没有使用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2003年,竟然第二个长途客运站又开始建设了,而且是在各种报批手续不全、没有公开招投标的情况下,经市政府同意,实行“先上车、后买票”,违规建设,以至于汽车站建成使用了,报批手续还没有办理。更令人难以理解的,北站客运综合楼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关闭了,500万元的国有资产就这样打了水漂。

如果说,葫芦岛市政府能够就此打住,到也算了,问题在于,他们建设长途客运汽车站的热情一点没减,积极性仍然很高,500万元国有资产的损失也没有对他们产生任何震动。他们从2004年又开始新的客运总站的建设,这一项目占地6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新建的客运总站竟然离葫芦岛火车站5公里,离葫芦岛铁路北站15公里,如果没有一些“长远眼光”是不会如此建设的,毕竟铁路站是长途汽车客运的主要客源。

我不知道,葫芦岛市政府还会不会建设第四座、第五座长途客运站,会不会把建设长途客运站的工作乐此不疲地坚持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小,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交通必然会向农村幅射,长途客运的容量也会减少。但是,葫芦岛市政府没有从长远考虑,没有从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虑,盲目地重复建设长途客运汽车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对葫芦岛市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经济实力也不很强的地区,1。4亿元意味着什么?

为你推荐